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院校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01-08平措央金金珠措姆
平措央金 金珠措姆
(西藏藏医学院)
前言: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发展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是推动全民族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推动小康社会发展进程的强大动力所在,更是高等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组成部分,肩负培育民族地区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地区各方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概述爱国主义
对于爱国主义,从某种角度上可以将其比作是将民族精神凝聚于一体,激励和鼓舞中华民族共同团结起来的重要气质,是历届统治者比较重视的一部分内容。从本质上来讲,爱国主义就是当今时代个人、集体对国家发展表示为支持、积极性态度,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个体与国家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更是个体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以及荣誉感统一[1]。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内容,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还有政治、教育、法律等上层建筑发展中,并渗入与社会发展各方面内容中,逐步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发展有直接性影响的因素。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
(一)民族特征比较浓厚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因其所处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因素,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具备坚强、独立、愿意吃苦的精神,但其中还是存在少部分学生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思辨能力,存在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2]。
(二)政治观念存在模糊
虽然当前民族院校中学生表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心国家政治发展形势和社会热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等。但因社会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呈现多元化,同时对党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够全面,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观念模糊情况,对政治问题的看待比较片面。
(三)对理性爱国认识薄弱
虽然民族院校中大部分学生都明白热爱祖国这一大道理,不论是在汶川地震、神舟飞天等方面都表现出团结友爱、不怕艰苦的爱国精神。但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上,因中国传统中乡土情况相对浓厚,具有非常强烈的乡土意识认同感,在践行爱国主义上却缺乏理性思考,对社会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所谓理性爱国,是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对国家发展规律的认识,所做出的行为符合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特征[3]。
三、新时代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一)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民族院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积极迎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进行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将爱国主义教育中所传达的情怀,在学生内心深处转为爱国主义力量。但在实际教育中,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特征,具体来讲:其一,当前很多民族院校中的辅导员大多选择通过历史人物、事迹的讲解和宣传方式,以此起到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思想,但在实际教育中,学生们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与其在高中时代学习的历史内容存在很多重复内容,再加上辅导员所讲解的一些历史事迹与学生实际不太贴合,这种情况也就无法使得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其二,当前民族院校所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没有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的发展特色,其中所讲的教育内容也没有迎合新时代发展进程,没有将当前世界发展形势变化呈现出来;其三,作为民族院校辅导员,没有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示范人物挖掘,不具备时代性特征,很多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枯燥,因此也就无法打动学生心灵。
(二)教育方式缺乏创新性
在当前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旧采用以往传统模式下的“填鸭式”“灌输式”开展教育活动。虽然当前教学模式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缺乏创新的弊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依托当前新时代背景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来进行,虽然当前民族院校已经针对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但从整体上来看,因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和参与范围在其中的限制影响,很难达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活动的初衷和效果;再者,虽然通过开展活动,扩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保证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但实际上缺乏相应的教育引导,很多学生都是为参加活动而选择参加活动,而没有理解到参加活动的重要意义[4]。
(三)与现代社会实践脱节
就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非常明显的与社会实践脱节的情况,特别是民族院校,学生对于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学习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没有从思想上理解我党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中蕴含的内容,以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相应的影响,使得很多大学生缺乏自我教育,缺乏对爱国认知的主动学习态度。
四、新时代民族院校辅导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
要想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顺利施行,其关键在于辅导员本身对爱国主义教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基于以上,作为民族院校中的领导层,首先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这一发展高度,基于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热爱祖国的民族事业接班人,从中意识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民族院校中的重要性[5]。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民族院校中常规性的教育工作,并针对爱国主义构建一套长效教育机制,以此能够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真正达成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教育,作为辅导员应严格遵循民族院校针对爱国主义教师制定的教育机制要求,结合爱国主义教育需求,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转变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作为民族院校,应做好相关教育经费、设施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为辅导员顺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奠定有利条件基础。
(二)把握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校园活动
在民族院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教育载体,积极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内容,构建现代化校园文化新内涵和新风貌,以此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切实将校园文化在其中的功能和价值呈现出来。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求知欲望强烈,乐于接受新知识和信息,因此作为民族院校中的辅导员,要想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可充分借助第二课堂的优势,组织学生参与到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们营造具有爱国主义气息的活动氛围,基于以上,辅导员可通过组织与爱国主义有关的演讲比赛、辩论竞赛、主题报告会等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上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除此之外,也可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网络平台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宣传内容可以是我国历代以来的英雄人物事迹、当今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新时代背景下的榜样人物等等,通过以上能够促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提升爱国主义的思想信念,增强自身爱国主义情感。
(三)借助现代新媒体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在当前新时代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日常生活、学习逐渐朝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必然趋势,因此作为民族院校中的辅导员,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也可借助网络新媒体在其中的应用优势,起到开拓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野[6]。从整体上来看,新媒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能够促使相关教育与民族院校中学生习惯特征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因此作为民族院校中的相关教育工作部门与学生辅导员,应积极迎合新时代发展进程,应用学生比较喜爱、愿意接受的教育模式,以往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填鸭等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学生学习需求,将与爱国主义有关联性的元素融入新媒体中,辅导员可借助互联网组织学生参与海选投票,例如微博、微信等一些学生常用的社交APP发起有关爱国主义方面的手绘比赛,也可通过民族院校官方网站定期向学生们推送有关民族爱国英雄人物的事迹文章等等。但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辅导员在采取媒体化、网络化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表示尊重。
(四)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民族院校中辅导员,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可结合生活实际,为开展教育活动构建相应的实践平台。举例来讲,辅导员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可将爱国主义作为活动中的主要线路,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四史教育等等,促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的方式感悟爱国主义精神,除以上之外,辅导员还要引导学生针对所参加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挖掘其中所含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然后再通过学校的官方平台进行传播,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范围,同时也能够帮助辅导员进一步拓宽育人的路径;另外辅导员也可以鼓励学生就参与实践活动后的感触进行发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借助学生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应不断加强自身意识,避免历史泛娱乐化对学生教育产生的不利影响,创造迎合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符合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真正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自身热爱祖国的信念。
(五)考虑民族特征科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民族院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自身的文化特征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相比较于其他高等院校而言,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本身的民族性特征,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实际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可借助少数民族比较熟悉和了解的英雄人物、历史事迹等教育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爱国主义,并对此有深刻体会和感悟。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为国家发展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对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7]。举例来讲,红军长征所经之路大多为少数民族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也衍生出很多军民一家亲的历史故事,通过民族历史资源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论是从理论的角度上分析历史人物和实践,还是对其进行形象化的处理,都需要辅导员转变灌输式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从中意识到民族文化具有两面性特征,学会采取辩证思想对待不同文化,以此丰富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注,这主要是因少数民族所处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学生存在一些自卑、自尊心强的特征,辅导员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将以上情况考虑其中,这样才能促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生内心,提高教育实效性。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作为民族院校中的领导层应对此加大重视力度,作为辅导员,应充分分析新时代下民族院校中学生特征,以此为基础采取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
【相关链接】
西藏藏医药大学(University of Tibetan Medicine),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一所集学研医产于一体的民族传统医药高等院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单独设置的藏医药高等学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大学,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藏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是教育部构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是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单位和藏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的前身为1989年9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创建的西藏大学藏医学院;1993年2月,国家教委批准西藏大学藏医学院独立设置为药王山藏医学院;2001年,更名为西藏藏医学院;2018年12月,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总占地面积8.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0.343亿元;有教学科研单位10个,本科专业6个;有教职工2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全日制在校生1684人。
据2021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0%,硕博士学位比例达到52%,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8%。学校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1名, 全国中医药教学名师1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5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西藏自治区学术带头人4名,西藏自治区名藏医3名,西藏自治区教学名师2名,西藏自治区“四有”好老师1名,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全国藏医药医师资格考试命题首席专家1名、专家7名,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药品评审专家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