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访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

2023-01-08张娟

中国民政 2022年8期
关键词:救助总书记

☉ 本刊记者 张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社会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的制度安排,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息息相关。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等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的重大意义?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抓好贯彻落实?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方面有什么新举措?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

记者: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针对需求精准施策、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您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代社会救助工作的重大意义?

刘喜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救助的根本属性,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民生情怀,要求我们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困难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这是对社会救助根本属性的深刻诠释,是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鞭策鼓舞。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社会救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作用,切实担负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救助的目标任务,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宏观谋划,又是对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部署和要求,是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紧紧围绕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谋划、研究、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深化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信息聚合、资源统筹、高效便捷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救助的重点举措,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规划了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我们要深刻理解“精准”和“兜底”的深刻涵义、内在要求,“兜住底”要求我们必须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兜准底”要求我们必须精准确定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把宝贵的救助资金和帮扶资源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上;“兜好底”要求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确定低保等救助保障标准,确保既不超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能使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记者:如您所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民政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

刘喜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救助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砥砺奋进,全力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决策部署,细化各项政策举措,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化改革不是重建制度,而是要聚焦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比如收入财产的科学核算、救助对象的精准认定、救助政策的衔接联动、救助程序的规范优化等,用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加快形成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各地已经出台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具体措施,当前的重点是要抓好落实。

二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完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拓展平台功能应用,建立与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全面开展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认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政策。健全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监测预警、分类救助、综合帮扶等工作机制。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三是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有关制度规定,进一步规范优化审核确认程序,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全面实施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单人保”政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等,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充分发挥基本生活救助制度的兜底作用。加快推进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城乡统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持有居住证人员在常住地申办低保。健全低保等救助标准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四是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制度。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地、居住地限制,推动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完善和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政策,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备用金作用,持续提高临时救助制度可及性和救助时效性。及时了解掌握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指导相关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应对举措,对因疫因灾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明确服务类救助供给主体、对象范围、服务内容、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等,推动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规范热线值守,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五是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牵头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民政部门的职责。民政部门承担起“牵头”的责任,需要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在“统筹”资源上做文章。通过救助对象的统一认定、动态监测、信息共享等,凝聚救助合力。健全完善社会救助部门协调机制,特别要发挥好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统筹兼顾,加强政策有效衔接,形成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合力。

记者:去年以来,各地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民政部门将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

刘喜堂:近日,民政部印发了《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并召开全国民政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就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总的看,今年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推进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把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中央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对照职责任务,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驰而不息抓好各项任务的细化落实,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措施。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并按照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调整优化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审核确认办法和程序,科学认定救助对象。推进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统筹发展,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三是动态监测预警农村低收入人口。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继续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数据比对,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指导地方做好摸排核实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易返贫致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等农村低保边缘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落实“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做到不脱保、不漏保,有效防止返贫和新的致贫。

四是有效衔接民政领域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统筹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民政部定点帮扶县。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村级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坚持和完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机制,指导各地动员引导慈善组织在宗旨和业务范围内依法开展支持乡村振兴的慈善项目。加快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和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记者:“人情保”“关系保”是社会救助工作中的“顽疾”,民政部在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刘喜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要求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从2018年起,民政部党组、驻部纪检监察组连续三年部署开展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2021年部党组又持续开展了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通过集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为全面完成兜底脱贫任务提供了坚强保障。当前,个别地方仍存在“人情保”“关系保”、吃拿卡要、贪污侵占等违纪违法现象。为继续整治社会救助领域不正之风,民政部近日印发《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22-2025年)》及《2022年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治理重点工作安排》,就相关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社会救助综合治理重点围绕三方面开展整治:一是持续整治社会救助领域腐败问题,包括持续纠治“人情保”“关系保”等社会救助领域违规违纪行为,坚决遏制社会救助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救助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预防惩治社会救助领域吃拿卡要、暗箱操作等违规违纪行为等。二是持续整顿社会救助领域作风问题,包括重点防范“漏保”问题,坚决纠正社会救助工作中敷衍塞责、拖延刁难等问题,以及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公示公开。三是积极化解社会救助领域信访矛盾,包括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加大问题线索查办督办力度等。今年将集中力量抓好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促落实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规范做好低保等救助信息公示公开、严格落实经办人员近亲属申请社会救助备案制度、探索开展社会救助数字监督、化解社会救助领域重点信访案件等。通过社会救助综合治理,严肃惩治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吃拿卡要、挪用贪占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守护好困难群众的每一笔“救助款”、每一分“保命钱”,确保低保等各项救助政策公开公平、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救助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救助小猫
总书记心系千万家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水下救助抢险
三任总书记哀悼105岁老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