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ESP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以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08张惠琴范佩芳
张惠琴 范佩芳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要打好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学习和处理工作业务的能力。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一方面掌握基础知识、促进心智发展、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了解跨文化交际。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英语,了解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并能用其进行交流,从而促进、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这样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ESP教学得到重视。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示范(骨干)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并获评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学校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紧跟专业发展需求,英语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教学重点要放在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上。在现实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和驱使下,职业核心课程要和岗位核心课程紧密结合,全方位育人。
从2012年起,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了EGP+ESP的教学形式。(EGP即通用英语,ESP即专门用途英语),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断制约着ESP教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师资力量薄弱。英语老师习惯了EGP教学思维与模式且大多都没有行业背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而专业课教师英语能力欠缺。如何让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互相取长补短,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提高专业素质与技能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没有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刚开始所采用的本科层次的教材难度过大。不适合专科层次的学生学习,老师和学生都感觉力不从心。后来采用的英语老师编写的教材,难度适中,但缺乏企业人士参与,实用度不够,且教材质量良莠不齐。
(3)ESP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专业英语课程兴趣低下。英语教师大多采用词汇教学加翻译教学,注重句法结构的学习,忽略了语言和专业的实践性。
(4)生源质量下降。近几年,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生源主要是自主招生的中职生,还有少数高考毕业的高中生和五年一贯制的学生。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如何在学生的现状下,改变教师的心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述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极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ESP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ESP专门用途英语的定义及内涵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那么,什么是ESP专门用途英语呢?“HUTCHINSON 和WATER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包含在英语语言教学当中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充分融合了学习者需求的语言学习方法,而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或方法论。”[1]“ROBINSON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具有目标导向并建立在学习者对需求之上,其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特定领域的英语语言知识传递给成年学生。”[2]ESP要求的不是简单地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等等,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来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英语技能。Strevens 提出了ESP教学的四个主要特征是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在内容上要与所学专业相关、在语言上要适合所学专业的词汇、句法以及ESP是为学科和专业提供语言支撑的。ESP教学理论对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指导着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要想成功地进行ESP 教学,必须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巨大的变革。
二、ESP教学改革模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出生,都是在学科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职业教育的意识较淡薄,对学生的专业岗位了解不多,因此,英语教师要利用慕课等线上课程学习补充相关专业知识,探求英语与专业的结合。课余时间多参与专业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并且虚心向专业课教师请教,而专业课教师又缺乏相关的英语知识,因此,专业课老师可以通过英语角、在线培训等方式提高英语技能。英语老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交流、相互渗透,达到共同提高。此外,新能源工程学院每年安排教师去金风风电有限公司下企业锻炼,对于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具有切实的帮助。
(二)增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模式上要突出职业性、实践性。ESP教学更容易突出这一特点,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学中做。酒职院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科实训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带领学生现场识记风机零部件名称;机器说明书的使用等,边学边用,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语言,使英语学习不再脱离实用语境。每年在当地金风风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训周(企业对学生有英语要求—每天记忆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进一步强化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此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络,利用好此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英语在实际工作中是有用的。
(三)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如数学、计算机等)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是我校的重点拳头专业。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双语教学成为发展必然。首先是教师的选择与培养。专业课教师选择英语基础好的博士或研究生进行教学,同时,英语老师参与其中,给专业课教师进行语音、语法、句式结构的纠正与辅导。为了共同提高英语教学能力,办公室规定日常的交流尽量用英文表达、创设语言环境和英语思维能力,每周一次的英语角,邀请外教参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其次是教材的选择。我院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是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头羊。专业教材建设处于领先地位,在没有适合学生程度的双语教材的情况下,把我院方占平副教授编写的“十三五”优秀教材《风力发电机组安装与调试》进行翻译,作为双语教材。优势在于适合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同时,此门课程建设成为双语慕课,供本院学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相应的中文字幕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可以反复观看,最终得到提高。
(四)探索适合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双语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的在双语教学中应用,把丰富的教育元素和文化元素如跨学科内容、跨交际文化、科技手段、国际合作等融合到项目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感受国际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项目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协同工作、创新思维的方式。项目学习能够让教师统合多种学习目标,既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还包括具体技能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学习项目,项目的大小及项目历时的时间,项目所涉及的学科、主题,项目活动的范围是在课堂内还是实训室或企业,是否需要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从业人员。依据课程标准、项目目标、岗位需求,确定项目任务,根据项目内容把项目分解成一系列任务,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定义学生的角色和任务,设定对学生成功完成项目的期望。
项目任务明确后,启动学习项目。项目的学习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实训室参观、阅读文章、观看视频,或是某个活动等方法,这些都可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学生也可以查询教师的在线教学平台,运用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提出疑点和难点,发表问题。教师及时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公布在学习公共平台。
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作为项目管理者,要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聚焦在项目的目标上。监控和管理学生的行为;及时进行信息发布,澄清。项目完成后,每组展示项目成果,陈述在项目实现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心得体会。教师反思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反思个人的学习过程和取得的进步。
(五)实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分成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期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在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招收到的英语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普高生让其学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成功走向就业岗位。对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下的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习惯、加强其基础知识,让其有成就感、获得感。我校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生源最为多源化。有参加高考毕业的普高生,还有自主招生的中职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且好学生和差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授课内容无法做到人人有所收获。因此实行了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采用了不同的教材和授课方式。事实证明,老师和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就感。
(六)转变考核方式
语言的最终目标是使用,而不是为了考试。英语课的学习在应试教育中弊端最为明显,试卷中通过A、B、C、D 这样的选择题更多考核的是知识点的累积,这就背离了“实用为主”的精神。所以考核方式必须转变,由原来的“一锤定音”式的一次性考试决定成绩转变为增加过程性考核,也就是增加了语言的实践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朗读、演讲、情景会话、结合专业介绍机器零部件的性能等活动,通过学生评议、老师点评最终形成语言实践成绩,考试也不再考核知识点的记忆,更多的是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借助词典翻译说明书等。
(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普及为英语课堂助了一臂之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发展的趋势。从中学过来的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和喂养式学习,大学课堂急需改变这样的思维模式。学习单词,可以通过有道词典这样的软件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主性思维。利用学习通平台建立课程资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英语和沟通英语的交流平台。其各种功能更是方便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这些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思维,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通过多种“以情促学”手段,促进学生在知识、行为、能力等诸多方面取得多重进步。
三、结语
语言是载体,提高职业能力是目标,发挥主体性是依托。教师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国工匠的敬业精神影响、培养学生。ESP教学注重专业和实用,老师要利用多渠道、多种类的教学方式,紧密结合风电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不断增强信息化素养,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出具有一定英语能力的风电专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