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双万”城市新征程注入澎湃动能

2023-01-08叶柱棠朱涛

中国质量监管 2022年2期
关键词:东莞市东莞质量

叶柱棠 朱涛

海纳百川的东莞,常住人口规模已突破千万大关。以“制造”闻名全球的东莞,也正向着GDP突破万亿元的目标全力冲刺。在即将踏上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新征程之际,广东省东莞市不遗余力地推动质量工作改革创新支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质量强,则百业坚强;质量兴,则经济健旺。作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东莞市近年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质量强国、质量强省战略决策,成立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将质量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东莞制造2025”战略、创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试点等全市中心部署,设立每年1.1亿元的质量提升发展专项资金,成立质量基础设施发展基金会,资助范围扩大到质量管理创新、产业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战略实施、计量认证能力加强、质量品牌打造、质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发展合作研究等领域,全力实施制造业质量变革,持续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在新一轮竞争发展中不断争先进位。

目前,东莞市共有市场主体146.34万户,同比增长9.13%,其中企业68.82万户,市场主体总量、企业量均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1万家,排名全省第一,企业数量以年均40%的速度持续增长,占市场主体比重由2016年的39.13%提升至当前的47.03%,经济结构更优,活力更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PCT国际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拥有全球第四台、中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质量创新驱动不断突破;国家质检中心数量居全省第三,省级质检站数、制修订国际标准及国家标准数均居全省第四,各类有效认证数居全省地级市第一,质量技术基础日趋稳固。该市完善智慧监管、协同监管、信用机制,开展重点行业“巡回问诊”,推进质量问题产品“清零”,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6年稳定在94%以上,2021年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6000万元,质量安全状况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改善。东莞市质量工作连续四次在省政府考核中被评定为最高等级A级,有力助推该市主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2021年以来,东莞市以质量变革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技术、管理、专利、标准、品牌、人才等先进要素向高端制造业集聚,推动“东莞制造”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聚焦一镇一品一策,激发产业集群质量发展新优势

东莞市围绕一镇一品发展趋势谋划布局质量政策,引导各镇街(园区)形成产业和空间协同互补的良好态势。该市制定质量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支持厚街、长安等镇街创建“质量变革战略示范镇”,发挥标杆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市场监管镇街行”,在万江培育“口罩及装备产业集聚区”,发布国内首个口罩生产设备团体标准,实现防疫物资产能和质量“双提升”;推动虎门镇投入3000万元支持中检集团设立电线电缆产品检测认证总部,为信息传输线缆产业提供UL认证测试、技术贸易壁垒研究与转化应用等15项服务,制定执行联盟标准117项,助力虎门信息传输线缆产业近3年年均增速达20%以上,跃升为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国1/9的支柱产业;支持横沥镇成立全省地级市首个标准化展示平台——东莞市标准产业融合促进中心,获批创建“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助推产业集群抢占市场话语权,加速东莞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

聚焦产业需求导向,优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

东莞市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纳入2021年市政府一号文重点任务,向国家级、省级检验检测平台分别给予3000万元、500万元资助,形成了包含8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国家级计量中心、18个省级质检站、6家认证机构、383家获得CMA证书检测机构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队伍;推动口罩机国家标准工作组落地东莞,保障口罩生产设备行业规范发展、技术提升,促进该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口罩生产设备供应地,产销口罩生产设备占全国市场份额60%以上;打造防疫物资检测认证出口服务平台,推动东莞市建成广东省唯一具备欧盟公告机构口罩等业务资质的认证机构,向230余家企业办理个人防护及医用口罩CE认证,为全球抗疫贡献东莞力量。

同时,东莞市构建以该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联盟为统领,以厚街镇、模具行业、擎洲光电公司等区域、行业、企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示范的市镇业企“四位一体”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建成包含质量业务集成窗口、质量人才培训基地和质量成果展示大厅等功能区的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与应用中心(厚街),创立模具先进制造能力评价被列入科技部“支撑‘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的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联合TUV、SGS、赛宝等机构提升LED照明产品全球市场准入便利化,累计服务3000余家企业。

聚焦企业质量提升,扩大高端优质产品供给

东莞市实施电动自行车、儿童家具、智能装备、婴童用品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调查掌握产业发展状况,研究企业在标准化、质量管理、研发创新、知识产权、商标品牌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协助企业系统梳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建立企业质量档案、产业链供应链产品标准体系、行业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项目库,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产业方向,匹配对应政策,导入专业资源,完成国内外先进产品性能指标比对分析,制定推广行业团体标准,推行优质产品星级评价,加速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该市开展了卓越绩效管理推广3年行动,打造“管理面对面”“质量大讲堂”等系列品牌活动,推动1009家企业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评选出54家各级市政府质量奖企业,树立质量标杆引领企业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推进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计量保障能力提升试点,全市共有2.52万家企业获得各类有效认证证书8.33万张,进一步促进企业规范管理、绿色环保、节能低碳,解决了“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等问题。

聚焦质量品牌培育,提升“东莞制造”美誉度

东莞市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开设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受理点,建立重点企业商标品牌联系制度,支持企业开展品牌策划诊断,成立中国(东莞)知识产权国际运营中心,首期规模1亿元的东莞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正式启动,在全省率先创建质量品牌研究院,开展“品质东莞新消费”产品评选,倡导践行先进质量文化,加强家具、服装、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质量品牌发展路径研究,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线知东莞APP“莞质量”频道并发布“东莞品牌故事”,引导企业从注重成本到质量为先,从满足合格到追求卓越。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13家,获得中国专利奖79项,注册商标超过50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722件,中国驰名商标达77件,98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500强”,智能移动终端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成虎门服装和长安五金模具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形成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区域品牌“三位一体”的质量品牌方阵,“东莞制造”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聚焦质量人才培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东莞市将质量专业人才纳入该市“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成功争取大湾区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落户,东莞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共建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东莞调研基地,与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展市场监管领域研究生联合教育,支持创立LED、模具等8个重点产业职教集团,成为校企合作的“东莞范本”。该市完善质量专业课程体系,推动东莞理工学院开设全省首个质量管理本科专业,制定首席质量官、卓越绩效管理评审员培训规范和认定标准,列入职业技能目录给予财政补贴,培养质量管理专业本科生72人、首席质量官1970名、卓越绩效管理评审专家155名、自评师1269名;促进质量人才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支持生益科技、中集集团等东莞企业技术专家成为IEC和ISO标准工作组(WG)召集人,拥有4名在UL机构具备投票权的委员。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引进和培育机制不断完善,东莞人口红利由数量型加快转向质量型。

猜你喜欢

东莞市东莞质量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质量”知识巩固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