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美好生活的战略路径
2023-01-08朱春奎复旦大学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本刊编委
朱春奎 (复旦大学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本刊编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知识来源,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就是人民幸福。在当今中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科技创新的奋斗目标,构建更安全、更放心、更便利、更舒适、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已成为党和政府的不懈追求。新时代着力打造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至少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跨越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鸿沟,提升基础研究的质量,加速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夯实美好生活的科技支撑。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基础研究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国家经费支持的局面尚未得到改变。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个人、企业捐赠基础科研领域的税收优惠程度,引导更多捐赠资金进入基础科研领域。应着力增强企业家响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共性关键技术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引导和鼓励企业家支持基础研究,从而解决民生科技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关键技术、产出重大战略产品。
二是发展老年福祉科技,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未来10~20年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阶段。如何应用各种科技研发适合老年群体使用的科技产品、系统、服务乃至于生活环境,使得生理机能渐趋衰退的高龄者仍然能够健康、舒适、安全地享受生活并参与社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老年福祉科技发展,需要遵循联合国关于 “保障、健康、参与”的积极老龄化政策,针对老年人的认知特性和行为方式,探索其对福祉科技的需求,以助老服务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资源整合,建立养老科技创新体系及与之配套的运行体系和保障体系。
三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赋能减负,提升服务品质和效能。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 “人因生活的需要集中到城市,人因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社区作为人与社会连接的基本单元,是让老百姓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最重要的空间层次。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社区单元更成为保障社会安全韧性的基本防线。新冠疫情防控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这次抗疫工作中,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撑,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显示了巨大能量。如何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好地赋能社区治理,赋能社区服务,是新时代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加强气候科技创新,打造健康、安全绿色、富有活力的低碳生活。碳中和与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同一片苍穹之下,仰望清朗星空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当今,中国 “碳中和”已正式成为全民奋进的 “绿色目标”。碳中和是一条又长又宽的赛道,我们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持续关注以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或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在未来碳中和与气候科技创新的规划决策中做到参与公开、过程透明、共识导向,在规划的执行上保证依法行事、对社会的要求反应及时、做到权责分明,最终保证实施的高效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