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职《运输管理实务》的课程思政问题研究

2023-01-08任枫

中国储运 2022年8期
关键词:立德专业课程思政

文/任枫

本论文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以本高校物流专业为例,结合当前形势,剖析高职学生思政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国内外课程思政相关教育情况进行总结回顾,提出课程思政的应对方案。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在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亟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崇高要求,必须重新着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功能。“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专业课程、文化课程、实验实训实习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运输管理实务》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讨专业课程的内容、专业教师素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场景的创设等方面如何实现立德树人功能,为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示范与引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国内政策层面现状。“课程思政”的理念起源于上海市。2004年以来,上海市在探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之路、发掘各类课程组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时,推出《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育课、综合素养课“三位一体”的角度构建多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2017年6月,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上海调研会暨高校“课程思政”现场推进会,“课程思政”由此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课程思政”开始由地方实践探索被提上国家战略部署。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完善教学设计,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2019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教学体系设计、推进策略、质量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组织实施等做出了具体部署,以便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1.2 国内学校层面现状。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学者从宏观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微观的具体课程建设的不同视角分别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关键点加以研究分析,这里选择比较典型的、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宏观方面,一些学者从“课程思政”本身和协同育人的理论建设进行研究。李国娟等学者从课程思政本身出发,从建设基础、重点、关键、重心和成效五个层面来论述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环节,认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学生”。吴月齐、李凤等学者从学校管理角度认为需要从理论课程、教师观念、校园文化与实践育人三方着力。微观层面,一些学者从具体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研究,比如公共课、化学、历史等学科对“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应用理论研究。另外,梅强等学者认为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视角分析,宏观视角上确定建设理念、基本原则、渠道途径,微观视角上建设课程、培训教师、加强联动联学。

1.3 国外思政教育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虽然在国外的学校并不存在专门的、统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提法,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一直行之有效的在系统开展,主要是在高校中通过相关课程及社会的政治宣传、主流舆论及偶像的行为导向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道德教育。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学校的德育课程包含在许多其他课程之中,比如“公民课”“社会课”“历史课”“宗教课”“礼仪修养”等通识课程,这些相关的通识教育在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政治热情。在日常专业课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校也会加入德育元素,通过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塑造职业价值观三方面提升学生职业修养水平。还在一些社会媒体、影视、政治活动、节日宣传和社会实践中对学生开展行为导向指引。相对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发达国家德育教育的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社会性强、暗示性强,年轻人群体的泛政治观念、资本主义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西方的政治教育方法、环境营造、行为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从品德、宗教、情感、行为等方面全面推动德育建设,为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学生树立了标杆,使其不由自主地养成行为习惯、带有倾向性的“三观”。

1.4 高职教育课程思政问题综述。国内教育政策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推动,但是现有的国内研究仅从“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路径、关键环节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论证和探索,“课程思政”的实施研究所应涉及的内容、师资、方法或场景设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衔接比较少,造成无法解决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的问题。纵观国外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了潜移默化式的“三观”影响体系、行为养成体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牢固的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多年来,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问题突出:教材中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立德树人”的内容和案例;专业课程的教师不重视或很少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即只教书不育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场景不能够体现或很少体现“立德树人”的需要;同时,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不能有效衔接,成为思政课程“孤岛效应”的主要成因。

2.解决措施。

遵循“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律,以高职院校专业核心课程《运输管理实务》为依托,结合社会和企业需求,重点解决脱离现实讲思政、职业道德素养提升等关键问题。研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行业专业文化教育内容触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场景改革研究;调整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教学和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课程维度,向人文求质、职业胜任力、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探讨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的路径,使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协同化育人。以我校物流学院2019级及2020级部分班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运输管理实务》的教学研究改革,其主要途径如下:

2.1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目前使用的《运输管理实务》教学内容专业理论较多较深,本项目将结合校内活页教材,将“课程思政”无声的、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进行渐进式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对我国、我省交通运输和物流行业企业发展实践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全面总结提炼和升华,编撰若干个“课程思政”案例,通过直接的和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职业道德操守,进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最后树立民族担当意识。

2.2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思政”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生活,亦不能乏味枯燥的说教。运输的各项活动均和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运输环境中塑造正确的运输职业价值观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解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方能使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地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本项目将在两届试验班级中,通过营造适宜的课程思政场景,采取真实案例或社会热点,按照课前舆论(信息)引导、课中教师分析案例、学生结合实际分析讨论、教师小结点评、学生改善分析的程序,深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实现学生关心政治、有感可发、有感能发、正确发声的良好教学效果。

2.3 课程教学评价方式改革。教学内容及教法的改革需要合理的反馈方式,学生成绩需要科学、适宜的认定方式。当前,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学习态度、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三段式评价机制,这种定式考核机制有着应试教育的深刻烙印,也造成学生有学习为考试、教师即正确的思维定式。本项目采用360评估方式改革评价方式:基于社会现状,打破教师即真理的固化思维,提倡学生主动思维、交往、辩驳的习惯,营造全方位、全员“课堂”方式,多维度引导学生熟悉并能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案例中的专业现象,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思,注重培养学生的进取意识、批判精神,最终达到明辨是非的能力。

2.4 专业教师思政素养提升的对策。专业课程思政更需要提高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意识、立德树人的能力。目前学校的老师虽间或到社会实践,但是对真正的社会实践并不了解,其对经济策略的全面把握、对案例背后的深层次价值观挖掘较为欠缺。本项目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和培训模式,试行教师思政素养标准化培养模式。具体步骤为:联合思政课教研团队合理设置专业教师思政教研目标,由教研团队针对目标筛选课程案例,组织专业教师集体分析学习,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为教师设计不同的思政讲述标准方法,通过每周例行教研会进行培训。在这个过程中,案例选择符合思政要求的标准,案例撰写具有专业性,思政要点设置具有灵活性,内容讲述具备统一性,使教师边教学边提高,增强教师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训出一支思想坚定的教师队伍。

2.5 综述。现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现行专业课程教学中教书和育人两张皮,学生厌恶脱离实际的思政说教等问题,构建以学生深度参与为支撑,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创新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引用出处

[1]龚宏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分析与途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1(05):81-83.

[2]吴德银.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01):83-86.

猜你喜欢

立德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