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期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功能建设与发展创新

2023-01-08邓凤鸣

智库时代 2022年5期
关键词:讲解员贵州博物馆

邓凤鸣

(贵州民族文化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不满足于物质文化需求,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少数民族文化的收藏者和记录者,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保护、研究、文物征集、宣传和展示等工作,是公众了解和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就必须掌握观众需求,对博物馆功能建设和发展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博物馆职能作用,让更多观众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元素。

一、新时期贵州民族博物馆职能创新背景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是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的省级民族博物馆,202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集中展示贵州优秀民族文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宣传窗口,也是各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有《记忆与传承——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分为“千年之行·历史厅” 和“大美不言·文化厅”两个部分,全面、系统地为观众展示了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18个贵州世居民族的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村落建筑、传统节日、歌舞曲艺、民族体育等文化,让观众在参观时能够充分体验和感受到贵州民族文化的魅力。但是,在新形势背景下,博物馆如何改革和创新社会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博物馆人不断思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在宣传教育方式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让更多的文物走出库房,走向展线,走进观众的生活。

(一)贵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央审议通过《关于让文物活起来 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要加强文物保护总体规划,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筑牢文物安全底线。要准确提炼并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更好地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要创新转化手段、强化平台建设、夯实人才基础、完善体制机制,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和各项工作保障水平。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而贵州民族博物馆是新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是开放民族文化交流的窗口。贵州民族博物馆使广大群众朋友能零距离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进步,了解各民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不断增进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感。

(二)贵州“十四五”期间文化与旅游发展的需要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三五”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旅游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功能更加突显,文化和旅游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贵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其中贵州民族博物馆作为文化基础设施,其职能的不断创新促使贵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从而促使贵州文化产业对贵州经济增长起到支撑和带动作用。贵州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深入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提高,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人次稳步增长,出境旅游健康规范发展。

二、国际生态文化博物馆传承保护文化的经验

生态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出现在众多国家的文化建设体系中,具体展开形式丰富多彩,各有特色,各国的生态文化博物馆建设都离不开两个要素,即“优秀传统文化的当地继承”和“文化相关居民的参与”。通过国际文化博物馆在优秀文化继承和保护层面进行分析探讨发现,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和克勒索蒙特索煤矿社区生态博物馆是最早的实践尝试,并且法国学者Aleksandra Matulewska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监管问题从文化遗产理论及问题、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化遗产问题、文化与遗产的概念交叉和界定问题和文化遗产保护建议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的重要意义[1]。斯洛伐克学者在威尔·基姆利克卡的文化保护论点上进行了重新思考,针对文化传承保护的内外部等因素以及人们的参与进行了详细的分析[2]。英国学者则针对土著居民的优秀文化资源传承方面进行了深刻地讨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层面总结出基于国家机构和主权的治理制度内促进土著自我承认的问题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内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两个困境,探索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控手段与趋势发展等[3],而在日本的研究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顶层设计变迁方面[4],以及通过立法激励当地居民对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就日本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5]。而希腊学者则想通过强大完善的立法措施保障宗教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6]。国际上对土著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问题上有着很多的讨论。来自开普敦大学的学者在全球知识产权问题上梳理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制定的政策,利用喀麦隆为研究实例,为保护土著知识产权给出了一定的理论建议[7]。而牛津大学学者以土著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权利为研究背景,以Sa´mi和Basque欧盟土著种族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版权和商标法下给土著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的困境提出建立区域文化保护框架的建议[8]。

三、我国文化宫博物馆文化传承保护的创新经验

贵州是生态博物馆在中国实践的第一个省份。作为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引进者、倡导者,苏东海先生先后在《中国博物馆》杂志发表系列文章[9],阐述了他对生态博物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解、核心理念的认识等,提出中国要走“本土化”道路的思想。胡朝相作为贵州省文化厅原文物处处长,结合其参与贵州生态博物馆建设实践经验,提出生态博物馆建设过程中政府主导必要性的观点,2005年,贵州省举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出版《2005年贵州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论文集》[10],是对国内外生态博物馆建设理念、经验和做法的交流与总结。方李莉通过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进行研究,提出“保护先行”“唤起文化自觉”等观点[11]。段阳萍对西南片区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政府机构主导型”“民间机构主导型”和“学术机构主导型”的西南生态博物馆建设模式。在贵州建设生态博物馆实践开始后,云南探索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12],尹绍亭提出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六个基本目标,倡导“村民主导、政府领导、学者指导”。2009年,广西出版《守望家园——广西民族博物馆与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建设文集》[13]则是其对建设生态博物馆进行的总结思考和理论探索。吴伟峰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进行研究,提出将生态博物馆专业性与广西民族博物馆结合,对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起到积极作用的观点[14]。莫志东对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开拓本土化的“馆村结合、馆村互动”模式[15]。李雪梅则通过民族文化宫透析了西藏的变迁,这是民族文化宫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通过历史档案让广大群众深刻了解地方在党中央的带领下如何一步一步地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发展的伟大篇章[16]。

四、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文化保护创新工作

(一)提高就是创新——博物馆宣教人员的服务

为了让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能够起到切实的效果,笔者认为要保障博物馆的宣传工作确实有效。首先,了解国家政策及博物馆发展动态,并根据国家民族政策调整博物馆发展的方向,摒弃陈旧观念。其次,博物馆本身必须对宣传工作有清晰、正确的认识,加强专业学习和思想理论学习,提高宣教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二)宣教工作队伍创新性建设

博物馆宣传教育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解决专业人员不足问题,首先,博物馆要定期对宣教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以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馆讲解最新的宣传理念及最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让其认识到博物馆宣传职能的重要性,提升他们的展陈设计、活动策划、展览讲解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以选派部分工作者到其他地区的博物馆学习培训,学习其他博物馆在宣教工作及团队建设方面的优点,并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的交流合作,从而更好地为博物馆提供宣传服务。其次,博物馆要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宣传队伍,因此,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满足博物馆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充实宣传人才的后备力量。

(三)博物馆讲解员——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政府部门对博物馆的重视,加之博物馆本身不懈的努力,对博物馆做了大力的宣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参观。因此,如何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水平,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服务,让观众主动参与互动,切实体验和感受到参观博物馆的价值和意义,这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提升讲解员综合能力方面,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一直很重视,尤其是讲解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一是职业道德培训。每年都会定期不定期的邀请专家到馆对讲解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讲解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得到提高,提高了观众的满意度。二是业务培训。博物馆讲解员的职责是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的讲解员们为了熟悉掌握文博知识,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的文物征集、研究工作,到乡村、基层开展田野调查工作,为亲自撰写讲解词提供了素材;同时通过线上参与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和选派讲解员到其他省份参加博物馆讲解员业务能力提升等培训,提升了自身的讲解能力。

(四)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时代的需要与文化多样性

如今,人民群众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依然利用陈旧的宣传方式是行不通的,根本达不到社会教育的目的。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努力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汲取其他博物馆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对宣传教育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做出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

(1)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来吸引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让其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在博物馆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融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让社会群众对博物馆要开展的活动内容有所了解。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积极运用互联网+,打造数字博物馆,以网络巡展的方式在官网上发布各类专题展览,开设网络视频讲解专场——云观民博系列之“千年之行”“大美不言”,播出28期,讲解员变身“网红主播”,让观众摆脱了观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观众出行的时间和成本,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互联网感受贵州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另外,利用重要节日、特殊时间节点,如“春节”“5.18国际博物馆日”“6.12自然与文化遗产日”等重要纪念日,与网络媒体运营机构合作,在馆内外举办“1+1+N”:1个主会场+一个分会场+多个系列活动。并邀请文博专家、国家非遗传承人、馆领导走进直播间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推介,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

(2)结合国家“双减”政策,创新活动内容,满足学校课后服务需求。通过馆校结合,充分利用学校5+2课后服务开设民族博物馆特色课程,一来弥补以往利用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缺陷,二来不占用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时间。每月可拟定一张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时间表,将民族文化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体育、非遗手工制作、民族讲堂、戏曲、剪纸、刺绣、染织技艺等课程有效融入到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科学》等课程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教学需求,结合课本有关内容,拓展学科知识,将博物馆课程有机融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展民族文化特色课堂,由博物馆专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讲解,教孩子们民族文化知识、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等。增添有趣的民族元素,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也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还可以增进学生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结语

贵州民族博物馆的生命力是文化,要坚持不断创新的发展原则,不断丰富民族博物馆的服务职能。新时期第一个服务职能要与文化资料库职能紧密挂钩,通过档案、历史记载、民族文化遗产等记录历史、讲述历史。新时期第二个服务职能则是做到服务社会的职能,不断开发民族博物馆的科研创新功能,根据民族理论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度研究,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期第三个服务职能则是发挥民族文化宫的社会教育职能,服务当地教育体系,丰富教育资源,用优秀传统文化为课本,加强各族人民的广泛交流,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新时期第四个服务职能则是服务村民,服务当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服务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积极吸取全国优秀民族文化宫(民族博物馆)的先进经验,通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为主导,政府扶持为辅助的形式促进民族文化宫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一为贵州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创造良好的环境,二为贵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渠道,三为贵州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丰富的创新和发展经验。

猜你喜欢

讲解员贵州博物馆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博物馆
我当小小讲解员
贵州,有多美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的技巧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露天博物馆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