APP下载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023-01-09孙海龙

种子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林区林木害虫

孙海龙

(朝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辽宁 朝阳 122000)

1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概述

无公害防治技术是指以保障生物平衡为目标,以生态与经济安全为前提条件,借助科学营林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提高林区自我修复与防御能力,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进行,为林业及生态系统整体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2 无公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无公害防治技术具有高效、综合及安全等优点。工作人员可以将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提高防治效率与质量,避免病虫害问题对苗木生长的安全性造成不良影响。在实际应用时,该技术具有以下作用。

2.1 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在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应遵循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应用生物、物理等防治措施,以有机肥代替传统农药与化肥,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为苗木生长提供保障,节省苗木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成本,提高现代林业整体经济效益。

2.2 提高林业生产科学性

部分林业工作人员思想理念传统陈旧,在处理病虫害问题时,以喷洒农药为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影响程度,但随着农药用量增加,部分病虫害会产生耐药性,影响林木健康生长。

采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科学处理病虫害问题,在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的同时,保障林业生态健康发展。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时,有关部门需联合林业部门开展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术能力。

2.3 保障生态环境

加强对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对林木的影响,促进林木正常生长,保障自然生态环境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2]。

2.4 提高林业建设经济效益

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病虫害会威胁林木安全,降低林木质量,应加强对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化技术、设备与材料,有效防治病虫害,保障林木生长,提升林区及林业经济效益。

2.5 提升林业建设发展生态效益水平

运用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林业生态效益。随着经济发展,部分行业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阻碍社会发展。为此,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借助无公害防治技术结合林区常见的病虫害,制订科学高效的防治方案,避免林业环境受到病虫害威胁。

3 引发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原因

3.1 过于注重林业生产效益

研究表明,在现代林业种植过程中,部分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在对林区进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会对部分苗木使用加速生长的化学药剂,导致苗木生长过快,影响木质化,无法有效提高苗木自身抵抗力,后期出现病虫害问题时极易导致苗木枯萎、死亡。

同时,部分管理人员不重视科学的种植方案,在单位面积内种植大量苗木,导致苗木生长过于密集,中心位置的苗木得不到足够的光照与通风,生长缓慢,无法提高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加之环境潮湿,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并在后期迅速向其他区域蔓延,对林业整体发展与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3.2 木材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在建设过程中均提高了对木材的需求量,部分人员为了快速获取木材,在天然林中乱砍滥伐,严重破坏了林业系统的生态平衡,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培育及管理人工林主要是为了观赏及获取木材,人工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远低于天然林,加之人工林中生物多样性不足,缺乏病虫害的天敌,威胁林区整体的健康安全,会影响林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3]。

3.3 农药滥用现象较多

在传统林业防治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较低,相关人员仅借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加之部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安全及规范意识不足,在使用农药时,极易出现滥用现象,导致部分病虫害出现耐药性。当后期病虫害问题扩散后,无法有效遏制,导致林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4 缺乏科学的造林规划

林业管理部门选择与规划林区时,为了满足市场对木材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常常会忽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选择单一的经济性苗木种植,例如马尾松纯林、毛竹纯林及桉树纯林等。

部分林区虽然采用了混交林模式,但是树种搭配缺乏合理性,林间环境较差,导致林区生态结构单一,不具备良好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后期出现病虫害时,极易暴发性增长,威胁林区整体生态健康,限制林业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

3.5 天然林数量较少

为了推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以建设人工林为主,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具备稳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较强,可保障林木健康稳定生长,为林区及林业行业建设发展提供便利。天然林中的树木生长速度较慢,加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天然林的数量较少,在林业建设与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无法与人工林相互配合形成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4]。

3.6 生物入侵

在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生物入侵现象会对林区建设及后期发展造成影响,例如水葫芦、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等均属于常见的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在国内缺乏天敌,生长态势得不到有效遏制,生长速度与繁殖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会大量蔓延,人工防治处理工作量与难度较大,无法有效完成病虫害防治,从而影响林区及行业整体的建设发展。

4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常见问题

4.1 缺乏足够的防治意识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具备较强的防治意识,结合相应的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林业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熟练运用防治技术,限制了防治水平与质量,导致出现病虫害的林木无法健康生长,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

4.2 缺乏有效的育林方式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科学有效的育林方式能够保障林木生长质量。部分林业管理部门缺乏科学有效的育林及管理方式,实际工作缺乏规范性,导致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加之种植密度过大等原因,林木生长缓慢,极易出现病虫害问题,阻碍林业健康发展。

4.3 病虫害问题类型较多

林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适宜病虫害生存与繁殖。林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问题的影响,导致林木产量与经济效益降低,进而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整体发展[5]。

5 加强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具体措施

5.1 开展苗木检查工作

为了加强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林业部门需制订科学的种植规划方案,选择合适的树种,并在种植之前对树种进行检测。发现携带病虫害的树种时,种植人员需及时处理,避免病虫害对其他苗木产生影响。种植苗木时,种植人员需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光照及通风等资源的利用率,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5.2 提高林木抚育管理水平

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管理与维护,将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在日常工作中,林业工作人员需定期开展浇水、施肥及修剪工作,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同时,需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避免乱砍滥伐。在冬季等特殊时期,林业部门需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引导苗木自我调节,提高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营造健康稳定的生态环境。此外,工作人员需定期清理枯枝、杂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5.3 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为了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林业管理部门需借助检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控各个林区,确保某一区域发生病虫害时管理人员可及时发现,并制订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案。同时,工作人员需定期记录苗木生长状况及周边土壤、气候、水文等信息,为后期病虫害防治提供信息依据,最大程度提高防治水平[6]。

5.4 加大防疫检查力度

工作人员需加大防疫检查力度,充分了解苗木生长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引起病虫害问题的因素,培育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苗木品种。此外,可以采用混合种植的方式,改善单一性人工林种植方式,优化林木种植环境,抑制病虫害繁殖扩散现象,从而保障林区整体健康稳定。

5.5 加强对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

5.5.1 物理阻隔

物理阻隔方式主要是将病虫害控制在某一区域,采取相应的措施集中灭杀处理,避免其繁殖与蔓延。为了避免部分害虫上树繁衍,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将菊酯类药剂涂抹于树干等部位,同时绑扎塑料布,阻隔其行动方向。

5.5.2 机械捕杀

机械捕杀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性借助灯光、气味等诱捕害虫,之后对其进行杀灭处理。例如,工作人员可以在林区设置若干黑光灯,吸引并灭杀害虫,应避免灭杀过程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与污染。

5.5.3 高温处理

大多害虫喜阴冷潮湿的环境,高温环境不利于其产卵与生长发育。在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物理防治时,工作人员可以采用高温方式处理。例如,将种子置于阳光下暴晒,或借助高温设备对种子进行升温处理,驱赶区域内存在的害虫,杀灭虫卵。

5.5.4 诱杀

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诱杀方式完成对害虫的防治。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充分了解林区常见害虫类型与习性,人工释放该类害虫的信息素,干扰害虫活动,降低其繁殖概率,避免后期再次出现害虫问题。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杀虫灯吸引大量害虫,之后集中捕杀处理,最大程度上降低目标区域的害虫密度,保障林木健康稳定生长。

5.6 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5.6.1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技术是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常见的方式之一,主要是借助微生物寄生于害虫体内,通过吸收害虫的养分实现杀灭。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均属于常见的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菌种,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7]。

5.6.2 天敌防治

天敌防治主要是通过引进害虫天敌,减少林区中的害虫数量,在降低病虫害影响程度的同时,确保生态系统平衡。

5.6.3 鸟类防治

鸟类防治与天敌防治相近,均通过捕食减少林区害虫数量,常见鸟类有啄木鸟、喜鹊等。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在林区内设置大量鸟窝,为鸟类提供生活与繁衍环境,使其可以快速繁殖,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捕食害虫的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成本,保障林业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5.6.4 生物农药防治

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林业病虫害时,工作人员应将生物学与提纯技术相结合,研发、使用生物农药,通过其快速挥发的特点,避免残留农药向土壤等环境渗透,为林区营造一个生态健康的环境,为林木正常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5.7 保障防治资金充足

为了加强对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林业管理部门需保障防治资金充足。在实际工作中,林业建设等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加之日常维护保养、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果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防治工作水平,最终影响防治效果。

政府部门需积极投入其中,坚持“谁获利,谁出资”原则,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投入单位及个人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以此激发各行各业对林业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现代林业整体发展水平[8]。

6 结束语

病虫害对林木的影响较大,会限制林业及社会生态发展。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林业管理部门需提高对病虫害问题的重视程度,积极转变传统思想理念与管理方式,调查常见病虫害的起因、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以此制定解决方法与防治方案。

同时,林业部门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发创新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并与当地政府协调配合,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定期开展防疫检查工作,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保障林业生产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为社会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木材,推动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林区林木害虫
学思践悟 | 隋洪波代表:作好“林区三问”新答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害虫的克星——七星瓢虫
什么是碳中和?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昌宁林区有了首条水泥防火通道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