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用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023-01-09马腾飞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通病模板钢筋

马腾飞

(河北路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邢台 054000)

1 引言

经桥梁管养部门反映,我国在役桥梁特别是低等级道路桥梁运营情况令人堪忧,个别桥梁运营不足5 年,桥面湿接缝部位混凝土漏水严重,运营15 年以上的桥梁,病害更多,普遍会出现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主梁下挠、板底裂缝等问题。

桥梁混凝土工程长期受活载作用,其病害较建筑混凝土更多,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3 个阶段。生产阶段:和易性不好;施工阶段:蜂窝、麻面、露筋、孔洞、干缩裂缝、缺棱少角;运营阶段: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碳化破坏、氯盐侵蚀、冻融循环。

2 生产阶段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在拌和过程出现松散,黏结性能较差;拌和物黏聚力过大,流动性太差;拌和物中水泥砂浆不能完全将石料包裹;拌和物出现骨料和水泥浆离析。

1)原因分析

水泥标号选用不当,水泥标号与混凝土设计标号不匹配。桥梁混凝土多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 和P·O52.5,原C25 水下混凝土采用P·SA32.5 水泥已逐步被C30 水下混凝土取代,水泥采用P·O42.5,且为早强型;水泥用量过多则会导致混凝土拌和物黏聚力过大,浇筑困难;水泥凝固时间过快,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浇筑性能变差;进场粗细集料材料劣质,级配差,砂的细度模数不满足试配混凝土要求;施工坍落度小,不易振捣,坍落度大,构件成型较差,且影响拆模时间和外观;拌和站计量系统未检定,其精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搅拌时间短,混凝土拌和物不均匀,骨料和浆液并未能充分结合。

2)预防措施

要根据拟配置的混凝土等级合理匹配水泥品种和型号,并通过掺加硅灰、矿粉、减水剂等材料,开展配合比试验,选择经济优越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材料进场质量,不得以次充好,同时对骨料进行遮盖,确保含水率可测可控;严格按照现场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生产配合比拌制,严格计量器具检定;要根据环境温度、运输距离和浇筑工艺等确定混凝土坍落度,充分考虑混凝土拌和物的经时损失,由试验人员在拌和站及浇筑地点检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拌和物严禁浇筑入模,同时要翔实记录拌和物的坍落度;在一个工作班内,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严格混凝土出料单交接制度,施工人员仔细检查出料单标明的混凝土等级、应用部位、方量、出料时间等,坚决避免管理混乱、多工序同时拌制不同等级混凝土而用错部位的问题发生。

3)处理方法

因和易性不好而浇筑成型的劣质桥梁混凝土构件,不得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可转做次要结构或附属结构使用。如病害较为严重,则应做报废处理。

3 施工阶段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施工阶段的质量通病较多也容易发生,且混凝土一旦浇筑成型出现质量问题,将会造成极大损失,因此,现场要针对质量通病出现的因素、制定翔实的控制措施,同时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注重事先预防,加强过程管控,及时总结提炼,旨在提高内在质量和表面密实度和光泽度。

3.1 麻面现象

混凝土出现局部较为粗糙的表面,表面不平整无光泽,由分布密集的凹坑组成,有露浆或沾模现象。

1)原因分析

模板表面不光滑,木模板有毛面、钢模板黏附焊渣、焊瘤、水泥硬浆等杂物未抛光处理,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模板粘连破坏;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未涂抹隔离剂,混凝土构件表面拌和物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混凝土与模板粘连造成麻面;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导致麻面产生;混凝土振捣工艺不合理或模板倒角处振捣不实,气泡淤积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预防措施

无论采用木模板还是钢模板表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硬质杂物,同时要保证面板平整;混凝土浇筑前,应保证木模板表面湿润,钢模板隔离剂涂抹均匀,未发生风干等问题;要高度重视模板加工精度,使用前对拼装进行认真处理,通过嵌挤橡胶条、发泡胶、防水腻子等进行封闭,避免露浆;对于现浇桥梁等施工周期较长的部位,可采用长效模板漆,避免传统隔离剂风干,同时浇筑前要洒水湿润,不得形成积水;应根据浇筑部位、时间、温度等合理制定浇筑工艺,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和不再冒气泡为止,不显著下沉,表示已振实,即可停止振捣[1];可采用复合材料、不锈钢复合板制作模板。

3)处理措施

市政桥梁如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公路桥梁一般表面无粉刷,为保证其耐久性,可采用高强度水泥浆或超高性能水泥浆对表面进行处理。

3.2 露筋现象

指主筋、箍筋局部裸露在混凝土构件表面。

1)原因分析

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垫块强度不够或数量不足,致使钢筋直接触及模板;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设置过于密集,导致混凝土无法充分流动包裹钢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结构混凝土要求设置不当,粗骨料过多或产生离析;模板拼缝处严重露浆,或模板胀模,导致水泥浆溢出;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发生位移;严重黏模或拆模时缺棱掉角。

2)预防措施

重点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垫块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局部钢筋过于密集部位,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 m,应用串筒进行下料,防止过高卸落造成混凝土离析;做好模板湿润和接缝处理;避免振捣棒触碰钢筋和外力踩踏、撞击钢筋;准确控制脱模时间,科学制订拆模方案,事先解除相关约束,避免外力强行拆模,造成缺棱少角。

3)处理措施

应将露筋部位刷洗干净,剔除薄弱部位,根据露浆严重程度,采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抹平。

3.3 裂缝现象

混凝土表面或内外产生开裂,因形成原因不同呈不规则性或规则性分布。

1)原因分析

混凝土养护不当导致失水收缩;过振,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荷载裂缝。

2)预防措施

严格配合比设计,降低水灰比;科学制定浇筑与振捣工艺,采取二次抹面避免干缩裂缝;做好混凝土保湿养护;浇筑混凝土前,湿润模板接触面。

3)处理措施

表面裂缝可抹一层薄砂浆或超高性能砂浆进行封闭处理,较深裂缝可采用注胶方式进行封闭处理;贯通裂缝则需要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试验或论证,提出补强设计方案,如严重影响结构安全,则做报废处理或拆为他用。

3.4 蜂窝、孔洞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孔洞或混凝土形成空腔。

1)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材料计量错误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搅拌时间短,没有充分拌和,混凝土和易性差;浇筑时间长或操作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模板胀模、露浆或因振漏而造成蜂窝孔洞;钢筋过密混凝土无法通过,造成孔洞。

2)预防措施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混凝土卸落高度;混凝土应充分拌和;混凝土浇筑要合理控制分层和分段;局部过密部位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

3)处理措施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水泥砂浆补平;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后用高性能水泥砂浆抹平;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结合设计、检测单位研究,形成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 运营阶段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运营阶段混凝土结构常出现保护层脱落、混凝土开裂、表面缺陷、钢筋锈蚀、桥面系损害等病害,主要是荷载和大风、雨水、冰雪、冻融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破坏[2]。在运营期加强对混凝土桥梁的监测,并做好日常养护和专项养护,对桥梁及各部位建立翔实的运营监测和养护档案;采用专业化设备对裂缝、钢筋锈蚀和承载能力进行检测,科学评估加固方案;寒冷地区减少撒盐融雪,避免氯离子破坏混凝土;对荷载裂缝可采用粘贴钢板、碳纤维布、加大截面配筋加固等方法;对表面缺陷采用涂刷保护涂料等进行封闭处理,提高结构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长期使用性能。

5 结语

桥梁设计师和工程师要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从规划设计到桥梁建设,再到服役乃至拆除要充分考虑结构安全、经济性能和长期性能,鼓励推广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不锈钢复合板等新材料和智能建造机器人,探索桥梁工业化建造新模式,真正提高桥梁智能化和绿色化建造水平,培育产业工人,打造精品工程,延长桥梁混凝土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

通病模板钢筋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我把一吨废钢筋搬成了三吨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