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农村智能化养老模式探究

2023-01-07武传奇

黑龙江科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江苏养老智能化

武传奇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00)

2022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苏农村养老院智能化空间设计策略研究”(2022SJYB1370)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正逐步从生存保障向提高生活质量方向转变,消费观念正逐步从日常必需向享受发展方向转变,社会角色正逐步从接受照顾向追求智能化养老方向转变,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农村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 江苏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江苏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为1 850.53万,占全省总人口比例的21.84%。从2020年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口变化情况来看,江苏省老年人口总量继续呈增长态势,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较上年同期增加19.64万人,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十四五”时期,预测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6%。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与第六次相比,江苏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5.8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5.32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量达到288万,占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了15%。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省有百岁老人7 763人,比上年增加了1 088人。根据人口普查相关数据进行测算,江苏农村老年人口会比城市老年人口多出约20%,农村“未备先老”“未富先老”问题较为突出。

2 江苏农村养老模式现状

2.1 家庭养老占据主导地位

通过不断走访进行抽样调查发现,90%左右的老年人具有“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土、不离乡情”的养老情怀,普遍以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模式是我国农村最基本、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子女“孝”的一种体现,要敬重老人、赡养老人、在精神上安慰老人。苏北与苏南经济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只身外出打工,使得苏北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子女不在老人身边,老人得不到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安慰,身心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2.2 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模式不改善

江苏有950余家农村养老机构,10万多张床位,由于部分机构只接收“五保”老人,入住率不是很高,导致资源浪费,很多农村空巢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缺少专业照护。从实际情况看,农村机构养老服务还无法取代家庭养老模式,其原因如下:(1)农村老人思想较为传统,认为只有无子女的老人才会选择去养老机构;(2)从农村养老机构的经营模式来看,农村老人选择养老机构不需要高额支出,但养老机构在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尚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合理需求。

2.3 农村个人养老存在必然性

江苏农村能够自理的老人基本都会选择个人养老模式,因为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与年轻人不同,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分歧,若老年人无特殊需求,还是会以个人养老模式为主。农村中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耕种等方式获取生活保障,可以在社交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但个人养老也存在局限性,在身体健康、生活安全等方面会面临一些问题。

3 江苏农村发展智能化养老面临的问题

(1)从《2021年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来看,农村网民占全省网民比例的24.4%,说明农村的互联网普及度低于城镇,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有些滞后;(2)江苏省77.4%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85.3%的80岁以上高龄老人患有慢性病,有超过135万的老年人失能失智,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求过于供;(3)智能化养老是由政府、家庭、市场及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公共事务,但参与主体多了就容易出现纠纷,而目前关于智能化养老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需要不断对智能化养老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与评估。

4 农村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发展及推行的必然性

4.1 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发展

2017年前后,智能化服务发展迅速,2020年后出现了小高峰,各种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智能化养老模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老年服务产业的特点及优势来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为老人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的现代化服务,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2 农村推行智能化养老模式的必然性

A.符合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目前,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所需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由于生育率的降低,使得家庭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负担不断加重,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需求。为了更大程度地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需要不断对智能化养老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

B.促进农村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改善生活,农村年轻的劳动力大都向城市转移,想要通过努力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为注重在物质方面的改善,但却忽略了老年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如孤独感、情绪多变,希望能够通过智能化养老产业的发展来改变这一现状,关注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拉近老年人与家人间的距离。

5 江苏农村智能化养老新模式的构建

5.1 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

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语音、云技术、GPS定位等先进的信息手段构建“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平台通过跨终端的数据实现互联与同步,能够连接各部门及角色,实现了服务机构、医护人员及子女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够从身体健康、安全防护、精神慰藉等方面对老年人进行有效干预,及时满足老年人在生活、安全、健康、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示意图Fig.1 Sketch map of intelligent endowment service platform

A.智能化养老健康管理服务。在智能化养老模式下,农村老年人可以通过穿戴智能设备来对自身的血糖、血压、心率进行监测,并通过互联网系统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智能平台。若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智能平台就会发出预警并提醒老年人及时就医,医疗机构也可以参照监测结果来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并提出合理性建议。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智能平台来对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运动量进行调整,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根据相关需求邀请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提供看病、送药、心理健康指导等服务。

B.智能化养老生活照料服务。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年轻人想要带老年人一起离开,方便照顾,但老年人适应了原有的生活环境,不愿意跟随离开,所以农村空巢独居老人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开始慢慢出现行动不便、思维迟缓、力不从心等问题,会对晚年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智能化养老生活照料服务系统就可以监测老年人在生活中是否出现了危险情况,如老年人使用电热毯容易忘记关闭,会出现安全隐患问题,这时智能服务平台就可以根据电热毯的使用电量来作出判断,并将结果反馈给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人员就会及时上门为老年人进行检查,以防出现严重后果。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帮助老年人购买生活用品,为老年人提供心理辅导和家政服务,让独居老人也能感受到老有所依的安全感。

C.智能化养老精神慰藉服务。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娱乐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项目,如小视频拍摄、广场舞、绘画、书法、健身、器乐等内容,并通过智能化平台分享自己的感受,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5.2 加快培养专业化养老人才

随着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社会上的信息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在智能信息化养老服务人才方面,要求人才知识面宽泛,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康复护理学知识、健康医疗知识。面对目前智能化养老专业服务平台存在的人才缺口,必须拓宽养老服务人员培养渠道:(1)高校层面。高校要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化建设,注重对服务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打造以学历教育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专业,形成中高职、职业类本科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开设养老服务专业、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研发专业、老年人心理学专业、老年人康复护理专业,实现学院专业建设与养老事业的有机结合;(2)政府层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3)社会层面。积极开展有关养老服务产业的职业培训,提升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可以鼓励低龄且具有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的老年人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

6 结语

从江苏农村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江苏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智能化养老模式能够满足持续性、多样性、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创新发展能够更好地推动江苏农村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

猜你喜欢

江苏养老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养老生活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数读江苏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养老更无忧了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