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球与中国智库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1-09杨媛媛李凯蕾

智库时代 2022年24期
关键词:智库特色研究

杨媛媛 李凯蕾

(渤海大学)

在全球化与多极化共生的世界新格局下,全球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传统安全问题、冷战思维、零和观念时隐时现,全球政治、经济、环境、能源等结构亟待完善,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带来新的挑战。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立足各国国情,深化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智库在政策咨询、人才培养、二轨外交、区域合作、新兴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对进一步把握全球治理方向,提升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智库概念

在全球发展格局快速变化的新时代,需要依靠人才资源用专业的、综合性的视角,为适应全球急剧变化的各国对外政策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及思想产品。智库应运而生,智库又称为“智囊”“思想库”“脑库”等。本文我们从智库的功能与作用角度来阐释智库的概念,即智库是从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以产生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核心功能,同时承担培养人才、引导社会舆论、辅助外交等功能的特定组织。智库的内核是具有专业知识的领域专家,致力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其对特定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在问题应对上做出最精准的判断和决断建议。

二、全球智库研究领域及热点分析

根据《2020全球智库报告》,全球智库的研究领域涉及广泛,议题可以分为国内研究和国际研究两个大类。针对各国国内具体情况的议题包括:本国政治、经济、生态环境、工业发展等;国际性议题主要包括: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区域合作、周边外交、新兴市场等。全球智库关注的焦点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外交、安全、健康医疗、能源、科技、环境等领域。进入新时代以来,全球智库紧跟世界各国决策者的需求,深耕于全球急需领域,致力于具有前瞻性和预判性的专业化与跨学科相结合的各项具体的研究。2020年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与重大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对全球智库的研究内容和主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者目前已成为全球智库研究热点问题。

新时代全球智库对人工智能和新兴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2019年全球智库报告对全球人工智能智库进行了综合实力排名,列举出49家“最佳人工智能智库”,既包括专门应对人工智能领域问题新建立的智库,也包括知名智库新开辟的人工智能领域。现今的全球智库机制针对重大世界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处理上尚未形成强有力的政策应对支撑,世界公共卫生危机事件成为未来全球智库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根据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创新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对全球未来的机器人制造、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劳动力市场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和危机之外,也强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科技的发展进程。为了避免病毒传播的风险,配送服务、公共场所消毒、医务工作者协助工作等都广泛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用于病毒传播的预测、感染监控、密切追踪等。而近年来的世界公共卫生危机所带来的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等也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动荡,简单重复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全球性失业,高精尖行业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劳动力将成为市场急需。

三、中国智库发展的优势与特色

我国的智库构建与研究起步较晚,但新时代以来发展迅速。知网检索发现,以“智库”作为研究主题关键词的期刊数量自2013年以来呈大幅度快速增长;智库研究主要集中在“智库的概念”“智库的分类”“智库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以及“从国外智库反观中国智库”等具体研究主题上。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大背景下,我国的智库构建与发展主要具有党管智库、研究具备全面性与及时性优势,各领域智库研究设有特色议题,服务于国家各项发展建设。

(一)党与政府科学策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智库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中国的智库构建经历了从“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到“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与转变,从中央与地方发布的各项政策与文件中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智库的发展历程:2004年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强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党的十八大把智库建设正式写入文件;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教育部2014年制定《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2015年《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支持重点教学科研单位及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2017年,民政部等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又继续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党管智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发展的基本政治原则。党中央发布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及意见中强调了民间智库、社会智库、高端智库的发展,也反映了目前的智库建设尚不能满足各级政府应对实际问题的决策需求。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加大力度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增强国家“软实力”。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对各类问题具备全面性、及时性

在最新的全球智库发展报告中,中国智库在多个专业领域的智库排名中位于世界前列,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领域涉及广泛,综合性与专业性有效结合,呈现出较强的跨学科发展态势。例如,201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依托多个研究机构,进行中国政治与治理、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重点开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三农”问题、能源、环境、水资源、就业等多领域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面对近年来的全球性公共医疗卫生危机事件等紧急事件的处理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问题反应具备及时性。中国有5家智库上榜《全球智库报告2020》特色榜单。

目前我国学科体系高度分化,这有利于高校开展特定领域的专深研究,但从决策咨询和对策研究角度来说,专深的研究成果针对性较强,辐射的范围较小,往往不能直接作为决策咨询的内容。李坤轩(2019)指出高校智库中只有少数为综合智库,多数是依托本校优势学科成立的专业智库。新时代国内问题复杂多样,从单一专业角度分析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高校智库应加强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问题,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难题,引领智库发展。如:日益尖锐的老龄化问题,需要从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角度开展综合研究。再如:成立于1980年的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注重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研究,并着重强调这些学科的交叉和综合研究,从而提高智库分析问题的全面性,扩大其影响力。

(三)依据国情形成“一带一路”特色议题,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亟待加强

全球各区域、各国的智库研究都各具特色,其依据不同的国情可形成针对本国发展的特色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随后国家级智库、地方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等各层级智库,纷纷通过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进行了智库构建。“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包括: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凤凰国际智库、瞭望智库、盘古智库等。“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研究领域内的学术议题,已然受到多学科关注,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以“一带一路”为研究主题的智库类机构已超过 300 家。李艳双,烟小静(2018)关于“一带一路”优秀智库的数据分析表明,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主题方面存在总体趋同的现象[2]。因此,以“一带一路”为主要议题的智库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学术资源交流与议题选择机制,在共享研究成果资源、相互获取信息上,合理选择研究议题,避免雷同,从而高效产出成果。

四、智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纵观2015-2020年每一年全球智库发展报告及评价报告,对目前全球智库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全球智库发展格局逐渐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趋势[3]。全球智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有:

(一)领域核心高端人才紧缺,需引进人才并发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优势,构建专业人才梯队

人才作为智库的核心要素,其在智库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才资源现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智库的整体发展情况。在全球智库的发展中,人才分布不平衡现象非常明显。成熟的智库人才资源结构上具有多元化、信息化、国际化、市场化等特征,注重研究人员的规模和结构分布;在人才待遇上拥有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并根据研究人员科研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评估年薪,优胜劣汰,保持智库的人才水平;在人才培养上为人才提供长短期奖学金及交流平台,注重对于年轻研究人员的储备与培养:智库与政府部门、高校等相关工作机构形成良好的机制,互相派遣青年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等。而长期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智库发展的根本原因。全球智库的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各具特色,但目前的人才数量和分布尚不能满足各国智库对专业领域核心高端人才的需要,人才结构尚未形成保障性的梯队,无法应对未来新兴议题对各领域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欧美亚智库发展应创新人才聘用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已适应全球化治理研究趋势,中东非等智库发展应加强人才培养,增强人才队伍实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专业人才梯队,从而提高研究成果质量。

(二)需加强智库资金来源保障,进行多领域跨专业协同研究

研究成果的质量始终是评判智库发展及其影响力的核心标准,而研究成果的客观性、政治中立性、研究角度的全局性均能影响研究成果的质量。面对新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智库保持独立性与创新性发展是提高智库研究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对于智库发展独立性影响最大。如:捷克智库“欧洲政策研究所”的大量项目,均来自“维谢格拉德集团基金”的赞助,而这一基金是由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四国政府共同建立的,在某些问题上,四国观点相近与否与智库项目顺利进行直接相关。[4]因此,智库的资金来源在谋求多元化的同时,应科学规划资金使用,这不但是支撑智库发展的保障,更是智库保持独立性、提高研究成果水平的长期有效的内在发展要求。

跨专业协同研究,则是智库研究成果扩大影响力所急需的符合内在变革要求的方式之一。新时代的智库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跨专业协作研究。智库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因此应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社会分工细化,需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各个方面顺利向深层次发展,随后智库应运而生。而新时代中,各个专业问题相互交织,国内与国外问题相互交融,智库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关专业的人士运用全球视野,多领域、多学科角度对复杂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分析,生产出更加科学客观的思想产品。因此,在新时代下,智库创新性发展需要开展内部变革,追求智库资金来源多元化,保持其研究的独立性,同时加强跨专业研究保障其研究客观性,从而提升智库的影响力。

(三)在全球治理现代化需求下,加强全球及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新时代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全球性的气候、安全、环境、能源、消除贫困等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参与与通力合作,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流与合作日益加深,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从全球的视野下寻求最优解决方案。此外,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需要新时代下智库迈入全球化领域,建立各国资源共享机制,使智库向全球化、全球定位方向发展。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智库通过举办线上论坛、报告会等可搭建更广大的交流平台,加强合作与交流。现阶段,各大成熟智库开展国际交流、设立访问学者项目,开设智库的国外分部或研究中心等已成为最常见的交流与合作方式,通过举办讨论会、研讨会等就重大问题交换信息等途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充分利用世界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强全球智库网络建设从而加强全球及区域合作与交流。建设全球智库网络,建立议题、资源各个智库之间的协作机制,既有利于发挥智库的二轨外交作用,又有利于全球智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升智库的认同感,进而提高知名度,扩大智库影响力。

五、结语

智库是从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以产生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为核心功能,同时承担培养人才、引导社会舆论、辅助外交等功能的特定组织。

人工智能与重大世界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是目前全球智库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智库具有党管智库、反应及时两大优势及“一带一路”特色议题为基础,提出全球智库应构建专业人才梯队,注重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强跨专业研究及增强全球区域间各种形式合作与交流的未来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智库特色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特色种植促增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居智库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