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023-01-07王豪杰尹玥
王豪杰,尹玥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目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对建筑行业绿色节能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1]中指出,要大力鼓励建造装配式建筑,建立国家级采用预制构件的建筑生产线基地,鼓励建筑企业在项目上采用预制构件,在施工的现场进行装配工作,减少建筑垃圾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预防并控制扬尘污染,不仅做到缩短建造工期,而且还保证工程质量。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争取预制装配建筑的比例占总体新建建筑的30%。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为主体,在工厂预制并且通过现场组装而成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2]。其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不同在于其构件的制作程序,前者工厂预制,后者现场现浇。
PC(Precast Concrete)装配式,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3],实际上是半装配式。此模式适用于工程量大并且面积广的多层(6层以下)、小高层(7~18层)的办公楼或住宅。
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钢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系统,并且钢结构、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和内部安装系统还要与预制钢建筑协调统一。钢结构装配式模式适用于高层(高度>27 m)、超高层(40层以上)办公、宾馆建筑,其在住宅建筑部分的应用很少。
目前,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仍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而涉及民用住宅建筑则较少。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单独对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布的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4]中明确要求对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开展试点工作。因此,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将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突破在民用建筑应用领域的瓶颈,充分发挥自己本身的优势,打开发展空间。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是一种用现代化技术工厂加工新型木制品和木质材料制作成预制的构件运用到施工现场的建筑。木材作为建筑施工日常使用的四种材料(混凝土、钢材、石材、木材)中唯一一种具有可再生特性的自然资源,其制成工程木材后可以高效地应用,确保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落实。
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
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还处于试点阶段,但是从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小,既可以缩短施工周期,又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还能减少劳动力的用量等优点来看,将是未来建筑施工方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将会是我国建设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PPP项目,又称公私合营模式,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5]。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同负责建立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项目。
目前,由于国家对推行PPP项目政策的大力扶持,因此PPP项目开始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一定规模。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具有其双面性,PPP项目也是如此。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建筑业市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能带来了挑战。据调查,在现阶段民营建筑业企业实际能参与到使用PPP模式的有关项目的比重不是很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不仅需要政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而且还要完善对于施行PPP模式的法律条例与监管单位,来确保政策在项目中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有限的短板导致其在竞争PPP项目时没有足够的优势,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优势互补的国营企业一同参与PPP项目,达到战略共赢效果,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政策敢于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作为一种运用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来设计建造的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响应了国家发展绿色建筑的号召。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并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用以研究采用装配式结构体系建筑的发展,以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绿色、节能的居住空间为目的,推动现代建筑业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为了加快民营建筑业企业的转型,实现工业化、预制化的目标,国家仍须出台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吸收经验、努力创新,根据当地的自身条件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议如下:
(1)健全一系列标准规定。确保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结构预制部件,并且根据确定的结构构件来构建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
(2)强化“专业化”施工。目前拥有专业技术施工能力的人员不是很多,而装配式建筑大多都是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没有政府投资和国家担保的条件下,项目运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会提高。除此以外,国务院还提出了一个目标:即在今后的10年内,要将所有新建建筑中的30%用装配式建筑来替代,因此,目前对于专业施工人员的培养仍是重中之重。
(3)加大对政策新规的宣传力度,调动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引导民营企业投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加快民营企业的转型,实行公私合营的PP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