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建设深度融合*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党员

宋 阳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讲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素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全面部署。“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当今社会是文化多元化、发展空间多样化、经济多样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形势下,涌现出各种新鲜事物以及新的社会思潮。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最重要的在于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对办好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思政课程的现状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政课仍采用由名师集中授课的传统方式,教学内容主要是党和国家要求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介绍等。教学内容生硬枯燥,辅以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接受度普遍不高。即使在理论知识库中增加了各种国家政策和制度,但仍然缺乏真正的知识,更谈不上参与和热情。虽然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但这类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方法较为简单,题型几乎没有变化,考试重点也相同。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和结构将其沦为记忆代词,间接影响了未来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容易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在思想层面上对思政课不够重视

在教师层面上,思政课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更是高校所有老师的责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重专业知识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对于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主动性不强。

对学生而言,固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对思政课的教育意义认识不足。又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不能把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有机融合,许多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占用专业课教学时间。

对学校而言,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动党建和思政课程的创新。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但思政课建设力度不够,方法不够准确,口号响亮,实际推进缓慢,很多学校没有推动全体教师挖掘思想政治元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部分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不能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很多高校组织党员教师学习思政课程的建设理论,通过优秀的学习平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但仍有一些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少数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薄弱,缺乏课程思政的教育能力,加大了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难度。

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机融合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在专业课内容里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无法找到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的教学点。出现专业课上直接讲述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课程形式单一、生搬硬套的现象。部分教师把握不好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的度。专业课上,有些教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篇幅过少,一笔带过;而有的教师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又太多,占用了大部分专业课教学时间。

二、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有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目前高校的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高校党建工作管理不规范、党建工作无亮点,缺乏吸引力、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不足等。

(一)高校党建工作管理不规范

个别高校党员发展标准不明确,出现“唯成绩论”“唯学习论”等现象。这导致学生党员的党性弱化,理论知识匮乏等问题。不明确的党员发展标准、工作制度,对发展高质量党员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党员发展工作举步维艰,对党员的培养也有所影响。

尽管细化了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标准及程序,在党员的培养和考核上仍然存在不足。许多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存在功利化倾向。在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青少年正处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缺少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思想信念不强,很容易受到社会各种新思潮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功利化与实用化变成主要标杆。

党支部工作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学生党支部缺少主心骨,各种监督制度成为摆设、缺乏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党员学生以各种理由逃避党组织生活,进而造成编造党组织生活会记录来应付上级检查,进而造成基层党支部凝聚力涣散。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造成党员数量增多,党员培养管理难的问题。许多高校注重党员的前期培养,不够重视党员的后续培养,学生党员的建设机制不完善,缺乏约束手段。

(二)党建工作无亮点,缺少吸引力

从实际教学情况看,党建工作一般从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红色革命文化、形势政策等入手培育。教育的载体不够丰富、方式方法陈旧、内容形式单一。培育的内容照搬书本内容、缺少创新点、自主学习少、理论灌输的知识多,理论不能够联系实际。这种情况降低了学生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积极性。

当代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创造创新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党员的培育形式单一、内容呆板、教学过程僵化,无法激发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激情和动力。这造成党员培育工作成效低。

(三)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不足

完善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是调动大学生党员积极性,提升工作的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如今,许多高校的党建工作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出现激励供需错位现象明显、对激励时机的把控仍有不足,时效性较差的问题。对学生党员的激励内容不够新颖、激励方式滞后,很难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些高校的激励方式与大学生实际需要不相符,难以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及时的激励有助于行为的正向强化,而滞后的激励对行为的正向强化效果则仅有 20%”。有些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时机把握不及时,激励时机滞后,难以让学生党员实现自身价值,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建设深度融合路径

(一)构建规范的高校党建工作管理制度

遵从思政课程建设的改革要求,因时制宜的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管理制度。要完善规范党员的发展、培养及考核制度。党员发展要严格,制定相关的党员发展程序,细化党员发展流程。加强党员的培养,制定党员的培养计划,以课程化体系来规范党课学习。加强党员的考核制度,通过多样化的考核制度来完善党员的考核。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党建工作的管理制度,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载体难以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寻找新颖的教育载体迫在眉睫。可以用视频、音频等方式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生活化、有形化,让更多人能够收看学习。其次,明确激励制度。制定规范的、科学的、易操作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党建工作的有效推进,进而推进思政课程的建设。

(二)丰富教师党支部建设内涵,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将思政课程建设作为教师党支部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既丰富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内涵,又能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而提高党员教师思政课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把关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将课程思政是否有机融合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作为评价党建工作的指标之一。在党建工作中通过主题会议、“三会一课”等各种活动形式开展学习,提高党员教师挖掘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能力与积极性,提升党员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高校教师党支部要明确要求党员教师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要鼓励党员教师带动非党员教师一起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想教育元素。高校党支部倡导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撰写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教学大纲,改进现有的教育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的融合到专业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党性认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强化师德师风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以高校党支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立德树人主体责任意识,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党支部要把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日常基础工作。党支部要引领教师队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知识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推进、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首要指标,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应将师德师风作为主要评价条款。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党支部要定期组织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专题活动日,做到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在批评中改进、学习,打造一只优良的教师队伍。

(四)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思政课程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在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青年大学生对新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思想上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思想政治不仅在第一课堂上进行讲解,也应该融入到第二课堂中去。比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基层党支部应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引导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带入专业课堂中,同时融入到各种课外活动中,将第二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专业课与社团活动中接受正确思想政治的熏陶,更加全面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在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对策的过程中,高校应着重的引入心理干预机制,这不仅仅是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需求,也是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担负起的工作职责。许多高校的学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若是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那么学生心里出现较多负面情绪,进而容易降低其学习效率。因此各高校应当为学生开设心理咨询室,聘请社会当中专业的心理专家坐镇,为学生解答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除此之外,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也是学生了解以及认识自我的主要手段,较为完善的心理咨询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缓解其在学习当中的心理压力。

(六)完善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深度融合教育渠道

从同学们的评价来看,高校开设思政课的做法并不是很合理。这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的大班化教学和严格的考核方式上。从目前高校思政课的分布来看,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基础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这些内容虽然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但实际上更难理解,所以盲目地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会导致学生只能获得空洞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在实践中应用。要改善这一问题,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必须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党建的教育方式也存在局限性,因为学生党建的载体是学生支部,一般采取组织生活进行学习和集中讨论的形式。这些小规模的学习讨论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同时,由于这样一个小而灵活的结构,学生支部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更好地适应,采用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例如,支部主题晚会当天的活动可以由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组成。此外,由于学生分部由学生组成,可以更好地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学习和传播,例如微博和公众号。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关注时事政治、激活自己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思政课程建设关乎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政课程建设的基石,高校党建工作在思政课程建设中意义非凡。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坚持科学的育人原则,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关链接】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阜新市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阜新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按照省、市政府地方院校调整的有关指示精神,自1999年至2014年,阜新师范学校、阜新职工大学、阜新市财贸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阜新分校、阜新公路学校相继并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现已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开放大学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多元化”特色办学体系。

学校座落于辽宁省阜新市市区,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2人,其中教师378人,博士2人,硕士160人,副高级职称179人(占比47%),正高级职称56人(占比15%),双师型教师占比63%。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