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美丽山西画卷 谱绿色三晋篇章
——山西生态环境系统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3-01-07王璟
□ 王璟
随着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日渐变好,干燥涩鼻的空气变得温润柔和,汾河岸畔那一颗颗高大挺拔的白杨,道路两旁的婆娑绿柳,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还有那一个个整齐的村庄,看着是那么舒心亲切……
走进夜晚的云丘山,女娲峰在夜幕下变成剪影,银河璀璨繁星漫天,山林里的树随风肆意摇曳……
天蓝、水清、山绿,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晋大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021年以来,山西全省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山西省生态环境系统紧紧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深化“大环境”主业,统筹“全生态”治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蓝天常驻、绿水长清、黄土复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来给我拍一张与‘大同蓝’的合影!”来自河北的王女士一出高铁站,就被头顶上蓝莹莹的天空吸引了。她说:“特喜欢大同的蓝,蓝得纯粹、清爽、持久。”
喜欢晨跑和摄影的太原市民张大爷沿汾河两岸慢跑时,经常用手机记录蓝天白云和花红柳绿。榆叶梅、连翘、杏花、木槿……多彩斑斓的花卉随风摇曳,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张大爷自豪地说:“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随手拍拍都是大片。”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重点污染防治任务落实,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科学管控,打赢蓝天保卫战。制定山西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开展“五个再提升”和“五大专项”工作。统筹推进攻坚,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治理力度,完成22家钢铁联合企业、11家焦化企业和8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新增清洁取暖改造99.31万户,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万多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走航巡查,实施夏季臭氧削峰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监测预警,按月确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实行日分析、周调度、旬通报、月盘点的工作机制,采取提前减排措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全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1%,PM2.5浓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空气质量改善迈上新台阶,总体好于“十三五”时期。
狠抓工程,打好碧水保卫战。山西省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两手同时发力,扎实推进93项省级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和10项水污染防治管控措施。围绕减少入河污染物排放,全面溯源推进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新建成7个工业园区和23个建制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开工建设63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储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积极开展临汾安泽县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围绕生态扩容,启动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建设,开展临汾市浍河及汾河太原段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生态复流前期工作。推动50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汾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Ⅰ类标准。同时,围绕保好水、治差水,制定《山西省黄河流域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管理办法(试行)》《汾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实施细则》,开展春浇农业灌溉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和保汛期水质稳定专项行动,建立“断面包保”强化工作机制。2021年,全省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68个,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任务(66个);汾河水质持续大幅度改善,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沁河、滹沱河、漳河、唐河、沙河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及以上优良水质。
风险管控,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源头防控,347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全部完成隐患排查,并同步启动问题整改工作。巩固提升分类管理成效,受污染耕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完善建设用地联动监管机制,依法开展调查评估和治理修复,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晋城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启动对23个化工园区、913个“双源”调查对象的地下水调查评估,忻州、阳泉2个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项目稳步推进。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建立完善全口径产废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清单,全省6404家单位完成管理计划备案,较上年增加1095家。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暨环境安全排查整治,持续抓好“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持续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补短板,强化医疗废物、废水处理处置全过程环境监管,严格落实“两个100%”的要求,守牢疫情防控生态环境阵地。
制度保障、强化问责,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优秀的成绩离不开山西省委、省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2021年,山西省出台《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山西省空气质量巩固提升2021年行动计划》《全省河湖建设管理专项行动(2021-2023年)三年提升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了各级部门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具体职责,构建了完备的工作体系,为持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加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组织开展“利剑斩污”、查处违法排污、“清废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对破坏生态环境“零容忍”,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全省共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3465件,处罚金额5.3亿元,特别是“利剑斩污”行动开展以来查处五类典型案件359件,行政拘留96人,刑事拘留184人,形成有力震慑。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最有力的执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环保督查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持续抓好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配合保障任务,中央督察组交办的3123件群众举报问题已全部办结3092件、阶段性办结31件。同时,组织对5市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对6市开展省驻市监督帮扶,持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减污降碳、优化环境,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心系企业、主动服务、高效审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工作人员张泽军竖起大拇指夸赞。据他介绍,按照国家增产保供相关要求,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脊梁矿涉及产能核增项目属于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完善环评手续,在手续办理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行政审批管理处提前介入,主动对接,一对一全程跟踪推进;在办理过程中,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扎实做好帮扶指导和分类处置工作,使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对需要整改的问题,多次组织矿方和相关单位召开研讨会,帮助和指导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2021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设立黄河实验室,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运城示范区(河津先行区),以超常规举措完成22座增产保供煤矿环评审批,新增产能3470万吨/年,成立厅服务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组,设立专项办公室,推动组建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院士专家智囊团,深化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为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提供高端智力支持。
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落实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部署,完成达峰目标等核心指标测算,组织107家发电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做好温室气体排放核查、配额核定、清缴履约等工作,成功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气候、环境分论坛。2021年山西省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开辟绿色通道,依法依规、高质高效完成运城机场、黎霍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环评审批,雄忻高铁、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环评全面启动。全力支持开发区建设完成15个工业类开发区规划环评,累计完成55个。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摸排起底,对排查出的72个无环评手续项目逐一现场核查,加快分类处置,实行动态监控。制定出台《关于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环境管理的通知》《山西省“两高”项目环评受理审查要点及审批原则》,开展焦化行业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和“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要求,2021年再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下放市级部门审批事项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至11项,审批时间全部压减为法定时限的50%。制定市场主体倍增环境能耗要素保障实施方案,出台《山西省不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名录》,对不纳入名录的项目免于环评手续办理,对部分项目实行环评手续办理豁免。推行承诺制审批改革,今年全省已有700余个建设项目享受改革红利。修订完善山西省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正面清单,实行差异化执法监管,做到违法精准追究、守法无事不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