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01-07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

中国生态文明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绿色

□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 孙金龙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回顾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着重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明确“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决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十三个方面重要成就之一进行总结概括,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抒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绿色根基。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

生态环境保护是党百年辉煌历史中的重要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实现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发展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生态文明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项;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

绿色发展成效不断显现。2020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低到56.8%,清洁能源占比达24.3%,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约占全球42%,是世界上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了5.8个百分点、达到87%,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了17.4个百分点、达到83.4%,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77.4%。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04年以来,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双缩减”。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制定修订30多部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和行政法规,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成为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硬招实招。

全球环境治理贡献日益凸显。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制度创新的不断拓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在不断深化。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兴则文明兴。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必须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坚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制度供给和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必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持战略定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

更加自觉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

更加自觉推动发展与保护协同共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统筹推进区域绿色协调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更加自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自觉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更加自觉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多边主义,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公约,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