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环县事变再研究*
2023-01-08赵赫依
赵 赫 依
1939年12月31日夜,国民党环县政府县长刘谦派县保安大队副大队长赵思忠(历史档案文献一般称“赵老五”,故下文从之)袭击了陕甘宁边区环县洪德区委、区政府,1940年1月1日又袭击了环县县委、县政府。到1940年2月,环县北部的虎洞区、洪德区、毛井区、耿湾区部分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基层政权遭到袭击,导致该县17个乡政权瓦解,史称“环县事变”。这次事变发生在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期间,被地方史和地方党史研究者当作一次叛乱事件(73)刘风阁主编:《陕甘宁边区陇东党的建设》,1995年印行;中共环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环县组织史资料》,1991年印行;等等。。近年来,学界就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善后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74)相关研究参见张海燕:《“环县事变”及其善后工作述论》,《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9期;杨东:《危机与转机:抗战时期中共对环县事变的应对》,《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年第6期;杨东:《事实与真相的双重考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环县事变探实》,《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赵兰锋:《环县事变与抗日根据地税收法治化》,《人民法治》2018年第14期;等等。,但该问题仍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一是既往研究只是利用了中共方面的文献,策划本次事件的国民党地方政权的资料缺失,文献来源相对单一,造成论述问题不够完整;二是既往研究认为国民党环县政府利用赵老五发动了事变,但对国民党地方政权如何策划此次事变则语焉不详。本文尝试利用多元史料,侧重从中共环县政权建立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国民党重建环县政权、策划事变的曲折经过以及中共如何处理事变等方面,对该事变作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地缘政治生态与环县基层社会
环县位于甘肃陇东地区北部,东边、北边与陕西的定边、保安(今志丹县)接壤,西北和西部与宁夏的盐池、同心、固原毗邻。因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故而“风高土燥,秋早春迟……地多沙碛,水性碱卤”(75)〔清〕高观鲤:《环县志》卷4《田赋·风俗》,乾隆十九年刊本。,几乎“无年不旱”“无年不灾”(76)《环县县长杨玉亭来函》(1939年8月20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辑,档案出版社,1986年,第357页。,生存环境恶劣,民生维艰。由于环县远离政治中心,国家权力难以触及。因此,哥老会在当地乡村社会有很大势力,大多数青壮年农民都是哥老会成员,如在耿湾区四乡的哥老会成员中,成年男会众占大多数(77)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边府工作团报告》(1940年6月7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赵老五与胞兄赵鸣琴(曾任国民党军队团长)就有一支以哥老会会众为主的武装,300余人(78)朱开铨:《六十六年之革命生涯》,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74页。。他们活动在宁夏、甘肃交界处以甜水堡为中心的地区,长期控制着环县北部的乡村社会。农民受哥老会的影响,排斥外来势力,宁肯跟随本地的哥老会,也不愿离开本地。中共环县政权建立后,红军曾在环县组织地方游击队,但在准备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受哥老会的影响,“全部走散,无一人能带出环县”(79)(中共)环县政府:《为呈报本县赵匪诱惑自卫军部分叛变及派队镇压及善后工作由》(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
1936年6月,红军西征后开辟了以环县、曲子等城镇为中心的新的苏区,先后成立中共环县县委(驻洪德城)、中共曲子县委(驻曲子镇)、中共固北县委(驻董家庄)和曲子、环县、固北三县的苏维埃政权(80)《庆祝红军西征的大胜利》,《红色中华》1936年7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7月,中共陕甘宁省委、省政府迁驻环县河连湾,这里逐渐成为红军西征后新开辟苏区的政治中心。7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央关于争取哥老会的指示》,提出“目前我们对于哥老会策略是在争取哥老会”(8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2页。。8月26日,中共陕甘宁省委和省政府在环县河连湾召开哥老会大会,争取哥老会参加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82)《盛况空前的哥老会大会》,《红色中华》1936年9月18日。。当地哥老会为了迎合形势,提出组织“江湖抗日游击队”。出于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共还给过他们一些武器。当时中共地方政权也为争取赵老五作了一些努力。据时任陕甘宁省政府副主席朱开铨回忆:“赵老五派人到省委来,要请省委派人去他那里做报告,省委就派了朱自休(军事部副部长)共带了六人去(军事部两人、保卫局两人、统战部一人)。赵老五同时还派人到我红军七十八师,也是请他们派人去做报告,后来七十八师派了一个民运部长去”(83)朱开铨:《六十六年之革命生涯》,第173—174页。。时任陕甘宁省委军事部副部长赖传珠在日记中记载:9月16日,省委军事部派代表到赵老五部谈判;10月19日,“赵老五已拖出来了。去信告红二团注意争取和戒备,并要他们首长来开会”;20日,“去信给赵老五,让他们开至红城水去见王首道”;21日,“去信给赵老五,要他开红城水去找十五军团”;25日,“晚上讨论赵老五的工作”;29日,“半夜接二团来信说:赵老五将我们代表11人捆起来”;30日,“去红二团,关于赵老五问题的处理、戒备与侦查工作,去电告知一氓(指李一氓,时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部长——引者注)”;31日,“接一氓来电,证实了赵老五叛变倒戈”。(84)参见赖传珠:《赖传珠日记》,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2—69页。中共地方政权争取哥老会和赵老五的工作并没有取得成功,但红军也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消灭哥老会及其武装,他们仍然活动在环县北部地区。
1937年 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环县被划为边区管辖的23个县之一。环县政府下辖环城、洪德、虎洞、耿湾、毛井、车道、甜水7个区公署和45个乡政府,共建立7个区党委、30余个党支部、618名党员(统计时间为1938年1月)(85)《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环县组织史资料》,第74页;《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庆阳地区组织史资料》,1990年印行,第121页。。中共环县县委和县政府把大量青壮年纳入新成立的各种基层组织中。以自卫军为例,苏维埃时期,环县原有自卫军631人,各种武器429支(件);全面抗战初期,新扩增的自卫军达4380名,按照军事编制共分32个连、98个排、422个班(86)庆环分区:《庆环分区十二月至一月份工作报告》(1938年2月),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4。。环县事变发生前,环县各区如虎洞、环城、耿湾、洪德、山城、罗儿崾岘、马坊原、姬原8个区以普通自卫军、基干自卫军、模范自卫军和少年先锋队自卫军为主,在规模和数量上均发展较快。1938年,环县自卫军达到4400余人,其中中共党员240人,占5.4%;从成分看,自卫军以中农、贫雇农为主,也有少量富农(87)(中共)环县政府: 《华池、环县政务会议记录本》(1938年4月),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1。。从苏维埃政权建立到环县事变发生,中共在环县历经4年的政权建设,按理来说已经是比较巩固的根据地了,但因地缘政治复杂,基层政权的治理仍存在一些隐患。
中共环县政权建立时,正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和实行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因此未进行彻底的土地革命。在环县乡村社会中,哥老会、地主仍有很大势力,如北部的毛井、车道、虎洞、耿湾4区的大部分土地仍掌握在地主手中,成为国民党重建环县政府的基础。一些地主、哥老会与后来国民党在甜水堡成立的环县政府和国民党固原县政府相互勾结,借助统一战线政策,逐渐渗入中共环县的区、乡基层政府和自卫军中。
全面抗战初期,在赵老五的策划下,一些哥老会成员和地主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逐步渗透到中共基层政权。一是一些兵痞混进自卫军后,因略懂军事技术被任命为自卫军连长、排长,这些人大部分原来是赵老五、赵鸣琴的部下,赵老五便“派人去活动,接关系”,并以私人感情、财物收买、赐官显名的手段拉拢。如“龚殿明暗中赐给队长之职,赵匪的亲妹子许给王金财为妻”(88)马锡五:《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专员公署谨将消灭赵匪概况及环县事变的经验教训赉就具文谨呈》(1940年3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经过数年经营,中共乡村政权中的一部分人已为其所用,自卫军中一些连长、排长甚至公开说:“八路军来了,我们是共产党;赵老五来了,我们是自己人”(89)李卓然:《论环县事变的教训》,《共产党人》第8期(1940年7月)。。二是部分干部在赵老五等人的恐吓和诱惑下成为内应。赵老五将环城区的组织科科长李占祥及乡干部抓捕后,让乡干部全程观看李占祥被害过程,并威胁说:“以后谁替红军做事,都像李占祥一样”(90)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在赵老五的威胁利诱下,一些干部“在顽固分子镇压下不敢工作,即使工作的,有部分是两面派”。洪德区某些被拉拢的干部,“遇到上级来殷勤非常,上级一走,(就)不做工作了,专给顽固分子做工作”(91)马锡五:《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专员公署谨将消灭赵匪概况及环县事变的经验教训赉就具文谨呈》(1940年3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三是赵老五有计划地将旧部人员安插到县政权中,如“杨文献是赵匪的探子,也能混到我们县级机关中为财政检查员,这是全县最高的政权机关,被他们打进来了”;耿湾区连长、车道区的两个排长以及环城区支部书记、干事,都是赵老五“很早埋伏的”(92)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有5名乡政府锄奸主任为赵老五做事,导致事变前中共基层政权中的党员干部“没有一点特殊的情报”(93)高岗、王世泰:《关于环县自卫军叛变情况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赵老五通过利诱、恐吓与安插等手段,使环县北部乡村政权中出现了许多“两面人”。其中环城区有15名“两面人”,2人是赵老五的旧部,担任一乡宣传干事和四乡副连长,其余几名分别带领一乡、五乡和七乡自卫军叛变;洪德区有7名,1人是被赵老五旧部拉拢,担任二乡乡长,带领二乡自卫军叛变,其余任乡长或支书,被赵老五胁迫后活动二乡、三乡和七乡自卫军叛变;虎洞区有2名,分别担任自卫军连长、副连长,被胁迫后活动自卫军叛变;毛井区有3名,分别担任三乡乡长、支书及自卫军排长,被赵老五系统内土匪活动后,鼓动自卫军叛变;耿湾区有1名,担任五乡乡长,被一土豪活动后带领五乡自卫军叛变;车道区有1名,担任自卫军连长,被一豪绅活动后带领自卫军叛变。(94)(中共)环县政府:《为呈报本县赵匪骚扰诱惑自卫军部分叛变情况由》(1940年1月23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
这些在中共区、乡两级政权中担任各种职务的“两面人”,与赵老五暗通款曲,环城、虎洞、耿湾、洪德4区基层政权基本上被赵老五控制,成为国民党环县政府发动事变的内应。从事后调查得知,在环县事变发生前,中共环县秘书处文书等人与当地豪绅龚殿明“在环城区及洪德区已活动,布置暴动”(95)高岗、王世泰:《关于环县自卫军叛变情况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
二、国民党重建环县政权
1936年6月红军西征后,国民党环县政府逃到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西峰,成为国民党地方当局恢复环县政权的依据。国民党甘肃省民政厅提议“环县在未恢复县治以前,为维持本省整个行政系统起见,历经加委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代环县县长”(96)甘肃省民政厅:《代环县县长贺其燊辞职照准,派钟竟成代理》(1938年10月21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4-5-151。。据此,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罗人骥、贺其燊、钟竟成先后兼任国民党环县政府县长。国民党环县政府名义上一直存在,说明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并未放弃此地,目的是伺机恢复县治。同时,环县北部的赵老五股匪,成为支持国民党恢复环县政府的主要武装力量。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认为赵老五为县政府守住了一小块地盘,逐步受到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重视。在重建环县政府前,对赵老五的实力和政治倾向作了调查。“查环县原有六区,赵尚占有一区半之地,常有自卫队二百余人,枪百余支。其潜实力有六百余人,步枪五百余支,机枪两架,手枪四十余支,与八路军周旋抗衡,历有年所,若得政府予以正大名义,颇堪保卫地方,亦政府之一大力量也”(97)刘谦:《关于报告环县各方情况请求饬发铜质印章事致甘肃省政府主席的函呈》(1938年12月28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0。。所谓“潜实力”,就是在中共区乡政权中的内应或“两面人”。全面抗战初期,因环县没有八路军主力驻守且军事力量薄弱,使国民党地方当局重建环县政府有了可乘之机。
1938年12月4日,甘肃省政府委任刘谦为国民政府环县县长(98)刘谦系甘肃定西人,北平朝阳大学肄业,1926年8月加入国民党,先后任国民党甘肃省党部科科长,泾川县、平凉县党部常务委员,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党部指导员,庆阳县党部书记长。参见《环县县长履历表二份》(1943年1月18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6-3-60;《刘谦履历表》(1946年4月29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6-2-304。。23日,国民党环县党部书记长张志尹亲自前往环县,与赵思忠等“接洽一切,并勘觅县址,以作迁回之计”(99)刘谦:《关于报告环县各方情况请求饬发铜质印章事致甘肃省政府主席的函呈》(1938年12月28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0。,计划恢复环县县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1939年2月1日,刘谦从西峰出发,绕道固原,14日抵达甜水堡。按照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和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旨意,他着手开始县政府的重建、编组保甲及武装民众等各项工作,很快就组建起初具规模的环县政府组织架构,其中县长1人、科长2人、科员3人、办事员2人、驻峰(即驻第三区公署)办事员1人、雇员7人、警务长1人、传差1人、勤务4人、政警6人(100)(国民党)环县县政府:《环县县政府职员组织一览表》(1939年2月24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2-121。。从人员地域构成看,政府职员中的县长、科长、科员、警务长都是外地人,只有政警等吸收当地人员参加。为争取当地民众的支持,刘谦在甜水堡张贴布告称:“本县长当以最大决心,为人民谋福兴利,举凡破坏社会,扰乱治安,有碍抗战者,责任所在,概不宽恕。深望各界同胞,群策群力,共济时艰。俾劫后余生,得以安居乐业,抗战前途,有利赖焉。”(101)刘谦:《环县县政府布告(第五号)》(1939年2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4。同时,刘谦在甜水堡整编赵老五、刘再生、缪福禄、耿子平等土匪400余人,成立环县保安大队,自任大队长,赵老五为副大队长。这些行动得到了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和省政府的“赞许”和“嘉奖”(102)甘肃省政府:《为环县县长刘谦于恶劣环境中卒能抵达甜水堡成立县政府完成使命应予传令嘉奖仰知由》(1939年3月24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4-5-152。。
在重建国民党环县政府后,刘谦以甜水堡为中心,将编组保甲作为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他不仅在中共政权未完全建立的县第一区、第五区整编保甲,还带领国民党县政府职员及地方士绅,在赵老五的保护下,到中共建立了区乡政权的地区编制保甲,强行将武家沟、黄草掌一带的民众编成两保(103)刘谦:《关于报告在环县编组保甲情形致甘肃省政府函称》(1939年4月1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1。。通过煽惑和强占等手段,国民党环县政府实际控制了“一区二保”共700余户民众(104)凤玄:《关于环县政治环境与武力等情况致甘肃省民政厅长施奎龄》(1939年5月11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95。。同时将控制区内的民众编为自卫队并严加训练,要求民众自备刀、矛等武器,随时伺机而动。在车道区,国民党环县政府还利用哥老会组织了40余人的暗杀队和自卫团,分别由当地土匪杨作海和张廷杰任队长(105)庆环分区:《环县政府三月至四月十日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
为煽动更多民众,刘谦以发布“告民众书”为主要宣传手段,率领宣传队到仙城、红涝池、罗山川、刘家沟一带,不断污蔑陕甘宁边区的性质和工作,造谣说“民众自遭八路军摧残后,多因破产逃亡”(106)刘谦:《关于在环县甜水堡成立县政府情形并为地方武力、八路军方向致甘肃省政府的函》(1939年4月1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1。。张志尹还谎称:“环县民众期本党政府收复政权望眼欲穿,该军以人民向我情切,难免发生不测,动摇伪区,恐慌异常。”这种有意抹黑中共环县政府和八路军的行为,足见国民党地方政府为争夺环县政权在舆论上作了精心准备。为扩大国民党环县政府的控制范围,张志尹计划整合武装力量,采取游击方式进扰中共力量薄弱的地区,“保安队开之于先,宣传队及编查队宣传编查于后……然后伺机发动,恢复全县”。(107)张志尹:《关于报告环县八路军情形、请核收复伪区计划的函呈》(1939年4月11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1。国民党环县政府妄图通过编组保甲和武装民众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并逐步向中共政权区渗透;实行党政联合,通过宣传和利用保安队在中共武装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开展工作,最终恢复国民党对环县的全面控制。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溶共、防共、限共”的口号后,赵老五反共行径更加猖獗,经常到中共环县辖区进行破坏活动,特别是有了保安大队副大队长的“合法”外衣后,不断枪杀中共干部,抢劫民众财物,甚至强迫威胁洪德区七乡自卫军连长、行政村主任等,将洪德区划入国民党环县政府的管辖范围。4月23日,赵老五派出二三十人携带机枪、步枪等,骚扰耿湾区政府,抢劫合作社大洋60余元、民众大洋40余元;5月24日,杀害耿湾区自卫军排长。(108)边府秘书处:《反对摩擦》(1939年),《陕甘宁边区陇东的军事斗争》(上),1992年印行,第81页。总之,刘谦成立国民党环县政府后,不断挑衅和否定中共环县政权的合法性,并利用赵老五武力进扰,妄图颠覆中共环县政府,进而全面掌控地方政权。
三、国民党地方政权策划环县事变
就在国民党甘肃省政府重建环县政府期间,国民党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中共活动,急欲打压与遏制中共的发展。随着国民党《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共党问题处置之办法》等的制定与颁发,天水行营推出《处理异党实施办法》《陕甘两省防止异党活动联络办法》等专门防范共产党活动的办法,使本就充满矛盾的国共关系更趋白热化。天水行营、甘肃省当局和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加紧在陇东地区的政治与军事活动,极力压制中共陇东政权的发展或把八路军赶出陇东地区。1939年3月,甘肃省民政厅厅长施奎龄提议:“对于陇东纠纷,应力使其地方化,严重化,即卸责于本府,本府诿之于三区专署,由三区专员会同地方驻军协同保安队,予以抵抗。迨事态扩大,则申请中央制止。借此办理,胜则可以驱逐其势力出陇东,败则有中央出头制止,且有词可假,其结果必不令甘肃省政府退出而将八路军调开陇东,共产党必当俯首听命,如不服从,则中央有词可依据制裁”(109)施奎龄:《关于陇东纠纷应力使其地方化严重化事致甘肃省政府签呈》(1939年2月15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6。。该提议得到国民党高层的一致认同,蒋介石称“第三区专员应付八路军机宜甚妥,仍希饬体会力行”,孔祥熙也认为该提议“缜密周详,至足佩慰,即希督饬所属妥为应付”(110)甘肃省政府:《关于应付八路军活动方针事致西峰钟专员竟成、重庆中央党部执行委员会等代电及中央执行委员会等复电》(1939年5月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7。。
在国民党高层的默许与支持下,甘肃省各级地方当局开始策划事变。1939年4月,第一次“陇东事件”(111)1938年12月,国民党甘肃地方当局策划实施“消灭驻陇东八路军”的计划。次年4月,朱绍良秘密调国民党第165师进攻镇原和宁县八路军驻军,被称为第一次“陇东事件”。12月,胡宗南又命国民党第97师对驻宁县、镇原的八路军发动袭击,并占领县城,被称为第二次“陇东事件”。后,朱绍良命令环县政府:“八路军征粮征兵快要开始,在环县应配合陇东之行动”(112)庆环分区:《环县政府三月至四月十日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国民党环县政府遵照指令制定《环县政府工作纲要》,限制中共活动、恢复和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纲要》指出:将国共两党在环县的矛盾定义为地方事件,由环县政府自行设法恢复管辖权力;对八路军和共产党在环县建立的政权“绝对不予承认”;针对环县的不同情形,制定不同实施方案。对于八路军未控制地区的方案是编制保甲、建立自卫军,动员民众,建立国民党党团组织,与宁夏地方政府建立联系,限制中共与八路军在这类地区的一切活动;对于中共已建立巩固政权地区的方案是加强情报工作,吸引民众倾向国民党政府,挑唆对共产党不满的人员为国民党效力,建立国民党秘密基层组织,逐渐恢复国民党政权和编制保甲。上述方案由“国民党环县县长、县党部书记长和保安大队长负责实施”。(113)(国民党)环县政府:《环县政府工作纲要》(1939年9月29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7。该《纲要》是国民党环县政府执行甘肃省政府的决定,以摧毁中共环县政权为目的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1939年12月10日,第二次“陇东事件”发生后,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急电刘谦严密戒备并配合行动。隐藏在中共政权内部的特务分子获悉国民党军队进攻宁县、镇原等地的情报后,由龚殿明联络刘谦“派保安队策应”(114)钟竟成:《共党对陇东阴谋及我方对策之概述(第1册)》(1941年5月),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6-3-55。,准备里应外合袭击中共环县政府。29日,国民党环县保安大队分头对中共环县基层政权发动了突然袭击,龚殿明袭击了八路军在熊家嘴的驻军;赵老五则带领保安大队300余人,计划在摧毁中共洪德区委后,于31日晚偷袭中共环县县委和环县政府所在地环城镇。为了不暴露目标,赵老五将先遣队化装成商人,混杂在运盐商人的驼队中,其余尾随在后。赵老五到达环县县城时已是1940年1月1日清晨,被哨兵发现,鸣枪报警,驻县城的模范自卫军与攻城的赵匪展开激战。中共环县县委和县政府调集了基干自卫军配合警卫队对赵老五股匪进行了有效抵抗,使其偷袭县城的阴谋没有得逞(115)马锡五:《环县被劫经过情况》(1940年1月1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43—44页。。但赵老五等匪徒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和破坏,环县事变由此爆发。刘谦在给朱绍良的电报中说,“本月艳日(指29日——引者注)发生冲突,经一昼夜之激战,我保安队已进至熊家嘴一带,约于三二日内,能进环城”,并制定了善后工作计划:“(一)职与科长赵鸣琴分头督促指导一切;(二)由党部书记长张志尹率领宣传队随同保安队一面宣传政府德意,一面编查收复区内保甲;(三)派地方耆老收复区内民众;(四)后方治安留少数保安队及壮丁维持;(五)派专人改编伪区内之壮丁队”(116)刘谦:《关于报告与十八集团军发生冲突事致甘肃省政府快邮代电》(1939年12月31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95。。从这封电报可以看出,环县事变是国民党地方当局有预谋的一次磨擦事件,目的是要消灭中共环县政权。
为了策应赵老五袭击环县政府,各地土匪武装大肆破坏中共区乡政权。1月3日,匪首缪福禄等带领20余名土匪袭击虎洞区政府,抢劫合作社,破坏学校,烧毁政府文件。8日,赵老五部属在洪德区抢劫了救国公粮和20余峰运盐骆驼。 14日,土匪李彦才在宁夏省豫旺县保安队的配合下,占领了毛井区第六乡,抢劫了区合作社。
刘谦、赵老五等发动对环县县城及北部各区乡的进攻和抢劫后,因八路军在环县没有主力部队驻守,未能进行强有力的反击,让潜伏在环县自卫军和区乡政权中的内应也觉得有机可乘,于是策动自卫军叛变,导致事变迅速扩大。24日,环城区三乡新兵集合时,副乡长、自卫军排长强迫自卫军叛变。25日,五乡基干自卫军连长叛变,破坏五乡乡政府之后,参与叛变的自卫军分为5路策动或帮助其他乡的自卫军叛变。其中一路20余人来到县城,由一乡支书等为内应,将集中在县城的70余名新兵放走;一路10余人去六乡,抓走乡干部3人;一路去四乡帮助自卫军叛变。另外,环城区一乡支书、支部干事、自卫军连长,三乡、四乡小部分乡干部等也参与了自卫军叛变。环城区大规模的自卫军叛变,对环县北部各区乡产生较大影响。
在环城区叛变自卫军的强迫下,虎洞区四乡一个村的30多名自卫军叛变。27日,洪德区自卫军在叛徒黄某、韩某的煽动下开始叛变,从二乡开始,接着四乡、五乡自卫军100余人叛变,七乡支书、乡长也指挥了叛变。黄某、韩某等人还挑选精干人员到耿湾区帮助叛变。28日,洪德区叛变的自卫军到达耿湾区,煽动该区模范自卫排叛变,破坏区政府后,将抓获的区干部送到甜水堡。叛变亦波及车道区,环城、虎洞、洪德、耿湾发生自卫军叛变后,2月初县政府决定各区公粮暂停运送,新兵也不集中。但因通信不畅,车道区未收到县政府的决定,“仍将新兵集中好,向县中输送”,其中护送的自卫军10余人,新兵35人。国民党环县政府得到车道区送新兵的消息后,事先埋伏在三乡,策动该乡自卫军叛变,导致二乡、三乡、四乡的各级干部和300名自卫军叛变。
总之,环县事变以1940年1月1日赵老五偷袭中共环县县委、县政府开始,至1月24日环城、洪德、耿湾、虎洞、车道5个区14个乡先后发生叛变。由于此前赵老五在基层政权的处心经营,约有180名党员、210多名乡村干部和950余名自卫军(包括被裹挟的自卫军在内共计2000余人)参与叛变,被赵老五活动过的自卫军连长、排长、班长也参与了叛变,在事变中“起了反革命的作用”(117)马锡五:《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专员公署谨将消灭赵匪概况及环县事变的经验教训赉就具文谨呈》(1940年3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正因为基层政权中的“两面人”参与诱导叛变,17名乡(区)级自卫军干部被抓,24名中共基层干部惨遭杀害(118)高岗、王世泰:《关于环县自卫军叛变情况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导致环县北部的中共基层政权几乎全部被瓦解。全面抗战时期,发生这样大规模的自卫军叛变事件,在陕甘宁边区是绝无仅有的。
四、中共环县基层政权重建
环县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指出:“目前环县的最中心任务,就是要很深刻地、很客观地去认识造成事变的真正原因及其严重性,针对造成环县事变的原因去转变环县的严重情况,并使之以后不再发生同样事件”(119)陕甘宁边区政府:《深刻认识环县事变真正原因、急切转变存在着的严重情况》(1940年5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根据陇东特委和庆环分区的安排,善后工作以“剿匪,锄奸,争取群众,整理组织”(120)杨玉亭:《为呈报本县赵匪诱惑自卫军部分叛变及派队镇压及善后工作由》(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为中心。中共环县政府也提出,环县的整个工作是“锄奸剿匪、恢复整理组织、善后工作等”(121)(中共)环县政府:《一九四零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因此,事变发生后,中共地方政权一方面全力清剿匪患以安定民众生活,派工作团深入调研,深刻检讨环县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另一方面,整顿地方组织、重建环县基层乡村政权,巩固陕甘宁边区的西大门。1940年2月17日,边区政府下达指令:“(一)环县为赵匪欺压最厉害的区域,非剿灭赵匪不足以巩固该区。(二)军事上剿匪,应与政治上组织上巩固自己、瓦解赵匪同时并进……(五)目前一切工作是团结干部与民众,以巩固自己而消灭赵匪”(122)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指令——关于环县剿匪等工作问题》(1940年2月17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第64页。。为避免与国民党政府发生纠葛,边区政府还要求“配合当地驻军严行剿灭,缉拿惩办,勿需向甘肃省政府交涉”(123)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指令——赵匪祸国殃民应剿办》(1940年3月17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第143页。。边区政府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的办法解决事变,军事清剿由留守兵团指令警备第2团和独立第5营承担,政治与后勤保障由陇东特委和庆环分区负责。
1940年2月,中共陇东特委根据边区政府各项指令,决定以“剿匪锄奸、争取群众”为中心,派庆环分区专员马锡五代表党政军民到环县全权处理善后,并配合警备第2团的军事行动。庆环分区动员民众组织担架队配合部队行动,环县政府也积极开展运送粮草和组织担架队等后勤工作。八路军的清剿方案是由警备第2团向甜水堡地区正面进攻,独立第5营配合警备第2团一个连和警卫队,在车道区、毛井区消灭散匪。2月7日,警备第2团与独立第5营在出发过程中,“沿途与匪接触数次,均已溃败而逃”。在八路军的迅猛攻击下,国民党环县政府于17日撤至李家塬、瑶儿井沟、窖湾子等地。24日,警备第2团攻占甜水堡,赵老五带其部众一路溃逃到李家塬、瑶儿井沟、红涝池、窑湾子等地。警备第2团与独立第5营分别对上述地区进行清剿。3月7日,赵鸣琴率部缴械投降,但在李家塬的赵老五“用击东打西的办法冲围而逃”。(124)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马锡五:《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专员公署谨将消灭赵匪概况及环县事变的经验与教训赉就具文谨呈》(1940年3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12日,躲避在瑶儿井沟的刘谦及其部众逃至宁夏省同心县冯家北川,后又逃至固原县七营一带潜藏(125)钟竟成:《共党对陇东阴谋及我方对策之概述(第1册)》(1941年5月),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6-3-55。。14日,八路军将李家塬残存余匪悉数清剿。至此,国民党仅仅经营一年的环县政府再次被赶出环县境内,除刘谦、赵老五等人逃跑外,其余大部分被俘虏,包括“科长赵鸣琴、书记夏建寅、收发主任张河图、副官刘永祥、保安队队长赵清和、耿开邦、缪福禄、张兆琪等重要人员”(126)赵思忠:《关于报告十八集团军在环县情形致甘肃省政府主席呈及甘肃省政府指令》(1940年4月5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98。。
中共剿匪军事行动结束后,着力重建涉事地区的基层政权。边区政府指出:“环县事变不是偶然的、突如其来的事变,必然有事变的前因后果,所以在检讨的时候,要注意事变以前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在什么方面违反了民主,在哪些地方没有顾到民众利益,以致脱离了群众,而造成群众对政府的反抗”(127)林伯渠、高自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便函——环县事变问题》(1940年6月8号),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根据这一指示,马锡五带领分区10多名干部在环县与当地干部一起组成工作团。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工作团共召开12次乡政务委员会会议、5次支干会、8次新行政村群众大会、12次自然村行政大会(128)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工作谈话记录》(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并在各乡村张贴安抚群众的告示,声明:“政府将此次事变的真相向群众说明,一切罪恶由赵匪与伪县长刘谦负责,与群众无关,对群众受赵匪的强迫与欺骗,一律宽恕,所有附和者,皆不加追究,争取自卫军最快回家,安定生活”(129)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这些公开声明强调不追究普通群众责任,对安抚群众起到了重要作用。边区政府还责令环县政府作出自我批评,要求环县政府“在自己的全盘工作上有彻底的检查,有彻底的纠正,并向人民执行自我批评,不然则无法转变环县的严重情况”(130)陕甘宁边区政府:《深刻认识环县事变真正原因、急切转变存在着的严重情况》(1940年5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因此,环县政府在处理善后过程中向群众公开承认在征粮、征兵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分别释放和归还的方式,尽力做到“征粮不当政府归还,征兵不适者送回”(131)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并对过去叛徒家属、财产处理不当等情况加以审查纠正。边区政府强调:“现在的问题,是要去听群众的话,拿群众给我们的法宝来团结群众,来转变环县的严重情况”(132)陕甘宁边区政府:《深刻认识环县事变真正原因、急切转变存在着的严重情况》(1940年5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通过以上政策可以看出,中共地方政权不仅对参与事变的群众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及时进行了反思,坚定不移地团结群众。
边区政府还利用集会、节日等时机进行宣传动员,将安抚群众作为重建乡村政权的重要工作。马锡五在群众过元宵节和闹社火期间,一方面向群众拆穿刘谦和赵老五的造谣与阴谋,一方面详细宣讲边区政府对此次事变的态度和处理意见,“群众印象极好,皆表满意”(133)陕甘宁边区政府:《庆环分区专员马锡五同志在党政联席会上的报告》(1940年3月6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70。。工作团以召开乡民、村民大会的形式向群众说明此次事变的真相,让群众了解后不再听信赵老五等匪徒的谣言与欺骗。为了让外逃群众安心返乡,工作团采取写信和亲朋邻里间口头联络的方式,对逃跑在外的群众收容救济。工作团还严格规定,禁止干部在群众家中吃饭不给钱,干部要以解决群众困难为前提,使“一切动员工作,把握住阶级立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134)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通过努力,大部分流落在外的群众安心返乡。到1940年4月初,被赵老五煽惑及被迫逃跑的百余家群众已“争取回八十余家”(135)庆环分区:《环县政府三月至四月十日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并开始进行春耕生产。
为安定民心和减轻群众在事变中的财产损失,马锡五向边区政府建议,在平定赵老五叛乱中缴获的财物,属于赵老五抢掠群众的财物“退还受害群众”,其他财物与所余牲口“救济没牲畜及贫穷者群众”(136)马锡五:《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专员公署谨将消灭赵匪概况及环县事变的经验与教训赉就具文谨呈》(1940年3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边区政府对此表示同意并特别强调:“对于匪首及其叛变的主犯,没收他们财产的时候,务要非常慎重,决不可滥行没收,以至脱离群众,或影响到不能争取次要分子。非是真正匪首及主要叛变首领,绝不应没收;甚至没收匪首与主要分子的财产,亦应照顾到他家中之兄弟父母子女等,如家中父母兄弟子女并不参加为匪与组织叛变,亦可只没收其本人的。如果以前没收错了,现在还应交还”(137)林伯渠、高自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便函——对剿匪后的善后办法》(1940年4月9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根据边区政府的指示,工作团将取保人员及从犯分别释放并归还财物(138)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边区政府在处理善后问题时采取了比以往处理同类事件更为宽大的政策。
在环县基层政权重建过程中,针对存在“两面人”的严重状况,边区政府要求陇东特委在环县进行审查,“清洗一切坏分子,特别注意暗藏分子及脱离群众的蜕化分子,以保证党的组织、政权机关、地方部队以及群众团体之纯洁与巩固”(139)《边区党委对陇东工作的指示》(1940年4月1日),《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文件汇集(1940—1941年)》,1994年印行,第47—48页。,“干部的审查必须彻底进行,多方考察,对不可靠的干部,坚决地予以洗刷”(140)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宁可短缺也不能继续留任。在这次事变中被迫组织和参与事变的干部有73人之多,对这些干部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对直接参与活动自卫军叛变的“两面人”,予以严肃处理(141)杨玉亭:《为呈报本县赵匪肆扰自卫军部分叛变情况由》(1940年2月23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对阶级与社会成分不良、日常工作消极以及同情土匪的人进行清理,先后清理了9名乡政府干部、9名行政干部(142)(中共) 环县政府:《一九四零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
边区政府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配备干部,将健全组织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力争1940年4月底以前恢复环县群众和政府机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43)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事变中有许多党员干部牺牲,导致全县区乡干部缺乏,因此提拔和补充乡村干部是善后的重要工作。边区政府提出:(1)对于在事变前坚持与敌斗争、在事变中立场坚定的干部和群众予以奖励和重用;(2)在事变后,积极参加善后重建组织工作的干部和群众作为提拔对象给予重用;(3)大胆提拔工作积极、与群众建立起密切联系以及有威信的新干部到各级领导机关中工作。在边区政府“只有彻底转变干部政策,才能真正地达到接近群众,面向群众的目的”(144)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转变环县工作给马专员的指示信》(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陕甘宁边区政府:《复环县呈报该县四五六等三个月工作情形指令转饬遵照由》(1940年7月30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的总要求下,环县政府共提拔正副乡长12人、委员15人、乡政府秘书3人、村主任27人、代表60人(145)(中共)环县政府:《一九四零年四、五、六三个月工作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2。。
通过剿匪、安抚群众、审查和配备干部等工作,基本健全了全县各区、乡的基层组织。1940年4月成立了隶属边区政权的甜水区公署,建立了6个乡政府、15个行政村,提拔乡村干部54名,区乡政权得以恢复(146)庆环分区:《环县政府三月至四月十日报告》(1940年),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新成立的中共甜水堡区委,由县委统战部部长张镜如担任书记兼区长,使长期游离在外的甜水堡地区归属陕甘宁边区(147)《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环县组织史资料》,第59、85页。。4月,环县事变发生的重点区域——环城、洪德、车道、虎洞、耿湾5个区均完成了干部配备,使遭受事变严重打击的区乡组织很快又开始了工作,乡村秩序逐渐恢复。
五、结 语
环县事变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第一次反共磨擦期间发生的一次罕见的自卫军与群众哗变事件。纵观事变发生经过,“不是单纯的土匪骚动,是顽固分子有计划的阴谋”,也是自陇东磨擦开始后,甘肃省政府奉令执行国民党中央“溶共、防共、限共”政策的体现。“两面人”的存在以及环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增加了中共环县地方政权对土匪与会党控制的乡村社会治理的难度,最终酿成事变。这次事变是甘肃省政府有意拉拢、扶持环县政治土匪赵老五,经国民党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策划,国民党环县县长刘谦具体实施的一次试图重建国民党环县政权,伺机赶走中共环县政权的阴谋活动,其企图是“执行消灭八路军、共产党及边区的具体政策”(148)陕甘宁边区政府:《环县事变》(1940年2月),陕西省档案馆藏,档案号2-1-325。。事变后,边区政府立即安排善后等工作,一方面布置清剿被国民党环县政府操控的土匪赵老五,一方面派工作团前往环县各区整顿组织、安定群众,进行深刻的自我检讨,逐渐恢复了涉事乡村的基层政权。
环县事变是全面抗战大背景下国共关系在基层政权的一个缩影。虽然国共两党形成了合作的局面,但合作中有斗争,甚至表现得十分尖锐。中共力量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蒋介石和国民党的不安,专门详细调查中共在地方政权的表现与发展状况。国民党一些地方官员也表现出某种担忧,称“国共两党之不能永久合作,凡稍知内幕者无不明瞭”(149)施奎龄:《关于陇东纠纷应力使其地方化严重化致甘肃省政府签呈》(1939年2月15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1-46。。因国民党上层的担忧而出台的各种遏制措施,国民党地方政权都积极执行。为了争夺地方权力和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国共双方采取多种办法争取地方士绅和群众的支持。赵老五盘踞环县多年,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中共政权也曾试图争取,如马锡五所言:“环之边界有赵匪盘踞多年……赵匪自我们开辟这里后,一贯对我们反动,虽采取各种方法争取,始终无效”(150)马锡五:《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专员公署谨将消灭赵匪概况及环县事变的经验与教训赉就具文谨呈》(1940年3月22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5-4-14-101。。这股势力最终被国民党政权所操控,并利用其对环县群众的威慑力,不仅重建了环县政府,而且在中共政权比较薄弱的地区推行保甲制度,遏制中共力量的发展。环县事变发生后,中共方面只动用了警备第2团和独立第5营的兵力,就把国民党环县政府赶出了边区,且没有越界继续追剿,国民党方面亦未动用驻在环县周边的国民党军队给予援助。因此,1939年至1940年虽然国民党制造了比较激烈的军事磨擦,国共双方在舆论上相互指责,但在处理矛盾与冲突时均表现出一定的克制,并极力使其地方化,交由地方政府处理。中共从抗日大局出发,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赢得了群众和中间势力的支持。对于国民党而言,环县事变只是其“限共”“反共”的一次小规模预演,国民党甘肃省地方当局没有占到丝毫便宜,不得不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