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3-01-09李文成
■李文成
(兰州飞行控制有限责任公司)
引 言
当前,全球经济遭遇逆流,国际环境和产业发展格局处于调整阶段,世界经济复苏凸显不稳定不平衡,我国经济虽然呈现持续向好的势头,但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靠,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机遇、新任务,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稳定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业务特点,阐明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打算从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主观意识、资产管理的体系制度建设、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方法措施及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人员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为国有企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1 国有企业的业务特点及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 国有企业的业务特点
国有企业在我们国家公有制经济为主、其他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位居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依法设立,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执行国家经济计划,同时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目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在行业领域或驻地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设立时间长、资产价值大、资产种类多、各种情况复杂等特点,对其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力大,也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
1.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2.1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必然要求
企业的资产,就是企业所占有、使用并以此获取价值的增值,并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企业要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首先必须拥有或者控制一定的物质资源,如经营所需的机器、设施设备、场所、原材料、储备物资、周转资金等等。企业的资产包括各种实物资产、债权、信誉以及其他资产。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是国家,所以其资产也一定属于国家所有,不管其经营的目的是公益性还是盈利性,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都是国资监管的一贯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1.2.2 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新形势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安全稳定的需要
全球经济遭遇逆流,国际环境和产业发展格局处于调整阶段,世界经济复苏凸显不稳定不平衡,我国经济虽然呈现持续向好的势头,但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靠,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机遇、新任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加凸显资产安全、资产稳定的重要性,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及安全稳定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讲,国有企业特别是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在行业领域或驻地企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设立时间长、资产价值大、资产种类多、各种情况复杂等特点,对其上下游企业的影响力大,也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其机制不够灵活,决策程序繁多,监管部门对业务增长及资产安全考核要求高,但资产的利用率方面有所欠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管理者重视不够、体系制度滞后;管理手段单一、信息化程度较低;专职人员不足、管理松散;闲置、浪费较多、资产利用率低等问题。
2.1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国有企业是国家投资并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其管理者代表国家行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监管部门对其每年的业绩增长都有明确的要求,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往往重点关注企业的产值、收入、利润、EVA等业绩指标,这对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做优做强做大都是必要的,但有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例如只注重把牢“入口”和“出口”,即在资产的增加或减少环节严格决策、层层审批,但对其使用现状却不重视,往往“视而不见”,只是简单的季末或年末清查盘点,到底该资产的使用情况如何,有没有真正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关注不足或无人关注。还有,即便是盘点清查中发现有毁损、盘亏、报废等损失的发生,但其资产处置、财务核销等会影响到当期资产和当期利润,管理者主观上往往“不想”或者“不愿”主动去处置,貌似资产总额很大,家底很厚,实际存在大量低效无效资产。
2.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制度相对滞后
在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非常重视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建立,相应对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也有很大的改进,但往往重视计划、绩效、收益、分配等管理制度,资产管理方面的相关制度有可能滞后,或者只简单照搬监督管理部门的制度,而并没有结合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建立本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导致虽然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因管理者并未高度重视,或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达不到资产管理的真正目的。另外就是制度有,但执行不到位,实际中不按制度去操作,同样无法达到资产管理应有的效果。
2.3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手段单一、信息化水平低
国有企业规模大,各种资产种类复杂,数量繁多,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而在资产的日常管理中,往往手段单一,难以达到资产管理的预期目的。例如对“无形资产—软件”的管理,就不能简单依照实物资产的管理办法,因为软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要用特有的技术方法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存储、保管和使用。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信息化来实现资产的管理,达到快捷、方便的目的。但国有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无法保证资产管理的需求。因信息化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国有企业决策环节过多、审批链条过长,一个新的项目还没等论证决策完成,新的迭代升级产品已问世。另外,越是高效快捷的信息化技术越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来支撑,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部门的员工年龄偏大,对电脑等新技术接受慢或思想上抵制,导致实现信息化管理遥遥无期。
2.4 国有企业无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专职人手不足且管理相对松散
国有企业一般不专设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大多是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等由归口的相关部门去管理。比如生产类的机器设备设施等由工程制造部门负责归口管理,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等由科研信息化部门归口管理,房屋建筑物、土地等由基建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燃料等由物资供应部门归口管理,而财务部门则从财务监管的角度负责账务管理。这种模式下“谁使用、谁管理”,虽有熟悉情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有利的一面,但呈现多头管理,实际就是“各管各”,各归口管理部门总是从最大限度完成本部门绩效和任务去考虑,没有通盘考虑资产的盈利性和利用率,就企业整体而言,无法做到统筹合理安排,无法最大限度发挥资产的盈利目的。比如物资供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证不缺料、不短货,所以要尽量多买,而不考虑物料的积压、浪费及保管成本;信息化部门并不直接使用软件,设计、技术部门不爱使用供应部门提供的科研件,工程制造部门生产用料计划滞后等等因素,实际上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形成了一定的潜亏。各归口管理部门实际管理人员也是这些部门中某些岗位的人员兼职管理,由于“三定”等因素影响,本来人员压缩、编制紧缺,兼职的人员本岗位的任务都很重,对兼职的资产管理就更加流于形式,财务部门下通知了,象征性的盘点清查,报个表即了事。另外,对资产管理缺乏应有的监督也是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之一。
3 改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监管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国家国有资产监管的部门应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基于规模、效益,增加资产利用的效率、效果,聚焦经济发展质量方面的指标考核权重,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但注重资产的“入口”和“出口”,更加关注资产的使用情况和获利能力,确保资产的安全、经济发展的稳定。随着国家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的深入,国家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资产的盈利性,考核指标重点是“两利四率”(即净利润、利润总额、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负债率),首次将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由此,将促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资产管理的主观意识,重视资产的全流程管理,从而达到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及有效使用。
3.2 及时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的及时性、有效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对企业的管理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是我国国企三年改革的总方向。国有企业应适应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企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资产的不同特点或对企业贡献度的大小,及时修改、补充、制订、完善与之相匹配的资产管理体系制度,并在经营管理中严格执行,让制度在资产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达到资产管理的真正目的,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企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资产的周转率,助力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的增长及价值的最大化。
3.3 强化信息化建设,创新资产管理手段
面对国有企业资产价值高、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日常资产管理应注重创新,分门别类,不同类型的资产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借用智能化、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资产管理的快捷、方便、高效,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参考。新的时代新的情况下,对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企业管理也需要有信息化平台的支撑,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即便前期投入大,企业管理者还是下决心投资购买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和载体,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方面也向信息化倾斜。企业的员工也从信息化的发展中收益,对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从抵制到接受,再到依赖,也更加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快捷、方便和高效,从而从大量的简单、手工计算和统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分析、管理中去,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创新发展。
3.4 配备专业人员,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
国有企业应考虑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从全局性、整体性、长远性,对企业的资产实施统一调配,打通部门壁垒,防止资源浪费,让资产真正发挥高效盈利的目的。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账务管理,而专设的资产管理部门则建立资产台账,记录每一项、每一台资产的详细情况,将使用部门的“实”、财务部门的“账”有效链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可视化管理,牵头开展巡查、保养、清查、盘点,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统筹协调资产的购入、使用、调配、处置,定期分析,根据资产现状,提出符合企业战略的最佳资产布局和资产量。对闲置不用、毁损报废、性能落后、技术淘汰等设备设施根据现状分类处置,通过销售资产等方式盘活资产,一是防止资产的占用和浪费,二是也为企业的融资做贡献。
4 结 论
文章通过分析国有企业设立的时间长、资产的价值大、资产的种类多、各种情况复杂、同时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双重目的等业务特点,从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主观意识、资产管理的体系制度建设、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方法措施及资产管理的专门部门、专职人员等方面对国企资产管理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保证资产安全、稳定的必要现实意义,并从切实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加强体系制度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手段、配备专业人员、设立专门部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我们认为,国际国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与产业发展环境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在资产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监管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及时建立并完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制度;强化信息化建设、创新资产管理手段;配备专业人员、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从总体上以大局出发,对企业整体的资产统筹协调,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能,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从而保值增值,助力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