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土壤环境监测中的质量控制

2023-01-08

四川建材 2022年8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环境监测污染

唐 宇

(四川省天晟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1 土壤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意义

在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治理的发展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治理全过程监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高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土壤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实际指导作用。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管理的后期,不可避免地要收集和处理大量与土壤探测有关的数据。深入开展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数据的科学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保证监测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使监测数据和信息能够真实反映监测目标区整个土壤的实际质量,进而为后期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管理提供可靠的监测依据[1]。

2 土壤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不足

2.1 监测评价缺乏科学性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许多地区的土壤环境监测综合评价不够全面。比如,在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中,许多地区公布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只是一个平均值,然而这个值并不能反映一个地区土壤污染的真实情况。因此,往往公布的质量数据与该地区土壤质量的真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实际差距。这种特殊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监测技术人员在实践过程中监测时序安排不合理,监测进度存在较长的数据缺口,无法及时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分析信息造成的[1]。

2.2 监测网络不完善

现阶段,许多地区在开展土壤环境综合监测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善的土壤监测体系。因此,重复监测和大量浪费土壤环境监测统计数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受此影响,土壤环境综合监测系统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但监测工作量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反而明显下降,这直接影响到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

2.3 采样不全面

在土壤环境信息监测与管理过程中,必须进行随机抽样,这也是保证监测人员及时获取相关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土壤环境监测数据获取信息量的不确定性主要受随机自动采样的影响,在随机采样过程中,各个监测环节的采样会对最终监测数据获取的信息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理过程中,由于数据采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素质较差,或者土壤监测管理设备不齐全,数据采集不够全面,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

3 土壤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策略

3.1 做足前期准备

针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关主管部门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具体来说,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土壤质量监测实施方案。鉴于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前期的工作,要根据重点监测目标区土壤质量监测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监测力量,制定监测方案,要充分明确每个关键环节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明确关键环节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具体要求。通过完善合理的土壤监测实施方案,为后期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明确的工作指导,进而有序实施,促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前期工作有序顺利开展[2]。

3.2 科学布设监测点

目前,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线布局管理中,监测管理工业网的测量管线布局管理的设计和应用方法主要分为三类:模式测量管线统计法、模式监测设计经验法和管道布置设计经验法。其中经验设计法是管道布置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建立综合地理监测信息联系网时,要考虑长期监测发展战略,全面优化综合监测布局,包括综合地理监测,中低至高浓度区综合地理监测和高浓度区综合地理监测,在建设不同的综合监测点时,分别设置一定数量的小比例尺和大比例尺综合地理监测信息网建设点。在不同土壤污染源区,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污染源控制点。此外,在一些人口相对较多或目前土壤污染治理形势可能比较严峻的偏远地区,还应控制和增加每个需要同时设置的下风和上风污染监测点的数量,要根据相应要求,适当控制和增加每个源污染监测点的布点数量,根据土壤污染治理的实际情况,可同时采用不同的源分布方式[3]。

3.3 做好采样工作

针对土壤环境采样监测的深入发展,技术人员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套相应的土壤采样和采种方法。具体来说,采样和采种方法主要有直接混合采样法、富集混合采样法、溶液采样吸收法、滤料法和堵流采样法,在采样方法的选择过程中,主要根据不同的监测条件选择不同的采样方法。其中,监测土壤含水量较高时,一般可选择直接混合采样法;当监测土壤含水量较低时,一般可间接选择富集混合采样法。也就是说,在土壤溶液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自动监测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选择土壤溶液自动吸收法。在监测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先用少量四氯甲苯汞磺酸盐试剂吸收溶液,再进行浓度监测。

3.4 采样、制样的质量控制与保证

3.4.1 样品数量及其布点方式

在土壤环境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对采样、制样环节的质量保障以及控制力度对于环境治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会直接影响后续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工作进行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地按照等量、随机的原则来对样品数的具体容量以及采样的具体地点进行合理设置。随着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在对采样点进行设置的过程当中,已经发展出了三种方式,具体包括系统随机、分块随机、简单随机。在样品采集工作开展时,根据各个阶段工作内容可将其分为前期、正式、补充采样三大阶段。在监测工作实际进行的时候,其相应的监测单位面积比较小,那么现场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进行相应的采样工作。除此之外,在进行样品批量采集以及样品采样点设置布设的整个过程当中都还需要严格地遵守《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等样品相关的技术规定以及要求[5]。

3.4.2 样品质量控制

在样品采集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必须委派相应的工作人员前往土壤环境监测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工作,并且结合调查的最终结果,合理地选择采样时段以及采样点。然后以相关数据作为依据,构建企业更加完善的采样方案计划。同时,在实际工作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必须按照规定中的具体要求来对采样的数量以及位置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尽可能地避免样品在采集的过程当中遭受污染。样品采集完毕之后,现场工作人员还需要详细地记录采样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3.4.3 样品运输制备的质量保障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对样品进行精确的化学分析必须在实验室当中进行。因此,需要把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储藏,并且将其运输到实验室当中。在储藏以及运输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地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如果样品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运输到实验室当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储存。而在样品制备的时候,具体的制备程序为:样品风干—粗磨—细磨—分装。要想使得样品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在实验室内部需要分别设立磨样室以及风干室。在对样品进行分装的过程中,应使用一些清洁消毒后的工具对其进行相应的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方位地避免在分装工作进行时样品出现污染。而分装袋可以选择具塞无色聚乙烯塑料瓶、具塞磨口玻璃瓶等[5]。当样品制备完毕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和质量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核查,并且在交接单上进行签字确认工作。在这些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把土壤和相应的土壤标签放在一起。而对一些具有挥发性或者是半挥发性的有机物来说,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制备工作。

3.5 针对无机污染的相关修复措施

在土壤污染的过程中,通常是重金属污染以及一些“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在对污染的土壤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生物环境技术通过对土壤中的植物和相关微生物的作用,降低土壤中的金属含量和金属对土壤的毒性,再通过酶促反应,利用降解酶等酶系统,对土壤中的金属进行作用,使金属的某些属性发生改变,通过相关的分解和降解等技术,对土壤中的金属进行固定,降低金属的活动度,避免周围其他的土壤也受到污染和危害,实现对土壤的保护。

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中的利用,通过对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以及相关的植物等进行共同的作用和治理,确保金属的毒性得到降低,金属能够被固定,使其不能再污染其他的土壤。在对白色垃圾进行处理和治理的过程中,利用酶等技术,对塑料等进行定点的降解,可以缓解土壤的降解压力。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保证了土壤环境和结构稳定,这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土壤的质量,对于降低水土流失有重要的作用。

3.6 针对有机污染物的土壤修复措施

在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土壤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对土壤的具体类型、受污染的状态以及相关的土壤特点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制定出相关的土壤修复方案。在目前的有机污染过程中,运用较多的就是生物分解技术以及化学治理手段。土壤有机污染中,绝大部分的污染是由于有机化合物使用过多,例如农作物的驱虫、生长过程中使用到的有机物,在使用初期其目的是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过多地使用则会对土壤产生危害,因此,可以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检测,找出其中的污染物以及污染元素,找出相对应缓解的物品,对其进行中和;其次,对于肥料过多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可以分析肥料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在土壤中释放对这些污染物的相关微生物进行分解。在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的过程中,也要对土壤进行一定的修复,通过对土壤有利的微生物,对土壤进行维护,改变环境状况,修复受到破坏的土壤。这样一来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通过各种微生物的利用,从内到外地改善土壤环境。相关的环境部门也要制定出相关的土壤保护措施,对肥料的使用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使用进行明确的规定,为土壤保护提供相关的制度支持[3]。

4 结 语

近几年,我国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相关管理部门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土壤质量安全保证和土壤质量风险控制两项工作仍然是土壤监测管理工作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应时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全面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提升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质量,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能及时、准确、全面、有效地反映土壤环境监测质量发展状况,得出客观的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规划和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ID:013598]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环境监测污染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