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办学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
2023-01-08鞠鹏杰
鞠鹏杰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全新的发展视域,将传统的思维指导转化为创新的发展举措,旗帜鲜明地强化高职建设理念,以“走出去”的办学举措,促进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推动国家化高职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的实施价值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强化国际化职业院校的培育上,明确了强化高职教育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的发展导向,积极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人们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程度全面加深。“走出去”办学理念的提出,为高职国际人才的培育打好基础,建立明确的运行机制,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职业教育经验,从而突破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束缚,实现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对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强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能够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标准建设,提升国际职业教育领域话语权。使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以及企业积极协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以多方合力,提升职教标准国际化水平,增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二、“走出去”办学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特点
在强化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教育理念、培育目标、管理运作、师资建设上入手,提升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和职业研讨,从多个方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特点。
(一)服务性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要结合职业需要,建立以行业企业国际化需求为特征的办学与教学策略,依托现代化教学举措,实现对学校服务功能的深度体现。而在教学功能的体现上,除了体现为对人才的培育,更展现在对企业人才需求的满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二)整体性
在“走出去”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化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围绕学校的整体水平来开展。除了要强化对师生关系的塑造,更要通过中外合办的教学举措,深化高职院校教育责任,给当地经济带来更好的推动。
(三)特色化
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在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我国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学校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制度保障,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加强职业教育,以特色化的职业培养,改变单一的模仿,塑造具备学校特色的中外职业发展体系。
(四)多边性
“走出去”办学理念,并非简单的中外交流,而是要在多边平台的基础上,促进多边、双边的类型建设,而不是单一的教学结合。在其教育价值的塑造下,围绕办学模式、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制度保障等方面,强化高职院校国际化教育的发展水平,凸显其合作教育的多边性发展。
(五)创新性
结合高职教育的发展特色,教师要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吸收教学和管理模式,改变单一的中外交流,加速业务合作和交流基础的融合,将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纳入到整体层面,着力探索“走出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三、“走出去”办学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下,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办学特色成为高职职业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从根本上说,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面向建设、生产、服务及管理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使人才培养更具优势,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定制培养目标和计划,从而推动“走出去”办学理念的全面优化。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处于初期,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办学理念存在欠缺
高职院校在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下,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在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走出去”的战略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在培训机构的塑造下,缺乏合作教育思想。在对学生展开职业培训的过程中,大多存在急功近利的想法,忽略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办学理念,脱离了传统的人本理念,导致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缺乏合作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办学理念存在较大欠缺。
(二)运行机制不够科学
在高职院校和多领域办学的探索上,教师要从根本上入手,构建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科学的发展体系,以此才能够建立一个多边管理的运行机制。但是,在实际的推行举措上,其教学机制的塑造缺乏双赢的利益驱动。一方面,在国际化教学的推动下,缺乏科学的合作机制,其评价机制也不够严谨。另一方面,在招生就业、顶岗实习、安全机制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导致“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不够健全,难以建立一个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三)“双师型”师资建设不足
在高职的教育实施下,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此实现对高职教育实践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但是在培训合作的整体机制上,学校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缺乏有序的衔接,导致高校教师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创新缺乏。在教师队伍的构建下,缺乏具体的实践举措,难以形成高效的传播机制,对于教师队伍的塑造和教学技能的研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方法和理念融合不够
在职业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育人理念的融合下,教师要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培训机构上,进行高效的改革。特别是要加速职业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形成具备地域及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构建依然存在相应的欠缺,高职教育品牌化、特色化的优势无法彰显。
(五)缺乏统一完善的标准
虽然近些年职业院校输出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逐年提升,但多由院校自主申报,并未有国家或省级层面出台的规则加以认定、检验和监督,且存在输出院校所在区域极不均衡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对比研究兴趣不浓。现有的研究基本以各院校的具体做法为主,缺乏宏观层面的论述。职业院校在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职业教育通行标准、国际资格证书等方面力度不够,向国际社会宣传并推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渠道层次不高,标准等成果输出面临着多语种文本的问题。
四、“走出去”办学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路径
面向高职教育的改革优化,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根据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培训,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的多项融合,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围绕企业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使企业在分享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参与学校改革。
(一)转变认知,深化国际化教学路径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需求,高职教育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强化校企合作办法模式,通过机构合作和教育融合,强化合作教学模式,塑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的教育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围绕“走出去”的办学模式,积极借助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实现国际化办学。要立足最新的政策、资源,遵循开放的办学理念,围绕国家下发的“一带一路”等发展背景,借助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优势,主动对职业项目实施优化。特别是要依托相关政策,强化国际化办学和企业实际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企业在人才的培育上,搭建积极的合作模式,推动职业教育国家化的全面发展。
第二,增进国际化教育发展路径,围绕“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深化国际化职业办学技巧。在多个专业领域实施延伸,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国际教育实践,融入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实现组合优化。确保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实现合作院校的发展共赢。
第三,在高职教育的开放发展下,教师要结合国际化人才需求,实施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举措。高职学院要积极推动对中西方人才的培育,在多个方面实现教育优化。特别是要在职业教育的助推下,强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树立积极的发展思想。形成完善的国际化发展方案,要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为本,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从而紧紧围绕开放的国际化市场导向,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二)深化标准,建立科学化国际标准
在高职教育之中,包含了众多传统科目,其中还包含着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科目,例如中医药等等。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文化、科学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学科之中凝聚者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现代教育领域保持着独特的发展视野,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广泛应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国际化职业而教育的发展领域来看,我国所实施的“中国标准”仅占国际标准中总数的0.5%。教育部门要立足国际化教学视域和区域化职业教育特色,布局标准输出战略。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实现对中国职业人才的精细和量化,以此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和“整体职业规划”的发展布局,全面提升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第一,组建具备国际化教育视野的高职教育标准建设小组。教育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一支专业的救援队伍,组织专家、国外职业教育学者、企业管理者、一线教师等各角色,融入职业就业标准的修订和量化上来。在组建中国标准的同时,对比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将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和发展理念深度融合,确保其标准实施的先进性和推广性。而在工作机制上,则要筹建统一协调的职业教学组织,确保高职国际化人才培育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建立开放的标准解读和培训制度。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制度和需求,通过一系列强化举措,强化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要有组织、有章程、有规则地实施标准化创建,将其融入中外合作办学、世界教育大会和校长论坛、职业教育以及人文交流活动中。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实践载体,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制度和需求的创设,强化在高职教育范围内的领域合作。积极推动以职业教育目标为代表的成果塑造。一方面,通过在境内外建立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人才培训基地,将人才培养纳入教学始终。另一方面,要对境外办学注入培养动力,通过建立以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为基础的人才培育阵地,将职业教育标准纳入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将远程教育、课堂实操相互融合,塑造一个开放的教育氛围,扩大职业教育标准的科学性。
第三,标准的建立应当兼容中国特色。在建立职业教育标准化输出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我国教育部门和高职教育单位要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特色,综合国际相关标准,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特色化、先导性的服务意识,推动各国之间的职业交流。培育更多高质量职业人才,为我国职业教育凝聚力量。以高职中医院专业人才培育标准为例,在教育体制上,教师应该围绕中医院自身特性,结合国际上现行的西药理论基础和规范体系为参考,塑造符合传统医学发展、适合中医药特色、凝聚深厚价值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标准化组织。强化认知标准,凝聚产品质量特色和安全,从而增进职业教育人才培育之中的比例,使我国优秀的职业人才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师资,建设专业高职教育队伍
办学高职院校“走出去”国际化发展路径除了要依托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加快对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支撑和培育。通过资源统筹、引育结合,在高职教育范畴内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本区域的实际需求,加强对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育。
第一,要培育一支具备国际视野的专业队伍。在教师能力的塑造上,明确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塑造开阔的教学视野,培育出服务于国家政策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为了让高职教育走出去,教师要结合学校内设置的各项学科,通过派遣教师出国培训、加强教育团队提升、聘请企业骨干教育授课等方式,在人才的选择上,保持灵活的教学态势,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第二,构建开放的信息交流机制。将课程、师资、人才培育融入国际化建设之中,以多元化的信息推动,保障企业的人才需求,拓宽人才的发展路径。
第三,面向重点项目搭建教育平台。在我国“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工作者要借助一些重点、难点项目,打造特色化人才培育平台。尤其是在教育考评机制上,发挥制度化教学作用,要牢牢把握住国际化教师队伍的管理和保障机制。一方面由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政策,对国际化办学进行一定的鼓励,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情况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开办国际班项目、留学生项目、国际化培训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强化重点项目对重点专业的有效延伸。同时,加强对相关高职学生语言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延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语言文化活动。利用腾讯会议等远程视频教育方式,进一步加速教育理念的转变,做好跨文化素质建设,构建完善的实践教育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为了健全高职国际化教育发展体系,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要转变发展观念,寻求积极的发展路径,进一步强化国际化视野,拓宽办学思路。同时,要本着“因地制宜”的教学策略,强化“走出去”办学国际化发展路径,在多个方面实施教育延伸。要汇集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等多项资源,将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融入教学和科研领域,实现校企双方发展共赢。同时,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教育举措,在人才培育目标、运作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深入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