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改革“机遇期” 实现编制“大统筹”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编制管理
2023-01-08江西省委编办
●江西省委编办
江西省牢牢把握全域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契机,梳理矛盾、分析痛点,在改革中突破、在统筹中挖潜,研究出台《关于统筹使用事业编制资源的暂行办法》,建立了空编自动收储、集中统一管理、动态调配使用机制,形成务实管用、常态长效的编制统筹新路子。
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夯实编制统筹基本盘
着眼编制资源集约利用,将分散在各单位的存量编制纳入总盘子,从战略层面加强编制储备,为保障重点、加强民生等腾出空间。结合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向清理“小微”机构要编制,省级编制不足10名、市级编制不足5名、县级编制不足4名的2646家事业单位全部撤销,收回空编;向整合同类机构要编制,通过合并“同类项”等举措,精简功能重叠、设置分散、职能弱化的单位3982家,相应核减收回事业编制;向深化大块、大口改革要编制,全面重组地质系统机构队伍,全面深化农业场所改革,剥离经营职能、重组科研机构,一次性收回编制近万名,为大范围统筹使用建立起基础库存。用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全面推行“满编运行”机制,事业单位现有空编全部收回、实行集中管理。强化实名制技术支撑保障作用,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实时监测人员编制运行,今后每减少一名人员,自动收储一名编制,确保编制储备常态长效可持续。
二、转变管理方式,破除编制统筹堵点
着眼编制资源高效流通,从管分配转向管使用,以使用端动态统筹打破“所有权”固化藩篱。保留的单位已核定编制不变,重组或新设单位不再使用固定编制,在不突破编制总量前提下,结合职责任务和在编人员情况,核定“人员编制规模数”,作为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经费保障等测算参考,实际用编随人员增减变动,人动编动、人减编减。与此同时,各单位进人由零散动议调整为年度集中申报,机构编制部门在可用编制规模内,契合发展大局,结合单位履职和人员结构等,差异化结构化确定年度用编规模和方向,该压的压、该保的保。既保持单位内部框架相对稳定,又通过严格进人审核实现控量提效,防止编制资源空置沉淀。
三、强化履职“风向标”,提升编制使用效能
着眼编制资源高效配置,以单位履职运行为“风向标”,强化动态管理。出台完善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评估办法,采取书面审查、实地核查、公众评价等方式开展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对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制度建设、职能履行、服务效能等情况,细化指标、量化分值,综合日常监督结果和公众满意度评价,确定评估等次,作为年度用编和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编制统筹有了量化支撑,实现前端论证和后端验证的有机融合。任务饱满、职能增加的,优先保障;任务充实、运行较好的,支持补短板强弱项;服务效能不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倒逼优化结构;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强化政策衔接,编制只减不增、人员只出不进。
四、跟进发展大局,实行科学精准投放
紧扣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着力抓好编制精准投放。围绕“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学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等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全省中小学2.3万名编制缺口,为高校编制备案制管理和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试点拓展更大空间,为加强学前教育、养老服务落实了战略储备。结合单位履职、自然减员、梯队建设等情况分解具体单位用编意见,为机关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严格控制规模,精干配备编制;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突出主责主业,合理保障编制;已通过政府购买提供的服务,不再增加相关领域用编。通过对用编进人渠道、学历层次、岗位类型的精细化管理,支持引进高层次、专业性、服务型人才,从严控制专职管理人员,支持针对性补齐队伍短板,兼顾人才梯队建设,不断优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升履职服务效能,促进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