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2023-01-08张惠珍
张惠珍
(厦门第六中学,福建 厦门 361012)
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考试题型首次出现在2016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将一篇阅读篇章的结尾抹去,让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续写,补全内容。2021 年,全国新高考I 卷也采用了此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阅读材料和段落开头续写两段,要求字数150 词左右,使之构成一篇逻辑合理、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这一题型不仅考查阅读与写作能力,还考查思维的品质,学生无法通过机械背诵各类范文,或者套用各种模板来取得高分,必须具有多元灵活的思维品质,不断地完善知识结构,才能具备用英语讲好故事的能力。
一、读后续写提升思维品质的理据与思路
王初明教授基于二语习得理论和输入与输出理论,提出“读后续写”教学方法。该方法将阅读理解与写作有效结合,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语言模仿与创造结合,语言学习与应用结合,更为高效地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与学习,激发学习者的表达动机,有助于其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1]
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提倡教学设计以结果为目标,即以终为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2]基于此,读后续写可以指导学生先预设故事的结局,然后根据预设好的结局逆推故事情节的发展,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推导情节,在逆推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提升思维品质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一)培养主题意识,解码主旨大意
主题是贯穿语篇的核心,决定着故事的结局。每个语篇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展开,所有语言学习活动也都应该基于一定的主题语境,读后续写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吸纳、共融、升华、创新主题是读后续写教学的重要环节。[3]语篇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呈现情境和内容,来表达特定的主题意义,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着对语篇理解、思维发展水平和最后的续写达成度。因此,读后续写的第一步要引领学生运用合理策略,准确提取语篇的主题意义,才能保证续写的故事情节不偏离前文的主题。
(二)逆推情节发展,发展思维品质
高考读后续写的语篇一般都是记叙文,上下文逻辑性很强,一条主线贯穿全文,要求续写的情节与原文保持逻辑统一,因此,续写两个段落给出的首句对情节的逻辑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提取语篇的各要素细节信息、研读段落首句,再互相讨论、思维碰撞,进一步理清各要素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创造合理的内容,推断情节的发展,从而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关注语言协同,聚焦语用能力
续写对学生语言的适切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在语言技能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素材。王初明提出读后续写“内容要创造,语言形式要模仿,创造与模仿要紧密结合”,[4]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篇,学习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模仿语言、内化语言知识,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完成两个段落的续写,保持和原文语言风格的融合统一。
三、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读后续写教学实践
遵循上述教学策略,笔者以2021 年全国新高考I卷英语读后续写题为例,尝试了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读后续写的教学设计,以下结合课例进行阐述。
(一)教学内容
笔者选取了2021 年全国新高考I 卷英语读后续写题作为授课材料。文章是一篇标题为“A Mother’s Day Surprise”的记叙文,在母亲节当天,一对双胞胎孩子Jenna 和Jeff 准备给母亲送上自己亲手做的一顿丰盛早餐,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但是因为缺乏经验,他们在做早餐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正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的父亲出现了,前文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笔者把本节课设计成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读后续写探究课。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感知发现文章主题,并引领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思维碰撞,进一步深化对主题的认知;然后,基于对主题的认知,设定合乎逻辑的故事结局;接着,根据设定的故事结局进行逆向思维,倒推故事的发展,并在倒推的过程中融入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落笔成文,完成续写,通过简单叙述凸显故事的主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感知、理解、整合并内化知识的关联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学生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双提升。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读后续写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准确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并识别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2.设定契合主题意义的故事结局并倒推故事情节发展。
3.完成故事续写并做到语言协同。
(三)教学过程
1.设问启思,提取主题意义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直奔主题的阅读习惯,课堂上第一步,教师通过设问: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itle?指导学生解读语篇标题,第二步,继续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What does the story try to tell us? 学生通过快速阅读全文,发现故事背景设置是母亲节,前面部分的人物只有一对双胞胎,充满童趣和爱心,内容难度不大,语篇内容大意是:母亲节当天,双胞胎Jenna 和Jeff 想要亲手做一顿丰盛的早餐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惊喜。故事在双胞胎手忙脚乱的备餐动作中戛然而止,接下来的续写两段开头语如下:As the twins looked around them in disappointment,their father appeared.The twins carried the breakfast upstairs and woke their mother up.学生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篇记叙文,主题是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生活与学习之家庭生活,这个主题思想必须贯穿着全文,在续写时候呼应,达成主题思想的共鸣。
2.紧扣主题,设定故事结局
基于家庭生活的主题,再结合续写两个段落的开头语句:出现了父亲,双胞胎带着早餐上楼,学生经过初步思考,基本可以设定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结局:最后做好了早餐,母亲很感动,一家人幸福相拥,开心地庆祝母亲节。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学生细化结局,比较哪种设定能更好地凸显主题意义?
Which of the ends do you think is better?
A.The twins stopped and watched their father cook breakfast for their mother.
B.Under their father’s guidance,the twins tried again and finally finished cooking.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A 选项是父亲替他们为母亲做好了早餐,B 选项是双胞胎在父亲的指导下再次尝试,终于成功。两种故事结局设定都展现了幸福家庭的模样,符合家庭生活这个主题语境,但是B选项延续了原文人物双胞胎积极主动的性格设定,因此其立意更好,体现了德育和劳动教育,充满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学生对两种结局的取舍,反映了他们对主题语境和语篇理解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3.提取文体要素,逆推情节发展
设定了故事的结局之后,要理清这篇记叙文的各要素,才能合情合理地沿着既定目标逆推故事的发展走向。学生再次阅读,以表格的形式提取出记叙文的六要素(见表1),进行情节梳理,将语篇问题化,立足于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表1 记叙文的六要素
学生完成填表,语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和结局等六个要素清晰明显。主题线已明确,故事结尾已设定,按照逆向设计思路,以终为始,下一步要评估证据:故事要怎么发展,才能指向设定的结局。从前面的故事已知,双胞胎在做早餐的过程中手忙脚乱,火太大了导致面包烤焦了、稀饭溢出、煤气熄火、手被热锅烫到、面包再次烤焦。既然故事结局要做出美味的早餐,那么续写部分的中心情节要怎么推进才能自然生成结尾?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细读语篇,以同理心逆推情节发展,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记叙文的段落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联,隐藏着语篇的情节线索,决定着续写段落的方向与内容。根据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话:There was nothing to it.Jenna and Jeff knew what to do.学生推断出双胞胎之前看过母亲在厨房里做早餐,觉得没有什么难度的,他们完全懂得操作,充满了信心。第二段的关键句:Everything was going smoothly until Jeff started frying the bread.可以看出他们遇上了预料之外的困难。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The piece of bread in the pan had turned black as well.显示面包再次烤焦了,做一份成功的早餐的难度超出了他们预料之外,成为情绪变化的关键点。结合续写第一段落的首句:As the twins looked around in disappointment,their father appeared.启发学生发现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双胞胎在一阵手忙脚乱的操作中显示出来失望的情绪,另一个是父亲的角色出现了。故事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出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新增的人物角色父亲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中一定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主题引领下,续写第一段合理的情节发展应该是:双胞胎在父亲的指导下重新做好了早餐,也就是解决了早餐失败的问题。
教师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与创新性。
Q1:Did the twins think it easy or difficult to cook breakfast at first?And how do you know it?
A1:The twins thought it easy to cook breakfast at first because they had watched their mother in the kitchen.We can learn it from the sentence“There was nothing to it.Jenna and Jeff knew what to do”.
Q2:Did everything go smoothly as they wished?
A2:Not at all.
Q3: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last sentence of Paragraph 3?
A3:The twins failed to cook breakfast and felt disappointed.
Q4:How would their father react to their disappointment?And why?
A4:He would encourage the twins and help them try it again.Because he was a considerate father.
Q5:Did the twins cook the breakfast successfully finally?And how do you know it?
A5:Yes,they did.And we can infer from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last paragraph.
续写第二段承担着故事结尾的功能,首句:The twins carried the breakfast upstairs and woke their mother up.双胞胎拿着早餐上楼叫醒母亲,出现了一个新的情景。因为已经设定是幸福相拥的结局,那么这一段应该是描述母亲见到早餐之后的惊喜和感动,可以从动作与情感表达两个方面重点描写,推进情节发展,比如,母亲愉快地接过双胞胎送上楼的早餐,感动得落泪,开心地吃了早餐,并称赞了双胞胎体贴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相拥。故事似乎可以结束了,教师进一步提问(Q9)引导学生呼应标题的关键词“surprise”,完善了情节协同。
Q6:How would their mother feel when she saw the breakfast?
A6:She would feel surprised but happy.
Q7:What would the twins say to their mother?
A7:They would say,“Happy Mother’s Day!”
Q8:What would their mother say to the twins?
A8:She would say thank you and that it was the best breakfast she had ever tasted in her life.
Q9:What do you think their mother could add to echo the title of the story?
A9:She could say,“Oh dear!What a big surprise!”
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梳理了情节发展,进一步升华主题意义,帮助学生提升了思维的逻辑分析与判断能力。最后,学生梳理出续写两个段落的情节发展如下:
第一段:were encouraged—tried again—with father’s guidance--cooked successfully—felt very happy
第二段:mother felt happy—was moved—expressed thanks and surprise—hugged each other
4.语言积累,协同表达
完成了上述环节,学生开始动笔续写。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赏析并积累相关语言,创造性地模仿原文的语言表达风格,力求保持语言协同。
原文一般过去时态、过去将来时态与过去完成时态穿插使用,句式以简单句和并列句为主,穿插状语从句和感叹句。虽然语言较为简单,但是运用较多的行为动词描写厨房里的系列动作,教师可以设计问题:How did the writer describe the twins’cooking process? 引导学生寻找表示动作的行为动词,比如:went down quietly,put some rice into a pot,broke two eggs into a plate,turned on the stove burner,heat up the frying pan,threw the burnt piece,put out the fire 等,再进一步追问:How do you feel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action?启发学生感悟动作描写的简洁流畅,体现了很强的动作感。同理,学生发现通过心理活动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情感,比如,filled with excitement,how pleased and proud,thankfully,oh dear,in disappointment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双胞胎从最初的兴奋到最后失望的情绪。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立足语篇,总结归纳原文出现的可模仿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手法,然后进行发散思维,积累相应的表达情绪的素材(见表2)运用于续写,为续写搭建充分的语言“脚手架”,增强语言协同,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运用。
表2 表达情绪的素材积累
5.以评促学,协同发展
师生都是评价的主体,应用适当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达到以评促学。高考读后续写的分值是25分,教师设计简单可操作的评价表(见表3),主题意义、情节、人物性格、逻辑性与语言表达五个方面各占5 分,课堂上指导学生根据这个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并且指导学生建立续写评价库(Comment Bank),培养读者意识,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评价之后,学生进一步修正语言表达,润色自己的作文,以促进读写能力协同发展。
表3 续写评价表
四、结语
读后续写就是一个语言与思维不断加工、发展、提升和创新的过程,需要长期积累.在读后续写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提炼语篇的主题意义,推断情节与情感发展,形成阅读理解与续写的协同,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需要教师更多地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