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协同问题研究
2023-01-09熊惠莫文豪
熊惠 莫文豪
(1.玉林师范学院;2.玉林市恒瑞教育信息咨询中心)
2017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此背景下,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成为当下热门关键词。2018年9月份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意义与价值等进行了诠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解答,这标志着教育现代化在我国正式开始。新时代下,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前瞻安排,将大数据与教育现代化相整合,引发了教学管理方面的大讨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把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信息技术牢固地拴在一起,教育管理模式与决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高校应当搭建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对日常教学与管理活动进行监测,及时搜集到更多的数据资料,识别与发现问题,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成功[1]。本文侧重从教育管理协同的视角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相关问题。
一、大数据环境下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协同化的可行性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统管理环境下,大多依靠制度形成硬性约束实现各项管理活动。在大数据环境下,充分地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可以能增强数据资料的丰富性,能给管理带来充分依据,提高管理的精准性。大数据环境下,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协同化的可行性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时代下,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和APP的广泛应用为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协同管理创造了基本条件。高校师生拥有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尤其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得到了这些电子产品的支持,师生都能通过APP软件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料,彼此之间及时高效地进行沟通。可见,这些产品的普及,缩短了师生双方之间的联系,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便利。[2]
第二,教学管理涉及的海量数据需要依赖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效率的处理和分析。高校在日常教学、考试测评、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微课制作、交流学习等方面,都会生成海量数据信息。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能及时获取这些数据,这些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宝贵资料,数据的深入分析,能让教学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能让教学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也能让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第三,新时代下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和精准化迫切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深入运用。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精准性。在过往的教学管理之中,刚性制度显得十分重要,自从运用了大数据以后,除了能发挥出数据的宏观功能,也能更为广泛地收集微观个性化数据,不仅能从宏观层面入手诠释教育的整体情况,也能了解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情况。传统教育教学管理需要的人才、设备等较为普遍,而大数据分析需要的人才与设备都比较高端,管理者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要创新性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精准性也得到了提升,教学管理质效有保证。
二、基于大数据环境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协同的具体路径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通过将大数据运用于教学管理中,要发挥出现有的管理系统、数据平台等的优势,广泛而动态化地采集数据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筛查、对比、汇总、分析,甚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建模,让静态化的数据“会说话”,能反映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为实践工作的开展带来数据支持,让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协同化的可行性基础上,下文侧重围绕实现的具体路径展开探讨:
(一)加强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大数据管理意识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等教育信息化处于前沿地带,大数据为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无形资源,为各个部门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当前大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对数据管理缺乏敏感,教学与管理中数据信息利用率比较低,教学管理未能实现精准化。从大数据信息分析视角出发,高校教学与管理部门都要用新目光审视数据化管理,搭建庞大的信息平台,整合散布于多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尤其是与学生课程学习、心理健康等有关的数据更应该得到充分利用,让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例如,教育管理部门要把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包括学习、活动、社交、体质、心理等数据,在网络软件的辅助下分析学生的学习、爱好、发展情况等,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
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教学管理者的大数据思维和意识的培育,逐渐将传统的刚性管理思维向柔性、自主教学理念转变。具体而言:第一,应当加大数据思维理念宣传力度。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大数据思维宣传机制和培训机制,形成对教学管理者大数据意识的有效培育和提升,促进高校教学管理者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获取、整理、使用以及挖掘的能力。第二,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教学管理各环节、各人员之间的高效沟通,及时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动态情况。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态可以为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等提供有效的依据,促进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此外,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通过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管理领域的应用可以有效约束学生自身的行为,动态地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实现自身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制定统一的高校教学数据管理标准
高校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生成了大量数据信息,各个部门、兄弟院校之间形成“信息孤岛”,这一问题的存在给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设置了障碍,由于数据表现形式不统一,在传递数据时需要进行人工转换,既耗费人力也存在风险。信息标准多样化,将对数据信息使用者造成误解。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把多样化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一方面,统一了数据信息管理标准之后,在数据信息采集环节能有效提高效率,冗余数据会被自动隔离,数据信息价值将有提升,不会浪费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利用率也将得到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孤岛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高校内部与外部,要想克服这一困难,必须要从应用层面入手制订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增强数据资源的易于交换性,让管理信息具有互通性,将多个云存储平台连接到一起,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进行数据共享。
(三)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管理各层面的应用
在高校教学管理层面,大数据技术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空间。因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实现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深度运用,既可以提升各个环节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也可以促进教学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
第一,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学生进行科学选课。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推行了多年,学分制能为学生提供选课机会,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能产生一定的作用。高校要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搭建选课平台,丰富学生的选择机会,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依托于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
第二,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对比层面的优势,实现高校学生毕业的及时预警。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与对比的实施,可以准确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把“事后总结”转变为“事前预警”。[3]大数据技术的广泛运用,高校要及时为学生创建数据预警系统,分析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预测学生的发展趋势,及时发出预警。
第三,通过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挖掘层面的优势,辅助提升教学质量。在过往的高校教学中,出于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学校会定期组织督导活动,采集大量评价数据,包括学生评价、企业评价等,参照提前设定的考评标准对每一位教师实施量化测评。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教务管理人员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海量数据,指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模式等提供依据。班主任与辅导员也要参与数据采集、挖掘之中,了解每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包括讨论参与情况、出勤率等,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苗头性问题并提前进行干预,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热情。
第四,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分析层面的优势,提升教学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技术的推进,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工具、新思路,管理者充分挖掘数据并进行分析,能对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作出管理决策。大数据的推行,要求高校适时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尤其是与招生、考试、奖学金发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费用支出、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科研攻关等有关的数据信息。[3]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的搭建,管理者能同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入手把握住教育教学的真实状态,为制订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四)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大数据协同联动平台
高校应在对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构建起高校教学大数据协同联动平台,实现对高校教学管理各模块的各类数据进行高效率的收集、分析。同时,依靠大数据技术实现各模块之间的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具体而言,应当实现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将海量数据资源整合处理,融入在线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的科学化管理和应用。高校教学管理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单日会产生海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对这些数据实现及时地自动收集、整理和处理。同时,对于教学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零散数据,依托统一的管理平台也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处理。大数据平台具备一定的开放性,方便及时对信息进行整合、纳入等一系列操作,确保便捷性、实用性和拓展性。
第二,注重教学管理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有效地提升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学管理各项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数据中涵盖的深层次内涵。同时,要注重大数据分析功能与其他功能之间的无缝衔接,确保大数据平台的高效率运作。
第三,强化高校与社会机构数据信息管理的融合。数据信息采集与管理也要在这一目标的导向下进行,要将相关内容提升到制度建设层面,整合当前高校的网站与数据服务平台,增强数据信息的流通性与利用率,让各个专业课程的数据能形成互补,增进教务、校网、校友等多个数据信息子系统的联通性,在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之下,在社会人才需求的导向下,对所有能描述学生发展情况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4],对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创新进行指导,增强教学管理的大数据化,不断提高未完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高校还应当积极挖掘校企合作带来的优势共同进行大数据协同联动平台建设,健全的数据处理中心,以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效率。同时,对于有实力的院校应当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和校企合作资源打造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协同联动平台,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效率和质量,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教学管理生态。
三、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层面的重要作用[5]。因此,高校应加强大数据技术的融入,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者的大数据管理意识、制订统一的高校教学数据管理标准、推进大数据技术在教学管理各层面的应用以及构建高校教学管理大数据协同联动平台等方面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促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提供科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