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打造高能级绿色能源城正当其时
2023-01-08颜小将
颜小将
绿色能源是指温室气体和污染物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等。随着绿色能源技术不断进步,市场发展壮大,人类能源消费结构已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绿色能源发展道路逐渐成为共识。近年来,台州市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落实“30·60”双碳目标,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正逐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乃至国家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城市。
一、台州绿色能源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绿色能源装机容量比重快速提升。2021年,台州市电源装机容量1532.45万千瓦。其中绿色能源主要有核电装机25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27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44万千瓦,还有部分水电、风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市发电总装机容量52.2%,煤电装机容量占比已从2015年的80.7%降至2021年的47.8%。
绿色能源城市影响力不断彰显。2021年度,台州市发电量719.98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为397.26亿千瓦时,仅占总发电量的55%,多余电力向外输出。这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在当前“碳中和”行动的推动下,长三角核电、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等绿电需求不断扩大,台州市绿电尤其是核电的输出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城市群的减碳做出了积极贡献。
绿色能源城雏形显现。近年来,台州市能源发展布局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能源供应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建成“三基地(三门湾核电基地、抽水蓄能电站基地、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四张网(电网、气网、油网、热网)”的能源布局,绿色能源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台州建设高能级绿色能源城优势凸显
绿色能源资源禀赋优越。依据浙江省电业公司统一测算得到的地市新能源可开发量评估结果,台州市风、光新能源经济可开发量约为8830MW。其中,风电经济可开发量为4100MW,光伏经济可开发量为4730MW。台州市还拥有优良的核电场址,以及天台、仙居、三门等多处优良的抽水蓄能电站场址。台州市海域空间广阔,海水制氢、潮汐发电的优势也十分凸显。
绿色能源项目储备丰富。根据相关规划摸排,“十四五”期间,台州市绿色能源潜在项目众多,包括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生物质发电、核电、抽水蓄能、氢能、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天然气等。
绿色能源技术领先。三门核电一期工程设计创新74项,电站关键性能全面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核电机组水平。温岭江厦潮光互补智能光伏发电项目填补国内潮光互补发电空白。大陈岛海风消纳(柔性低频、氢电耦合)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于2022年6月建成后将打造国际领先的国产化PEM制氢技术,实现不稳定新能源制氢的能量管理、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技术突破。
三、打造高能级绿色能源城正当其时
在当前“碳中和”行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台州市绿色能源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十四五”时期,台州市海上风电预期新增或开工装机规模及期末装机容量总规模,将从“十三五”期末装机为零直接跃居浙江省第一;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预期将跃居全省第一,且期末装机总规模预期将从现状的全省第七,跃居全省第三;三门核电二期、天台抽水蓄能等一批重大绿色能源项目陆续推进。“十四五”期末,台州市电源装机容量预期将达到1861万千瓦。今后一段时期,台州市绿色能源产业将迎来一轮规模化、跨越式的大发展。为此,台州市要牢牢把握“十四五”时期的新机遇新挑战,发挥优势、主动求变,加快打造高能级绿色能源城。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资源统筹。充分考虑台州市绿色能源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制订出台绿色能源城建设中长期规划。绿色能源资源是台州市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尤其要加强保护、高效开发。要对台州市海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场址、核电场址进一步梳理,摸清底数、科学布局。要加强分类指导、理清属性,该政府统筹的就加强统筹,该市场化的就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发。
打造全产业链,加强产业集聚。发挥台州市绿色能源资源充足的优势,依托绿色能源应用端项目建设的需求,加快培育集聚绿色能源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运营服务等产业环节,促进绿色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谋划若干绿色能源装备制造专业园区生产基地,加大绿色能源装备制造招引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代表性龙头企业,加强海上风电、光伏组件、核电设备、氢能等配套部件供应能力,不断提高产品和装备本地配套率,在产业链各环节分别形成相当程度的衔接。
坚持多元开发,加强协同推进。积极推进绿色能源项目建设,促进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核电、抽水蓄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各类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充分考虑各类绿色能源不同的特性,努力克服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和间歇性,不断增强能源项目和电网建设的闭环衔接。尤其要推动电源本体工程—电源接网工程—储能项目工程—智能化服务的“同步规划、同步核准、同步投运”,不断提高绿色能源发电消纳水平。推动绿色能源与农业、渔业、交通、建筑等不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推动高端发展,加强改革创新。推进一批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如大陈岛海风消纳(柔性低频、氢电耦合)、中核三门 200MW 渔光互补、天台抽水蓄能、三门核电二期等。吸引央企加大绿色能源研发投入,强化绿色能源前沿技术研究,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强能源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发展,促进能源系统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优势,力争在天然气、电力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和市场,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绿色能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