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创新*
——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

2023-01-08李春双张密丹

智库时代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民族

李春双 张密丹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基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并在客观了解和分析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工作创新实践,切实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学院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为行动指南,以厚植课堂教学为关键内容,以建强师资队伍为重要保障,稳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高度重视牢牢掌握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权

思政课教学始终受到学校党委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把思政课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和育人重点工程抓紧抓实。学院党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建优良校风学风,不断推进学院和谐稳定发展,真正担负起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意识工作的主体责任;同时,学院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专题研究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凡涉及人才培养、学生稳定的大事主要领导亲自抓,真正做到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落实。

二、管好用好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加强校园宣传舆论阵地建设

学院不断加强党委对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和舆论阵地的管理,牢牢把握校园舆论阵地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模糊认识和不当言论及时展开系列舆论引导和驳斥,确保校园可控舆论阵地政治安全问题零事故。同时,加强校内媒体建设,办好学院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制作符合师生特点、接地气有温度的新媒体作品,切实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动作用。

(二)发挥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教育载体作用

一是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工作。思政课教学始终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原则,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创新学习,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同时,专业课教学则需分类梳理各自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其融入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从而激发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是严抓日常思政工作,稳固课外主战场。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历程,重视学生在价值、发展、需求层面上的导向、取向、指向,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其中。

三是提升网络思政功效,加强网络思政建设。网络思政重点强化校园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媒体客户端等建设,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战场。例如,充分利用智慧树知到、钉钉、QQ群、微信群等网络授课平台,实行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交叉运行的新型教学方式,高效运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

四是发挥文化思政功能,营造育人软环境。一是赓续红色文化,强化使命担当意识;二是传承师德文化,树立学习榜样、模范引领,营造校园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三是厚植学术文化,定期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和论坛、企业家进校园报告会,提升师生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

三、深耕厚植思政课教学,强化育人主阵地和主渠道

(一)拓展课程体系,推动课程建设

一是为高职学生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使其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继续推动思政课程建设进程。本课程自开设以来,充分发挥了第一课堂和主渠道的重要作用,以达到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真正做到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目的。

二是为预科学生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学生心中。依托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十九大关于民族工作重大战略思想,研读国内专家学者相关著作和《民族丛刊》近三年来相关论文,结合以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实际开展情况,思政部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实施教学改革,最终拟定八个专题进行授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点,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新实践教学,激活大思政课堂

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心理健康、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课程立足教学实际、学生实际,积极挖掘教学资源,创建实践项目,有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班级手账接力——畅谈我的理想、主题演讲——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宪法宣誓宪法知识小竞赛、学习强国挑战答题、“书香民职·阅读有我”读书月、社会公德现状调研、感恩的心手语操、校园心理情景剧、参观民族博物馆等教学活动,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和感召力。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思政课教师更是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教学平台,开展了毛泽东经典诗词诵读视频录制与线上点评、聚焦两会热议两会集锦、疫情期间让我感动的身边人和事案例选编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和学生学习思政课主体性发挥的问卷调查等活动,真正让思政实践课活起来。

(三)创新教学方法,推进教改进程

为了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思政课教师坚持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学思并重、知行合一为原则,研究和实践案例式、专题式、讨论式、项目式以及线上与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法,精心教学设计、细化教学实施,开展互动教学、打造生动课堂,推动教学主体从“教”转移到“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兴趣与能力。

(四)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考评体系

思政课考核坚持平时与期末、理论与实践、单项与多元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增加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这种考核目的是既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包括对基本问题的辨别思考深度,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情况。这种开放型的课程考核目的在于能够真正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五)以赛促学促教促研,全面提升教学能力

组织和推荐思政课优秀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从大赛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互学互鉴,推动以赛促学促教促研,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教学创新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思想引领和管理细化,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

在国家民委、教育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民宗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以及新疆、西藏等有关地区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始终坚持“严、爱、细”原则,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秦桂芝工作室”的作用,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密切配合,积极培育出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学子和优秀人才。

(一)坚持德育为先,让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首要任务,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旗帜鲜明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举行升旗仪式、观看爱国教育题材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一二·九”大合唱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是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和跟踪培养之中,积极开展“民族美·家乡美”宣讲活动、“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和“感恩祖国·热爱家乡·圆梦龙江”系列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牢固树立“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思想。

四是多措并举,严守思想意识阵地。校园内部建设方面,学校利用思政课堂,讲好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通过举办多种学生活动,优化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对外交流方面,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和省民委(宗教局)、省民族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宗教政策宣讲和常识辅导,教育少数民族学生坚决做到不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五是扎实开展法制教育,将国家安全法、反恐怖法作为入学教育第一课,与驻地派出所组建校园警务室,聘请公安干警、法律专家以案说法,强化学生法律知识学习,提高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好习惯。

(二)坚持多方育人,让各民族学生全面成才

一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环境。学院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总结提炼出“四个不间断”的育人模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间断、在校教育与假期教育不间断、高中教育与预科教育不间断、预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不间断,保障育人质量。

二是施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组织学业成绩优异的内地学生与新疆、西藏籍学生结对子,对学生各科成绩施行“一对一”精准帮扶。

三是加强高职学生的培养。学院组织生物产业学院、教育系等院系负责人前往新疆,实地考察当地就业状况,并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落实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使高职学生就业得到充分保障。

(三)坚持用心服务,让少数民族学生舒心生活

一是从新疆学生入校做起,用心做好新生报到接待服务。每逢新生入学,我们始终坚持由学院派车将每一名新疆学生安全接进校门。

二是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原则,实行新疆、西藏籍学生与各内地民族学生混合住宿。预科学生,采取与内地少数民族预科生混合住宿;高职学生,按专业或班级,采取与内地汉族学生混合住宿。

三是关爱困难群体,针对少数民族学生中贫困家庭孩子较多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奖、助、贷、勤、补工作,设立“古丽民族团结基金”,实施孤儿大学生学费减免政策,保证每一名贫困学生应助尽助。

四是尊重各民族学生的民族风俗习惯,学院老师每年都和各民族孩子一起度过中华民族传统佳节,进一步巩固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意识。

五是丰富新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一方面,通过研讨、座谈、征文、演讲、参观、展览、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社团活动等形式,积极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引导新疆学生与内地各民族学生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每逢“五一”“十一”、清明、端午、中秋等假期较长的法定假日,学院积极组织各民族学生参观省民族博物馆、民族乡村,加深少数民族学生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理解与认同,积极融入内地生活。

五、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继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结合不足。主渠道停留在讲道理层面,因为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脱节,导致缺乏亲和力与感染力,所以与学生思想行为相融入的效果亟待提升;而主阵地主要聚焦于“活动式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育人合力不足。

二是有形和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融合不足。如今,新媒体、虚拟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表达、意见交流、生活交往的重要平台,这里也自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战场。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形作用越来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进行有形和无形载体的有机融合,如何进一步实现“三全育人”,这些都迫切需要增强认识和探究落实举措。

三是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研究重视不够,针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不同的差异性教育方式方法研究不足,因材施教不够。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学院要构建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组建大思政工作队伍,形成大思政工作机制,聚焦学生这个主体和中心,做实做好学院思想政治工作。

1.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政工作机制

出台学院大思政工作建设方案,构建以党委牵头,党政齐抓共管,安全维稳、思想意识、宣传统战、师德师风、思政教师、学工等部门综合协调、统筹推进的大思政格局和良性运行机制,以最大合力做好思政工作。深入在教学、科研、课程、实践、网络、管理、服务、文化、心理、体美劳教育等方面,挖掘、融合育人要素,探寻育人路径,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最终形成全校协同育人合力。

2.组建大思政工作队伍,形成良好的战斗力

一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配齐建强教师队伍。要在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背景、从业经历、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学历学位等方面作出相关规定,建立准入制度。

二要把师德宣传制度化、常态化,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等形式,努力营建崇尚师德、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要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准入机制,强化提升辅导员队伍。首先,从根源上确保辅导员队伍的质量,严把入口关;其次,着力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严把培训关;然后,制定辅导员考评实施办法,规范考核内容、程序和结果,严把考评关。

四要结合学院实际,采取扩大评聘范围、增加高级专业职务岗位、破格评聘等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党团工作干部、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思政工作队伍适当倾斜,关心和关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3.聚焦学生主体,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聚焦学生主体,尤其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在日常生活、文化习俗及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满足这个特定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需求,在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上凝练特色、突显个性。

二要把“多元一体”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互融合,这样不仅利于民族文化的宣传,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更利于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

三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历史等优秀成果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和交流,促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创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筑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民族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的民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