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榆林长城为例
2023-01-08米亚芬
米亚芬
(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
地方文物能够真实反映地区风土特质和人们生活面貌,同时具备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由于历史文物无法再生,因此需要设法平衡地方文物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地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价值——以榆林长城为例
(一)保护其历史价值
1.给长城研究提供实物史料
榆林长城距今约有600年,是延绥巡抚余子俊获朝廷允许后修建而成,在此基础上再由后代不断维护增筑,从而形成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榆林长城以及丰富,反映了榆林地区的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过程。是极为生动的档案库,保存了几百年长城相关信息,是我国相关学者进行长城研究的重要实物史料。对其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可以有效保障其完整性,从而达到给相关学者的长城研究提供实物史料的目的[1]。
2.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榆林长城的修筑全过程,直到最终的废弃,都和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直接相关。榆林长城的修筑原因有些是因为军事防御,有些是因为市场开放,明长城对于榆林地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此处,两种文明相互碰撞、融合,从此角度来看,明长城是汉蒙两族之间融合的纽带,其也从战争产物转变为了当前的和平象征,在一定程度上榆林长城是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的证明。那么对其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就是保护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现代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二)保护其科学价值
上文提到,榆林长城所在区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稳定的过渡区域,同时也是环境分界和气候变化的地理标尺。那么对其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通过挖掘明长城相关的文物和观察其建筑材料方面的变化,不但可以对古代环境的变化进行研究,还能帮助相关学者研究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对榆林地区的治河、防沙工作以及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保护其社会文化价值
1.弘扬爱国精神
榆林长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向来受到重视,相关开发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不但是陕北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也记录着华夏民族的历史文脉。做好明长城的保护和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其内涵,还能提高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弘扬爱国精神和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2.发展文化旅游
榆林当前现有的旅游资源大都是自然景观,而且名胜古迹也都是以佛庙道观为主,而明长城正好弥补榆林旅游格局中的空缺,尤其是其中保存良好的杨家城、高家堡等遗迹,但由于当前地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滞后,使得公众对其认知度不高,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所以,对榆林长城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仅可以发挥其教育功能,还能促进榆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从而达到优化榆林市域产业结构的目的。
总的来说,榆林长城遗产价值突出,内涵也极为丰富,其利用和保护是目前的新课题,也是难题。由于榆林长城属于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其所涉及的地形极为复杂,而且分布较为分散,其体量较大,所以对其开展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着非常大的难度。相关人员应当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这不但是榆林经济发展的需求,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2]。
二、地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榆林长城为例
(一)思想认知不足
就榆林长城目前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中部分工作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并没有给予榆林长城足够的重视度,这便使得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很难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而形成一种散漫懈怠的状态,这便对工作人员拓展工作思路和履行岗位职能带来了一定难度,不但不能顺利推行榆林长城的保护利用工作,还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工作开展带来了负面作用。
(二)专业素养欠缺
除思想方面问题以外,从事榆林长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人员专业素养欠缺也是使得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虽然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拥有积极且饱满的工作态度,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缺少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经验,这便很难使得榆林长城的保护利用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从而陷入一种工作效率低下导致工作成果达不到预期,管理人员再增加相关工作量,使得工作成果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中[3]。
(三)规章制度缺失
在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中,规章制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规章制度是保护榆林长城完整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在此方面还没有完整且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体系,所以在对榆林长城开展保护利用工作过程中,其规范性以及系统性都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三、地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以榆林长城为例
(一)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觉悟
想要对榆林长城开展好保护利用工作,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其真正意识到保护和利用榆林长城的意义,能够对于此项工作自觉落实,使其在保护利用工作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榆林长城保护和利用人员观看和榆林长城相关的影片或者纪录片。利用此种形象生动的方法,使得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人员直观地感受到榆林长城的保护利用意义。以此种方式,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对榆林长城的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去思考如何做好榆林长城的保护利用工作,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并且还能将此种思想觉悟融入日常的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中。另一方面,管理人员还可以定期组织榆林长城保护和利用人员开展读书会以及分享会,通过读书会给相关工作人员中的思想中输入榆林长城相关知识,再通过分享会输出所学的知识,以这种输入、输出互相结合的方法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并且阅读和分享同样的书籍,还能加强从业人员之间的语言沟通。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还可以分享会感言和学习会笔记这两种方式来促使相关工作人员表达自身对榆林长城保护利用的理解和认识,在这种不断沟通和不断表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会对榆林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其思想觉悟也会有所提高[4]。
(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除上述要提高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之外,还应当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由于榆林长城有着较长的历史,所以对其开展保护和利用工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文物保护利用人才,并且根据榆林长城的实际情况来对人才队伍进行科学管理。首先,相关管理人员要选拔出高水平的保护利用工作人员,在选拔和聘用时,应当严格对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把控,而且榆林长城相关单位还要对自身的选拔聘用标准进行细化,并且将细化后的标准落实到选拔和聘用工作中,以此种方式提高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保障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中人才储备的目的。其次,相关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到高校或者和榆林长城相关的其他部门中进行交流学习,以此种方式强化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外,管理人员还可以定期在单位内部根据实际情况举办培训会,以榆林长城利用保护工作的实践出发,对相关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化培养,从而达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实践工作水平的目的。
(三)健全规章制度
根据上述分析,只有健全榆林长城保护利用的规章制度,才能给相关工作提供方向和制度支撑,使得保护利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岗位中施展。
首先,相关部门应当针对榆林长城保护利用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高对榆林长城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视程度,只有做好法律法规建设,才能顺利开展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以此种方式明确榆林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中的主体、内容和基本原则,再落实相关权利和义务,从而给榆林长城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其次,榆林长城保护利用相关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强化。在此过程中,不但需要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还要细化榆林长城保护工作和利用工作的具体流程。另一方面,要真正将榆林长城的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帮助工作人员建立起责任观念,以此种方式提高榆林长城保护利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规章制度的健全,可以有效避免榆林长城在利用过程中受到损害的情况出现[5]。
(四)榆林长城的保护措施
除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专业素养,健全规章制度外,真正落实榆林长城的保护措施也是有效开展其保护利用工作的有效途径。下文就榆林长城的保护原则和保护措施进行简要说明。
1.保护原则
榆林长城的保护原则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是本体保护原则,二是环境保护原则。一是,本体保护原则,此原则指的是应当对榆林长城各段墙体和其他和榆林长城相连接的附属建筑的本体进行保护。在相关技术手段中,要在不改变榆林长城原貌的基础之上,以对本体进行加固维修为主,不对其生存环境进行改变,也不破坏周围环境的真实性,最大限度保护榆林长城所保存的历史信息。当相关人员对榆林长城本体进行加固时,应当尽可能避免在其本体上添加现代材料,而且相关技术措施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采用可逆材料,以此种方式最大限度避免在加固维修中造成永久破坏。同时在对榆林长城进行保护过程中,还要保证榆林长城本体尽可能完整,遗址结构布局尽可能完整,遗址环境风貌尽可能完整。二是,环境保护原则,该原则指的是榆林长城周围的环境整治不得威胁到榆林长城的本体安全。在环境整治过程中需要和榆林长城的遗址保护互相协调,并且在恢复历史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后续展示利用的需求。而且对榆林长城进行保护时,应当尽可能遵循自然规律,并要结合榆林地区实际地形地貌,科学地选择植被以及景观布局,将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两者之间进行最大限度协调,从而达到最大限度改善榆林长城的保存环境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并且将榆林长城沿线的相关环境整治工作和生态建设工作相互结合。
2.保护措施
榆林长城的保护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一般保护措施,二是对榆林长城保护工作加强宣传。一是,一般保护措施,该种保护措施指的是对榆林长城在日常展示利用中或自然产生的轻微损害进行日常性的养护。就以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为例,目前对长城的监护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中的工作人员定期对辖区内的榆林长城进行巡查,对其现状分析,并排查隐患,在巡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另一种是聘用榆林市当地热爱长城保护的人民群众,发动群众力量随时随地对榆林长城进行监护,一旦群众发现辖区内长城出现问题,群众会第一时间汇报给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上述两种榆林长城监护方法已经被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使用多年,并在实际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对榆林长城保护工作加强宣传。除了要政府专门机构开展长城保护工作之外,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也引导了社会人员投身到保护长城的工作中来。比如,榆林市1996年成立了榆林市长城学会,先后召开宣传长城的大小集会二十多次,参加集会近万人次。同时编印了有关长城保护方面的宣传资料,包括《保护长城倡议书》《榆林长城研究》杂志和《榆林长城风貌》图书等共计20000多册,上述宣传活动皆是榆林市长城保护中心所采取的宣传措施,从实际效果角度来看,确实在榆林市激发了很多社会人员投入到了长城保护工作中,上述发动群众力量对榆林长城进行监护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榆林长城保护中心的不懈努力下,在榆林各界人士杜相庚、黄瑜、张子亮和尚建国等人的支持下,修复了长城第一台镇北台的若干烽火台。总的来说,只有将一般性保护措施和加强榆林长城保护工作的宣传相互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对榆林长城起到保护作用。
(五)榆林长城的利用措施
1.利用原则
在对榆林长城进行利用和展示时,应当完全遵循下述三种原则。一是以保护为首要原则,在利用和展示过程中要以文物保护为重要内容,在展示过程中必须保证不破坏榆林长城遗址现状和周边自然环境,最大限度防止对其进行过度开发。二是在展示过程中以协调为主,榆林长城的各类展示设施和服务相关设施都应当注意其规模,尽可能使其功能合理,并合理将其外观淡化,使其和榆林长城的整体环境相互协调。三是遵循综合效益原则,在利用和展示过程中,要着重强调社会效益,并将榆林长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相互结合,以普及历史文物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为目的,对榆林长城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展示。
2.展示主题及方式
首先,榆林长城所展示的主题可以分为两项,一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展示我国历史宏伟的边境工程,二是给广大人民群众展示榆林长城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以边境工程为主题的展示方面,相关人员应当根据榆林长城自身的地形地貌,就地取材,向人们展示榆林长城整体保存程度较好的一面。在此方面,向人们展示的是榆林长城的发展历程和其施工技艺以及榆林长城的整体布局和分布特征等。
在以独特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展示方面,不仅要向人民群众展示榆林长城本体,还要将逐步恢复的沿线生态环境和榆林长城本体进行有机结合,给人们营造一种绿色长城的意境。其次,在展示方式方面主要是以两种手段为主,一是标识展示,二是原状展示。在标识展示方面。虽然榆林长城经过相关勘探和发掘后,其布局形式和基本结构都已经显露了出来,但由于地表上存在的遗迹不完全或者受到了严重损坏,尤其是因为一些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断开的墙体,在不破坏榆林长城本体的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在其表面上种植一些根系较浅的植被,用来给人民群众标识榆林长城的走向和布局。在原状展示方面,应当选取保存较好的精华地段,比如榆林长城的神木段,在经过人为环境整治后,将其场景进行复原,在原状展示过程中,要以榆林长城的本体安全为核心。真正使得人民群众能够看见最为真实的榆林长城。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榆林长城做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现实意义,虽然此项工作目前还存在着较多优化空间,但只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思想觉悟和专业能力,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完善保护和利用措施,工作将取得预期效果,最终实现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