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抗击疫情中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
——上海社工助力疫情防控
2023-01-08范斌
☉范斌
今年3月以来,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在上海暴发。随着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上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一轮疫情,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迅速行动,积极响应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号召,在上海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勇担职责使命,坚守抗疫前线,以专业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推进,成为抗击疫情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
社工主动融入抗击疫情体系
本轮上海疫情传染性和隐匿性强,感染人数与2020年比明显增多,随着封控和管控小区的增加,有的地方生活物资紧张。为稳定居民情绪、缓解相关矛盾,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践行专业价值观,回应问题和需求,统筹社会工作者参与政策倡导、资源整合、心理支持、志愿服务等多领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疫情伊始,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率先发出《致全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一封信》,呼吁全市社会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强化安全管理、科学有序抗疫,做好宣传引导、彰显专业作用”。同时,协会利用自身集聚人才的特点,广泛组织动员社会工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积极参加到抗疫当中,在2020年出台的新冠肺炎社会工作服务相关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本轮疫情的特点,及时出台了《疫情封控或管控社区居民社会工作服务指引》,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和技术指导。
此外,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在疫情初期,迅速激活汶川地震期间建立的应急社会工作服务团,建立了抗疫服务的机制,优化了诊断需求、服务匹配、专业服务、提供专业督导的流程,提高了专业回应力和服务效率。综合服务方面,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网络和平台,以区分组,属地化服务,并在市级建立转介平台和支持平台,同时设疑难案例服务组、督导组、资源整合组和信息宣传组。分领域服务方面,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贫困家庭、大病重病人员、外来人员的社工服务等。应急服务团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为封控社区居民,特别是确诊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政策解读、心理疏导、情绪支持、资源链接等服务;为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等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减压和情绪支持服务;为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大病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危机介入、资源链接等支持性服务;协助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开展社工专业服务,提供疫情防控社会服务培训,协助开展医患关系协调服务。
社工抗击疫情的专业实践
抗疫中,上海社会工作者在参与率、参与范围、参与程度和参与成效上表现突出。一是需求为本,专业为基。上海市社会工作机构紧扣“专业和需求”,以社会工作者独有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参与到疫情防控。参与的社会工作机构在抗疫第一时间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展服务。如,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的社工,吃住在办公室,全程协助参与重点社区核酸检测,安抚社区居民的焦虑情绪。二是精准定位,安抚民心。抗疫中社工更多的是引导社区志愿者有序地开展他助自助互助,激发社区正向情绪和社区抗逆力。如,上海东方社会工作事务所,撰写图文并茂的居家陪娃指南、社区安民保供指南等,还积极参与矛盾化解。如,专业社工在小区微信群中耐心协调,积极联系商家资源进行团购,增强居民间的凝聚力。 三是积极参与,联动有序。针对此次疫情,协会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平台,保证属地化社工需求对接。同时,在街镇层面做实“五社联动共同抗疫”。首先,从参与率和参与范围来看,截至3月底,全市676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43家街镇社工站、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和有关学校、医院累计投入近8000多名医务社工、社区社工、儿童社工等,开展抗疫宣传、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专业服务,联动志愿者累计服务市民逾千万人次。其次,在参与程度上,社会工作者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扎根社区、链接资源、引导志愿者,受到百姓认可。最后,在联动环节,上海社会工作机构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秩序感”,一方面主动融入全市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在各个条线、区块上稳步协助抗疫;另一方面在社会工作机构内部,由基金会配置资金、物资,行业协会出台标准提供专家资源,以“帮忙不添乱”的姿态做好政府、基层组织的好帮手。四是深度参与,有效服务。上海社会工作者参与抗疫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从一开始,社会工作者就有序奋战在一线,没有丝毫胆怯退缩之意。随着疫情越来越严峻,上海社会工作参与的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愈发彰显。很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全市行业顶层设计,在线上线下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与思考
上海社工参与抗疫的经验主要有:一是合法合规合理参与抗疫。上海社会工作参与抗疫并不是盲目的从众行为,而是在有关政策的指导下,在制度框架内开展抗疫服务,合法合规合理地参与到抗疫中,秩序井然。二是做真做实做好工作。上海社会工作者认真踏实履行抗疫职责,以做实事的姿态去抗疫,以务实的精神作风彰显出了社会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三是有度有序有效展开合作。在各级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在社工行业组织的带领下,上海社工针对不同问题和需求进行回应,体现了社工的专业敏感性、专业使命感和专业理性。四是适时适情适宜开展服务。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是有节奏的,疫情初期,积极参与社区防护宣传和社区倡导;疫情上升期,积极参与居民核酸检测安全管理,积极引导和增能社区志愿者开展服务,激发社区正向态度和情绪,化解因缺少生活物资、封控或管控带来的社区矛盾。
抗疫实践也表明,更好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还要进一步拓展社会工作队伍融入抗疫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一是建构社会工作融入疫情防控的友好生态。要进一步落实民政部的有关通知要求,在组织层面将社会工作纳入疫情防控体系。二是进一步探索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和方法。社工的服务场域一般建立在人与人的接触互动中,疫情期间仅在线上开展服务,难以解决全部的居民情绪问题和社区矛盾,要在线上线下形成同心圆。一方面,疫情期间人与人无法直接接触,社工在面对面开展线下服务时,必须具有安全的防护装备、科学的防护培训,并在身上贴上有身份标志的姓名、照片;另一方面,利用线上服务调集更多的社会工作力量,为有需要的对象进行服务。民政部也明确倡导运用社区微信群、APP等信息化手段鼓励开展线上社会工作服务。下一步,要加强经验总结,深化探索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
这是一场艰巨但必胜的“战役”,也是一场全民动员、众志成城的“战斗”,社工,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