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纤维融冰路面设计研究

2023-01-08张绍权

交通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融冰热线铺设

张绍权

(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河北唐山 063000)

0 引言

为解决路段出现的大面积冰雪问题,可以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情况设计碳纤维融冰路面,在有效时间内通过加热碳纤维发热线,快速融化路面上的冰雪,恢复公路的路用性能。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工程全长106.6km,公路建设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冰雪多的地区。在每年12月份~次年2月份,公路工程部分路段出现极端气候,气温在-10℃左右,造成路面结冰严重,对车辆安全通行构成极大威胁。为解决冬季路面安全通行问题,本工程设计融冰路面,在试验路段铺设碳纤维发热线,利用碳纤维发热功能快速融化冰雪,增强路面抗凝冻性能。

2 碳纤维融冰路面设计与应用

2.1 融冰路面设计方法

2.1.1 碳纤维发热线规格

(1)碳纤维发热线的三种绝缘材料分别为PVC、硅橡胶、氟塑料,三种绝缘材料各自有优缺点[1]。本工程在考虑碳纤维外皮材料耐热性、经济性和发热效果因素的基础上,选用硅橡胶材料作为发热线外皮。

(2)碳纤维发热线规格以丝束数量作为区分标准,单位为K,表示1 000根。常见的发热线规格为12K、24K、36K、60K,对应的电阻值分别为35Ω/m、17Ω/m、11Ω/m、7Ω/m。本工程在融冰路面设计中选用36K碳纤维发热线规格。

2.1.2 碳纤维发热线布设

(1)沿路线横条状布设碳纤维发热线,对发热线布设间距进行室内试验:在碳纤维发热线间距别在5cm、8cm、10cm时,表面升温速率分别为0.0325℃/min、0.0242℃/min、0.0208℃/min[2]。碳纤维间距越小,升温速率越快。但是在实际的路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碳纤维铺装难度,以及融冰路面建设成本等因素,所以本工程的碳纤维发热线间距确定为10cm。

(2)在确定碳纤维发热线布设层位时进行试验,分别在三个不同层位布设碳纤维,对比分析表面升温速率。试验包括:

方案一,将碳纤维加热线埋设到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在钢筋网上绑扎固定,碳纤维与顶面相距14cm[3];

方案二,将碳纤维加热线埋设到铺装层与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之间,碳纤维与顶面相距10cm;

方案三,将碳纤维加热线埋设到上面层与下面层之间,碳纤维与顶面相距4cm。

试验结果证实,表面升温速率从高到低的布设方案为方案三、方案二、方案一。为此,本工程选择方案三中的布设层面,合理控制碳纤维发热线的布设深度。

2.1.3 碳纤维发热线铺设方式

碳纤维发热线铺设方式主要包括铺设发热格栅和刻槽两种方式[4]。在发热格栅铺设中,需要铺筑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压实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将碳纤维格栅铺设在下面层上,再摊铺和碾压上面层沥青混凝土;在刻槽法中,只需要按照布设规划的线槽位置,对已经施工完毕的下面层凿刻,将碳纤维发热线铺设到线槽内,再喷洒黏结剂,用于固定碳纤维。本工程在考虑到铺装层厚度、施工难度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刻槽方式铺设碳纤维发热线。

2.1.4 融冰路面铺设功率

对融冰路面铺设功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当铺装功率分别在200W/㎡、400W/㎡、600W/㎡、800W/㎡、1000W/㎡时,电缆温度分别为18.6℃、38.7℃、58.9℃、79.0℃、99.1℃。由于碳纤维发热垫温度超过45℃后会降低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铺装功率越大融冰路面运行成本越高,所以本工程铺设功率确定为400W/㎡。

2.1.5 碳纤维发热线电路连接

碳纤维发热线可以选择串联、并联两种连接方式。其中,串联接头少、铺装难度低,但是温度传递呈衰减状态,且某一部位出现损坏会直接影响整体线路发生故障[5];并联的每个线路回路为独立运行,保证路面发热均匀,融冰效果较好。为此,本工程采用并联方式连接碳纤维发热线。

2.1.6 铺装分区

由于碳纤维融冰路面铺设面积较大,所以在路面设计中采用铺装分区设计方式,将路面划分为若干个独立模块,各模块独立启动电压,避免瞬间启动电压过大造成线路短路。

2.2 碳纤维融冰路面有限元模型分析

2.2.1 建立室内试验仿真模型

在考虑外界环境条件、混凝土路面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室内试验仿真模型,为优化碳纤维融冰路面设计提供依据。

(1)模型设定。室内试验混凝土试件的横向、纵向、厚度尺寸分别为60cm、40cm、20cm;假设融冰路面通电后,结构内部温度随着时间增长而不断变化,直到温度达到融冰化雪温度;采用瞬态分析法分析试件温度场变化,建立试件结构三维模型。

(2)条件设定。设定各结构层中的初始温度为恒定温度,试验温度分别为0℃、-5℃、-10℃,对每个试验温度各试验5次;设定碳纤维发热线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功率为35W/m,不考虑风力作用对温度场的影响,根据综合换热系数计算辐射换热数值。

(3)热物性参数设定。设定融冰路面的各结构层材料为均质材料,参数固定。上面层沥青混凝土密度为2 389kg/m³,导热系数为1W/(m·℃),比热容为1100J/(kg·℃);下面层沥青混凝土密度为2 406kg/m³,导热系数为1W/(m·℃),比热容为1 080J/(kg·℃);水泥混凝土密度为2501kg/m³,导热系数为2.35W/(m·℃),比热容为1 250J/(kg·℃)。

2.2.2 融冰路面模型计算

利用仿真模型对碳纤维融冰效果进行分析,为不同环境条件的碳纤维铺设方案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1)采用常规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0mm+沥青混凝土中面层50m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80m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50mm+级配碎石底基层200mm+路基填料800mm。根据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建立有限元模型[9]。

(2)在不同的风速条件下,沥青路面综合换热系数也会不同,本工程仅针对1~5级风速等级下的融冰化雪效果进行研究[10];在碳纤维铺装功率相同的条件下,风速为1~2级时的热交换散失热量值相差较小,风速为3~5级时的热交换散失热量值相差较大;在碳纤维铺装功率增大时,融冰路面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会缩短,因风速造成的热交换散失热量值也会随之减小,所以在融冰路面设计中要适当提高碳纤维铺设功率[11]。

(3)建立融冰路面温度场模型,环境温度分别为-5℃、-10℃、-15℃、-20℃、-25℃、-30℃,通过模型分析判断碳纤维预热时间;融冰路面的表面温度达到2~3℃才能融化冰雪,在外界风速为1级且铺装功率为350W/㎡的条件下,当环境温度为-5℃时的路面预热时长为2h,当环境温度为-30℃时的路面预热时长为10h。

(4)碳纤维发热线的直径不小于6mm,铺设间距要控制在发热线直径6倍以上;在研究碳纤维发热铺设间距时,分别选取5cm、7cm、10cm、12cm,根据温度场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碳纤维发热线间距超过10cm时,路面温差超过2℃,判定为温度不均匀分布。故此,在碳纤维铺设设计中要将发热线布设间距控制在10cm以内。

(5)根据试验研究表明,在路面结冰前期,提早开启加热比结冰后开启加热的融冰效果好[12];在融冰路面设计中,要安装凝冰预警传感器,提前1~2h预警加热,提高融冰效果。根据温度场模型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力等级条件下,2h内碳纤维发热线的铺装功率与铺设间距。当环境温度小于-10℃时,功率耗电量增大,投入电力成本较高且融冰效果不佳。所以,在环境温度为-10℃以下的路面不建议铺装碳纤维;当环境温度小于-15℃时,碳纤维融冰路面适用于桥面段、隧道口、道路阴面等局部部位铺设;

(6)为提高碳纤维发热线的融冰效果,可以在混凝土面层与垫层结构中增加隔热层,当铺装功率设计为350W/㎡时,增设隔热层的融冰路面在1.5h左右便可以达到路面融冰的温度要求,有效减少发热线向基层传递的热量损失[12]。

2.3 融冰路面施工工艺

根据上述融冰路面设计方案组织开展碳纤维发热线的铺装施工,施工工艺流程为:划线→刻槽→清槽→布设电缆→清理路面→喷洒黏结剂→上面层施工[6]。

2.3.1 划线刻槽

(1)根据设计图纸,用钢卷尺和红油漆划出刻槽的具体位置;采用切割机,按照刻槽红线切槽。

(2)Ⅰ类槽深为10mm,宽为5mm,总长3 600m;施工人员操作切割机,推进速度保持在2.5m/min。刻槽过程中及时润湿刀片,槽与槽之间相距10cm,保证槽宽均匀。

(3)Ⅱ类槽用切割机按照槽轮廓切割,槽宽80mm;再用电镐凿刻,凿出20mm;清理槽内混合料,保证槽内无杂质。

(4)Ⅲ类槽是在护栏上预留的穿线孔位置用电镐凿出电缆槽,穿线孔间距为1m,每间隔1m划出一道,深为2cm[7]。

2.3.2 碳纤维铺设

(1)在碳纤维发热线铺设前固定K型接头,采用线卡或钢钉固定,要求K型接头对准槽位。

(2)展开成卷的碳纤维发热线,在凹槽内拉直固定发热线,不允许出现发热线打结问题,保证发热线完全嵌入凹槽内。

(3)用木棍、小锤等工具,将碳纤维发热线按压到凹槽内,使发热线表层与凹槽顶面保持3~5mm的距离;采用线卡固定发热线,避免发热线翘起。

(4)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确定冷线布设,小于K型接头处预留出2.5m冷线长度,让冷线通过刻槽引出路面外;对冷线引出困难的部位,要直接到排水沟上方水泥板上刻槽,保证冷线引出桥面[13]。在实际施工中,预留穿线孔的位置偏高,需要调整孔位,避免上面层施工时破坏裸露在外的冷线。在预留孔处采取加固措施,对冷线位置进行固定,尽量嵌入凹槽内。

(5)在铺设完碳纤维发热线后,要对碳纤维发热线采取保护措施,尽量禁止车辆通行,待上层面铺筑之后再开放交通[14]。

2.3.3喷洒黏结剂

在碳纤维发热线铺设后清理路面杂物,清理后向下面层表面、凹槽喷洒黏结剂,在槽内固定发热线;在摊铺上面层前,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辆只能在碳纤维发热线铺设范围内行驶,易破坏碳纤维发热线与凹槽黏结的稳固性,为此尽量在下面层表面清理后铺筑上面层[8]。

2.3.4 上面层施工

(1)在上面层摊铺作业中,跟踪检查摊铺机是否卷起碳纤维发热线。因摊铺机无法靠近护栏摊铺,所以本工程采用人工布料的方式对K型接头部位进行混合料摊铺。

(2)在上面碾压时检查碳纤维发热线的K型接头是否裸露出上面层;待施工完毕后钻芯取样时,要尽量避开碳纤维发热线铺设范围内取样。

(3)在工程碳纤维融冰路面铺设后,检测各模块的发热线电阻,实测结果显示都在24Ω左右,表明上面层施工未对发热线造成损坏。

3 结语

本工程在考虑碳纤维外皮材料耐热性、经济性和发热效果因素的基础上,选用硅橡胶材料作为发热线外皮。并联的每个线路回路为独立运行,保证路面发热均匀,融冰效果较好,为此本工程采用并联方式连接碳纤维发热线。碳纤维发热线的铺装施工工艺流程为:划线→刻槽→清槽→布设电缆→清理路面→喷洒黏结剂→上面层施工。

在碳纤维融冰路面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路面融冰速率、路面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碳纤维加热线的选取规格、布设方式和铺设方案,保证融冰路面建设具备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在融冰路面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把控好各个施工作业环节,提高融冰路面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融冰热线铺设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96365健康热线 有问必答 有求必应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一种新型融冰接地隔离开关研究与应用
新型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试验分析研究
沥青混凝土道路铺设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交流融冰方法在粤北山区的应用研究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