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在客运码头景观改造设计的运用
——以武汉晴川码头为例

2023-01-07曹盛伟

居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晴川码头武汉

彭 瑜 曹盛伟

(1.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0;2.笛东规划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设施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环境的不可持续性和落后设施的去留而产生的问题越发尖锐和突出。城市设计中关于码头景观的改造设计及地域文化特色景观营造逐渐被大众所重视。码头景观作为城市设施预淘汰的重要部分,如何将码头景观改造设计与地域特色文化相结合、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 武汉晴川码头地域性景观分析

武汉市晴川码头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码头全长约为1.46km,占地面积约为134.7亩,东频长江、北倚汉水。作为汉阳到武昌水路交通的最近一条航线,占据着良好的地段及城市资源。同时,由于航线的便利以及丰厚的历史底蕴,晴川码头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逐步被规划为以旅游业为主的客运码头,但却因规划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功能定位不准确等因素日渐萧条、没落。

笔者于2021年2月及同年3月对武汉市晴川码头进行了两次现场考察,将码头现场情况进行拍照存档,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1.1 建筑风貌

武汉市晴川码头现有的门头造型方面采用仿古造型,建筑表现单一,缺乏艺术上的变化;整体格局小,不够大气,可一次性接纳的人数不多。登船口的设计缺乏造型感以及形式上的美感,视觉体验差,护栏的高度及座椅的设置较矮且不牢固,存在安全隐患。

1.2 空间规划

现有的环境缺乏有效规划,空间缺少层次和序列感。现场缺乏视觉导视系统,规划较为凌乱。整个码头片区闲置未开发的空间很多,杂草丛生,缺少植被覆盖,在潮汛季节易出现较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该区域临近武昌长江大桥,属于城市中心城区,现场环境却较为荒芜。只有通过有序整合,利用地形优势,拟将这块沿江宝地开发成大型观景滨水生态区。另一块未开发用地应把握其地形优势,规划出一块商业用地,主要开发餐饮、购物广场等娱乐场所,与滨水生态区形成呼应。

1.3 路径规划

武汉市晴川码头整体路径规划不够合理。一方面,没有进行主次路径对比设置,缺乏引路性,园区的路径规划太过平直,没有曲线变化,缺乏步行体验。另一方面路径与建筑、植物之间缺少联系和呼应。人们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显得漫无目的,沿岸与长江应呈带状,进行亲水平台路径规划的设计。

1.4 植物配置

整个码头园区植物种类较少,季节性变化植物更少。大多数都只有樟树、灌木、竹林,往往一季只能看一景,秋冬换季更是无景可看。植物配置上表现单一,绿林规划太过平直,缺乏造型变化。主景树生长参差不齐,不够规范,落后的植物配置拉低了公众的视觉体验。

2 地域文化在码头景观改造中的意义

以优美的环境创造高风格的码头环境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与景观环境相结合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艺术美的观念,现代社会也承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往往追求“神性”,意在以人为本,锻炼人的精神。景观元素是表达这些积极、有益的环境的物质,是创造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人文性和自然性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码头景观设计以游客为本,以人为本,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让人们在环境中也能得到启发,从而激发人们的兴趣、信心和成功的决心。

作为城市码头景观的重点改造项目,一方面码头的选址经历着多次筛选,它的地段、环境往往优中选优,占据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如不进行合理改造,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码头设施的存在见证着先古前辈们的辛勤劳动以及时代的繁荣昌盛,具有巨大的精神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唤起各界对码头改造设计的重视。

对于武汉这座滨水城市的建设者来说,应该正确认识这些码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借助适宜的现代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更新。给公众提供一个舒适的文娱环境,让人们能够便捷地到自然中去生活,通过多方面的改造塑造更为积极的空间,发挥码头景观的优势。

3 客运码头景观改造的设计原则

3.1 以人为本原则

码头景观具有亲人性,强调人的参与性,融入感,注重创造人性空间。其最主要因素便是“场地精神”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同城市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大片的绿色空间,游憩活动的设施,都是改善人们环境,满足人们人际交往,感情沟通放松心情,亲近自然所需要的。通过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利用植物繁茂、山水资秀,才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实现码头景观的使用价值。

应从宏观到微观满足人的心理和审美需求,根据人们游憩活动的选择倾向,合理布置码头景观空间,将人群的行为需求与环境设计理念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活动倾向。码头景观的定位便要求整体设计要有亲切宜人的环境,有流动的水体,有季节分明的植物景观,充分利用植被条件,文化底蕴,以达到人景交融的目的。

3.2 生态原则

码头景观空间,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二者和谐共处,协调一致的空间。随着时代发展,码头景观规划更加注重融入生态性设计,俨然成为一种趋势,要做到生态性设计,就要充分做到绿化生态,资源生态,两者缺一不可。

在武汉晴川码头景观的设计中,在尊重造景以创造自然的环境为主,利用现有的立地形态,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带,塑造宜人的生态景观,为周边环境注入生气与活力。利用植物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在植物配置方面,依据植物的观赏性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植物群落多采用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种类合理搭配,科学种植,其适应地方气候,抗逆性强。多种乔、灌、草配置,丰富园区植物景观的塑向设计,创造一种生态、清新、和谐的植物景观。同时,在资源生态方面,注意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的使用,场地材料的循坏使用,使材料的潜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而充分利用场地内部原有废弃材料,也能保留武汉地域特点。

4 地域文化在客运码头景观改造设计的运用

4.1 整体构思

武汉晴川码头景观改造设计利用固有景观,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整体式原则、保护式更新原则、可持续更新原则为纲,对其现状进行改造设计。利用有效的设计手法来加强城市与滨水之间通畅的视觉体验和便捷的可达性,充分考虑码头景观与城市的关系,并结合武汉市晴川码头的实际情况,找准适合其改造设计的道路及设计手法。在改造设计中主要参考伦敦码头、长江重庆段客运码头的改造模式,将商业元素与地域文化带入改造设计中去,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进行设施建设,满足现代公众的生活需要。

通过探索武汉晴川码头地区复兴策略,推动晴川码头的整体转型及功能升级,提升晴川码头及滨江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激活该区域的活力。武汉属于滨江城市,有固定汛期,且每年雨季的降水量大,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防洪防水的问题。重视对水质的维护,在驳岸设计中,切忌为了运输便利,将泥沙、垃圾直接冲入江里,污染水质。将雨水统一收集,建立城市雨水管网系统,经过过滤处理再排出。将晴川码头改造成能吸引人流,能满足公众日常生活、休憩和娱乐的城市集聚区。

4.2 入口造型

武汉晴川码头门头是一个景观的“脸面”,外观造型至关重要。武汉晴川码头入口大门提取梅花、荆楚元素进行抽象和元素的提取,入口处所用的颜色采用楚文化中的红黑两色,更好的融入于环境中,为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同时也充分的发挥了引导的功能作用,道路中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通过扩大门头的面积,将原码头的围墙进行拆除,减少空间的围合感,以便公众的娱乐和生活,将码头转变成开放式的文娱场所。

4.3 亲水平台

亲水平台位于武汉晴川码头东侧,紧贴于水景的逐降台阶,使人们的亲水活动不受水面高度变化的影响。沿着石阶在水边漫步的同时,只需弯下身子,就可以触到水,可以使人们与水的亲近程度非常密切。亲水平台区域为整个码头景观空间的中央地带,其主题是以“生命永不停息,科技造福人类”贯穿了整个景观区,以树叶和叶脉的形状构成了整个平面布局图,代表景观空间网络、城市信息网络和象征着蓝色的水系网络、城市道路网络等其他公共设施。

4.4 休闲广场

武汉晴川码头休闲广场主要针对老年和儿童特殊群体开展活动广场,其中儿童广场设计为下沉式的沙堆,放置儿童的娱乐装置,在设计儿童活动广场景观时,考虑到儿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作为整个儿童活动广场的落脚点,对儿童的活动行为以及心理行为进行了细微的分析和设计。在设计游戏的道具时尽量不用锋利和尖的道具,还有在颜色上和场地的绿化面积上都认真分析和仔细揣摩。活动广场设计灵感来自围棋,提取围棋中的元素,传统棋子的颜色进行色彩化,设计为休闲的座椅,其中棋盘中的格子设计一些树池。广场主要以小型锻炼和交流活动和个体活动开展。让人们真正的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放松愉悦之感。

4.5 道路铺装

武汉晴川码头景观设计根据人的行走路线设计观赏以及休闲的人群跑道,以及休闲广场水平台设施,以及用来读书学习的场地。在道路铺装方面,主要通过砌块铺地和地形相结合,形成富有变化的休憩空间,形成图与底的对应关系。材质、色彩、形式在铺地中的表现全面的诠释了地域性特色码头中的表现。所以,自然材料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武汉晴川码头园区门口,采用大尺寸拼花砖,外观大气的同时,可以吸引游客的眼球;广场设计区域,采用大尺寸的抛光砖与中小尺寸的花岗岩、石块及鹅卵石铺装,保证大气的同时,小尺寸的铺装材料能形成良好的肌理效果,拼接图案能产生更多的趣味性,可与整个设计产生比例上的协调;生态娱乐区域,多采用适宜景观设计的木地板材质,形成拼接的效果,在节点区域以中小型地砖为主。

铺装色彩总体充分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武汉晴川码头片区外的铺装色彩采取明快色调,展现区域活力感,吸引外来游客的进入;码头片区外的铺装整体采取暖黄色调及灰色调,用视觉上的冷暖节奏变化以及轻重缓急的节奏变化,打破色彩的沉闷感。在铺装设计时,充分考虑码头空间的大而广,采取质地粗大、厚实、线条较为明显的材料,保持整体效果的稳重感;在一些小的路径铺装方面,采用细小、圆滑、精细的材料,给人精致、柔和的感觉。整体的铺装质地的材料选择中,充分注意了调和性,恰当运用其相似及对比原理,组成统一和谐的码头景观铺装。

4.6 公共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设计是码头景观空间设计的灵魂,随着码头景观的建设,总是对不同的人类需求做出反应,特别是对老人、弱者、病人和孕妇,我们需要增加一些特殊区域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码头景观对人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设计时不应该马虎,需全方位考虑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也有人性的主体,使居民的生活环境有观赏性、功能性、生态性,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码头环境。

4.7 植物配置

植物作为码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码头景观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武汉晴川码头多种植耐湿喜水的植物。有的是起着围景、造景的作用,也有的是作为生态绿篱而种植的,也不是为了一味的美观。在滨水区,水边植物也是很多的;根据调查一般滨水区景观种植的水边植物主要有:柳树、迎春、黄杨、石楠、竹子、麦冬、雪松、法桐等。

草坪与乔木的配置形式,如,麦冬和柳树、玉簪和法桐,在武汉晴川码头景观中使用是比较广泛的,是码头景观设计的主要构成方式。结构简洁且方便管理,同时满足遮阴可乘凉的景观要求,景观形式比较原野,也符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特色的景观形式,使码头景观中季节性的变化和四季分明的特征特别明显。

5 结 语

本文以武汉市晴川码头为例,通过开发其商业价值、地域文化及展现时代精神进行设计,焕发码头景观生机。通过将其分区改造,满足公众出行、购物、运动、生活需要,形成新的滨江聚集区,将这边被遗忘的区域“变废为宝”,营造出满足造型美感、生活需要、观光旅游、生态活动等多项功能的聚集区。

客运码头景观是体现武汉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码头不仅仅是提供交通枢纽场所的作用,而且反映了武汉的起源与发展,体现了武汉特色和文化。每个码头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个性,只有充分利用地域自然空间的构建,与环境有机结合,把握宏观整体,才能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规划环境。

猜你喜欢

晴川码头武汉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怀念一场雪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Ca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ranslation be Improved by Online Search Engines?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