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艺术实践教育对策研究*
2023-01-09张洋郄立峰邢洁
张洋 郄立峰 邢洁
(河北农业大学)
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所以,高校各大专业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创新与实践教育,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实用型人才。高校艺术专业是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把我国艺术发扬光大的主要载体,能够给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因此,高校需要从教育创新角度着手,给学生建立艺术实践平台,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艺术专业特殊性及其形成因素
现阶段,艺术专业招生多使用提前专业加试成绩与高考分数这几个部分根据比例折算的录取方法,生源基数大与招生方式导致艺术专业学生质量良莠不齐。
(一)艺术专业特殊性
首先,文化素质方面。因为从小学习专业知识、训练技能,一些艺术专业学生通常较少将时间花费在基础文化知识上,导致人文基础薄弱。步入高校后,艺术专业学生不断增加,将自身的希望与未来寄托在专业学习上,愿意花费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从事专业学习与技能训练,对部分文化课都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这就导致艺术专业学生和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文化素质方面差距加大。
其次,个性特点方面。艺术作品比较忌讳的就是出现相似。在创作氛围下,艺术专业学生不盲目从众,灵活变通,有着很强的独立性以及创新意识。与此同时,要向其他人展示作品与才华、学习方式以及过程,造成该专业学生表现欲更强,从而构成了非常鲜明的个性。
再次,思维方法方面。艺术专业学生具有形象直观的思维,可是在视觉与听觉形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比较特别,故而这一专业的学生抽象思维训练有限。
最后,情感色彩方面。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世界相比非艺术专业学生更为丰富。艺术是一种充满情感色彩的活动,无法引发情感和产生共鸣的艺术创作作品便算不上是优秀的作品。因为艺术特征所影响,艺术专业学生情感生活比较丰富,可是在对多数事物与现象进行选择的时候,艺术类专业学生易于感情用事,不具备理性思考的习惯。
(二)形成因素
第一,社会环境价值取向诱导。经济社会改革与转型对学生影响较大,在看到权利崇拜和欺诈等现象时,作为艺术专业学生很容易出现困惑,甚而将暗流与支流看作社会主流,进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并且,西方文化之中多种思潮与流派等在其思维中融合,诱导其形成物欲和实用的多元价值取向,构成集体活动无法顺利推行和班级凝聚力弱等问题。
第二,家庭和学校氛围急功近利。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是喜欢艺术并追求艺术的人,可是也有被功利心驱使,认为艺术可走捷径。素质教育作为时代的强音,可是升学率好像更加可以引发家校的共鸣,无论是家庭还是一般中学,均会将艺术专业当成升学的手段,急功近利造成艺术教育出现了浮躁之风,尚未注意到人文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品德教育,致使艺术专业培养出了很多文化知识弱、专业技能尚未打扎实的人,故而对学生关注专业而忽视文化知识教育,关注技能培训而忽视理论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第三,个人观念偏差。艺术实践需要在只有个性化发展的情况下谈创新与突破,方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艺术人才。不过,多数学生对艺术教育有错误的认知,在个性和情感获得培养的过程中,与现实相脱节,强调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由于学习方法、内容、过程、效果个性化养成了艺术专业学生一切从自身才能发挥、利益获取、价值实现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从而产生了个人主义思想。此外,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具备艺术气质与才华,但是造成这一类学生清高、傲慢的个性,为人自负,我行我素。
二、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充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艺术是一种应用型科目,艺术人才必须要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持续变化的社会需要。在各阶段,不一样的地区和不同的群体均有差别,尤其是现阶段社会的新形势下,高校应当增强艺术人才培养,提高艺术人才各方面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伴随着城市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入,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道路拥挤,艺术可以给城市增加活力,提高城市魅力。在该种趋势下,设计工作者需要把现代科技和艺术表现手法相融,给城市建设增加色彩,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高校应当对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加以培养,从而充分满足社会所需,推动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所需
艺术本身是文化类的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处在起步阶段,牵涉到了数字媒体和工艺美术、影视出版和出版印刷等,而人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元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如今,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还没有形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缺乏,对促进文化产业作用不够。社会对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国家需要着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把其整合成主要产业,提供各种政策与资金支持。所以,增强培养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之所在。
目前,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高校需要紧抓机遇,创新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校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长为基础知识扎实与专业技能过关的复合型人才,如此方与社会发展所需相符,才可以促进有关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并且,还可以促进艺术教育改革,转变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推动艺术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艺术实践教育现状
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当从社会角度与学科本身着手,高校在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艺术实践教育过程中,理应把注意力聚焦于实践内在涵义方面、实践理念和平台建设方面,以及实践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加强实践管理。高校需要努力研究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不一样的社会和专业背景,层次条件和种类所进行的艺术实践成果是有差别的,必须要获得高校的关注。艺术实践教育采取的教学需要关注理论和成果研究等。现阶段,高校教师尚未注意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没能注意到实践教学模式、资源、平台等的开发,故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1)观念滞后,教育教学体系缺乏规范性。艺术专业教育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培养高校学生设计能力与创新思维。在实验过程中设计创意,提升艺术专业学生作品创作能力。
(2)缺乏顶层设计思考。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育需要有独立且健全的实践平台,涵盖了软硬件环境、完善的教师队伍、实训管理与教学资源。多数高校在艺术专业类型增加后,试验规模持续扩大。可是实验室利用率并未提升。产生该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平台尚未从艺术专业角度着手加以规划。不一样的专业采用了差不多的实验室,实验室产生了重复建设的情况,浪费了教学资源。尚未共享实践内容也阻碍了教师才能发挥和发展。
(3)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艺术专业理应与时俱进,充分表现出实践性与创新性的特点方可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艺术专业要结合社会应用话题,方可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此外,艺术专业应当具备属于自己的实践平台,涵盖内外部平台,但是现阶段多数高校仅有内部平台,尚未配置校外基地,单一的模式不能确保教学质量。
四、艺术实践教育策略
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只有好的硬件设备无法提高高质量人才产出的成效,也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要,艺术专业学生需要非常多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所以,高校艺术专业必须要有很多的创新实践空间,该种空间的支持除了涵盖总体实践环境建立以外,还有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和质量。所以,对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教育而言,需要培养出高水准与实用型的艺术人才。高校需要通过持续创新,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创新的机会,提高高校学生艺术水平与艺术综合素养,培养一大批实用型艺术人才。
(一)转变教学理念,合理优化教学目标
高校艺术专业的设定,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很多艺术专业人才,促进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充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高校理应把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当成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合理优化教学目标。艺术专业必须要有很高的审美能力以及灵敏的社会洞察能力。艺术专业是创作者把自身的理念与价值观、社会、科技等元素相融,接着进行艺术作品创作。艺术创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代表了社会主要的审美观,因而,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关注培养高校学生审美、思维、创作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可以把自身的思维与理念经过艺术创作充分展示出来,并具备超前意识。艺术创作作品就是把无形的创意与有形的材料集于一体的成果,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因而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提升文化艺术和科技结合的能力,创作优秀的艺术作品。
(二)优化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实用性以及时效性
艺术是发展速度迅速的行业,特别是在新科技、工艺与媒体迅速发展形势下,对艺术创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如此就必须要创作者与时俱进,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与社会大众审美相符。高校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艺术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因而教学内容需要关注时效性和实用性,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理论教学应当关注实践性,要向学生传授社会目前流行的艺术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掌握新媒体与工艺对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接着针对性调节优化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及时了解艺术行业的最新消息,方可在毕业以后适应岗位角色,在思维方面和社会发展方面保持一致性,方可把在校学习的知识合理应用在工作中,此为社会发展对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实践上,需要让学生和社会接触,实践场地能够在企业和街道等可以和用户直接接触的场所,如此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艺术作品发展的趋势,同时经过赏析其他人的艺术创作作品,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提高高校学生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三)整合教学资源,强化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讲解者与传授者,对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塑造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建立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可以提升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基于此,高校需要主动培养水平较高的艺术课程师资队伍。第一,使用科学的举措促进内部资源的全面整合,激励学校高职称艺术教师从事艺术课程教学,并且建立艺术课程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师交流活动,研究探讨艺术课程推动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第二,增加艺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本内容的时候可以优化调节和目前教学方式不适应的内容,为创新思维和艺术专业实践教育相融打基础。除此以外,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本地艺术馆,引导高校学生亲身感受到艺术文化的魅力,激励学生主动参加艺术实践,激励学生从临摹艺术作品变成自行进行艺术创作。在学生领悟美以及创造美的环节中,提高艺术素养,提高创新能力。
(四)与地方文化接轨,开展艺术实践教育教学
中国国土辽阔,不一样的地区历史发展与人文背景各不相同,地区与民族文化等也是各不相同的,如此一来就会让不一样的地区具有差异化的音乐文化与艺术形式。所以,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突破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文化接轨,促使艺术教育更加具备实践性与创新性。首先,不同学校所在地区均有属于自身的艺术文化,故而,需要把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等引进艺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具备地方特色的人才创新实践培养制度,促进艺术文化多元化发展。其次,因为中国各地区语言有所不同,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构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审美要求与艺术风格等,所以,在艺术专业教育教学阶段,需要把具备民间特色的内容结合在其中,不但要开拓学生视野,还需要推进地方艺术文化知识的传播。
(五)建立艺术教研中心,进行艺术实践教育
为了给艺术专业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实践机会,高校需要给学生建立艺术教学研究中心,这一研究中心建设必须要以学校本身的条件为基础,适当吸收社会力量给学生建立艺术教学研究中心。首先,在建设艺术教研中心的过程中,因为关键是进行实践训练,所以,其功能需要把学校的影视、图像等包含在其中,同时给学生提供检索和鉴赏等各种服务,给学生实践训练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给学生提供资料服务时,也应当把地方特色艺术文化资料结合在其中,接轨本地特色艺术文化元素,给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其次,艺术教研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与平台,给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和教师管理提供便捷。因为实践训练过程是随时进行的,教师无法时刻指导,所以,学生需要把实践训练结果传递至公共空间,便于教师评价与指导。
(六)建立艺术文化研究所,推进艺术实践教育
建立艺术文化研究所旨在给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提供多种服务。首先,建立大环境。高校需要持续调节自身的课程体系、队伍建设以及软件设施建设等,着重凸显出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全面补充实践教学,从而给艺术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教育打造优质的环境。其次,采编服务。在艺术文化研究所建立过程中,需要给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提供采编服务,经过对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元素采集和创作,给学生呈现出实践训练体系,提高课程创新性。例如,借助休闲实践进行实践教育活动,在本地艺术文化氛围浓郁之地采风,同时结合有关知识加以排练,进行创作,锻炼学生艺术创新与实践的能力。最后,情报服务,即给学生提供艺术教育资料,协助高校艺术专业进行对外艺术文化学术交流与艺术资料情报交流,为学校、社会、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这一服务不但可以给教师科研提供平台,而且还可以给学生进行艺术研究提供便捷。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国家教育行业改革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发展空间逐渐增加。在创新创业理念下,艺术专业十分关注创新与实践教育,所以,为了给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机会,必须要了解目前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艺术实践教育现状,同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而采取各种实践方式给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推动国家艺术人才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