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障的生产性

2023-01-08鲁全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共同富裕社会保障

文/鲁全

共同富裕既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做大蛋糕”,也需要通过优化分配结构来“分好蛋糕”。中央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后,有关生产与分配关系的议题再次被提上议程,既有观点认为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做大蛋糕,也有观点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是从做大总量转变为调整结构。笔者认为,生产与分配是相互影响的,生产决定了分配的物质基础,而分配也并不完全是被动的,亦对生产有反作用。长期以来,社会保障被视为分配型政策,与税收政策一道,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方式。诚然,从静态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制度并不直接产生经济增量,但是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运行效率,也会间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此所谓社会保障的生产性。

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下是不同的。在以贸易为主要拉动力的增长方式下,如果将低劳动力成本视为全球贸易中的比较优势,那么社会保险作为劳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会被视为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学术文献中将此称为“扑向底层的竞争”。在以投资为主要拉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社会保障改革的争论主要体现在模式之争,相比现收现付制,积累型制度可以为投资提供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从而往往更受青睐,社会保障由此成为经济增长的“工具”。在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的增长模式下,社会保障的生产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此,社会保障不仅可以在多维度上调节收入分配结构,而且兼具分配性和生产性,既可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也可以促进和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社会保障的生产性不仅体现在上述宏观领域,也具体体现在人力资本投资、消费平滑以及增强中产阶级稳定性等微观方面。其一,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广义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教育福利显然有利于增加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而在利他主义的假设下,社会保障免除了父辈的后顾之忧,亦会增加其对子代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其二,在生命周期内的消费平滑方面,虽然社会保险缴费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年轻参保者的可支配收入,但在待遇期,或者减少了大额支出(如医疗保险),或者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如养老金、老年津贴等),从而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也将有利于提振包括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在内的新兴服务产业消费。其三,社会保障有利于提高中产阶级的抗风险能力。中央明确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实现橄榄型社会。笔者认为,中等收入群体不仅要扩大规模,也要增强稳定性。当前从资产和收入的角度来看,中等收入群体正在稳步增长,但这部分群体却具有很强的“脆弱性”,一场大病就可能摧毁一个中产家庭,而社会保障制度显然能够提升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使之更具稳定性。而一个规模较大且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无论是对生产还是消费,都必然具有积极作用。

除了上述经济发展中传统的生产要素和驱动力之外,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和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新生产要素,并且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在信息化社会中,数据和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而社会保障体系由于覆盖全民、追踪一生、涉及多领域,从而有基础也有可能成为最重要的高质量数据来源,从而直接提供新的生产要素,创造新的增长模式。

总而言之,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地审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定位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再分配功能的同时,更好发挥其积极的生产性功能,通过更公平地分配蛋糕来实现更好地做大蛋糕。

猜你喜欢

生产性共同富裕社会保障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