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2023-01-07牛慧娟

建材与装饰 2022年12期
关键词:村庄规划生态

牛慧娟

(忻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本质为乡村现代化,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应把国土空间管控的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以国土空间为底图载体,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技术手段,合理优化配置农村生活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建设美好乡村家园的共同目标。

1 我国乡村规划管理历程

我国农村经历了50余年的变革,经历了各种历史方位下国情世情农情的变化,经历了城乡二元体严重态势,“三农”问题逐步被科学地对待,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005年,在“十一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农村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国家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2018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两个“十五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使命。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1],标志着乡村的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2 国土空间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先决条件,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展与管控布局,有利于乡村发展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与大系统、大规划战略定位相统一;有利于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有助于构建统一空间管控体系,着力解决现行空间类规划“重城轻乡”“村村独立”的问题。空间规划编制后,可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制订乡村用途管控规则,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的用途管控,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坚持“全过程”管控,将自然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建设的全过程结合,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梦想。

3 乡村振兴的要求

3.1 尊重自然,优化环境优化

乡村有自身不同于城市的有点,有纯净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实际调查当地村庄情况,进而对乡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体现地方农村特色,指明农村特色化发展道路,要以尊重自然为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地理环境体现和打造农村特色文化与风情,更好地突出尊重自然、融于自然的属性。留下村庄的自有特性,保护优美的环境,打造自己的特色,为乡村振兴留好本底。

3.2 合理规划

要实现乡村振兴,需合理进行规划布局,既要合理整齐,又要经济适用;既要达到符合大众审美,又要符合地方特有生态环境结构,结合当地的农村建筑质量,原址改造住宅,达到住房质量的保障。乡村振兴中,技术人员需对地方的环境和风貌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当地民风习俗做出科学规划。

3.3 产业振兴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产业格局的合理布局,是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需扎实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动农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加强农业质量品牌建设,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优先保护基本农田,使现代农业发展迈上高质量驱动的轨道。

4 乡村振兴主要规划策略

4.1 设计科学化的乡村布局规划

村庄布局调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因地制宜、保障交全、试点示范、逐步推进。村庄建设也要与中心镇培育、中心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强墙固房工程农村社区建设、宅基地整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资金和资源整合,取得更好的效果。

科学性是乡村布局规划的必备条件,可行的实施途径具体有两个:①乡村的实际现状情况是乡村布局规划的基础,掌握和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以此为依据开展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设计,从技术层面上考虑满足不同村民的生活需求和其他要求,为后续村庄的经济提升打好群众基础。②全面的信息宣传是乡村布局规划的另一要件,通过广大的宣传让全体村民明确布局规划的出发点,能明白这样规划的目标和意义,从而从情感上和行动上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在后续实现乡村的每一处建设上给与积极的支持[2]。另外,村民在乡村布局规划中不仅担任使用者的角色,也担任着监督者的角色,一旦发现有哪方面的质量问题,就要及时根据村民反馈做出调整,最大化确保乡村布局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2 实施有效的乡村文化保护策略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也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乡村地区,资源多样,现代化程度不高,人为改变较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文化,这些文化是我们中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在村庄振兴时,要做到顺利传承,所以,乡村布局规划应合理考虑地方文化特色,开展地域文化保护策略。体量要尊重历史,建筑整饬、修缮时不应违背其原有传统样式与规模,并与当地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最终形成自然与人文、村庄与田园、建筑与环境和谐相融的地区美丽田园风光特色。无尽的文化遗产隐藏在乡村内部,在进行乡村规划布局工作时,要注重文化遗产原貌的保留,使得文化遗产成为乡村文化的特色,成为文化振兴兴村的动力,鼓励和发扬更多人去继承文化遗产,去创建美好乡村。具有特殊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自然生态需要保护的村庄,规划时应体现传统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村庄的历史古迹,弘扬传承民俗风情,展现乡村文化特色和传统建筑风貌。建设规划重点是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开展城乡“文化结对帮扶”,建设一批“忻工匠手艺体验培训基地”,培养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高水平工匠队伍。通过实施乡村文化记忆、传统村落保护、农耕文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红色基因传承、传统工艺振兴等工程,探索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建设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地,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我市乡村文化的“文化力”转化为美丽乡村的“发展力”[2]。

4.3 农业主导型乡村振兴

村庄的振兴发展模式和方向决定于村庄的生产资源和自然条件,有些乡村缺乏矿产和其他产业方面的优势资源,最大的优势农业优势,在原有农业资源基础之上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以现代科技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农业型生态村镇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核心。由于农业型村镇农民的积累有限,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综合建设,所以应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进行改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条件。突出中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优先建设县城和乡镇驻地周边、交通干线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农村观光旅游区等条件较好的村庄、社区或产业园区,重点示范、带动一般,突出乡风民俗、文化特色、现代元素、生态面貌,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解决农村长期以来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污水排放、老人照料等问题,实现产业、人居、生态的同步建设,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在城镇布局主要节点上与重要沿线上的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现代产业与人居环境和生态品质的大改善,建成精品村庄和现代产业带。

4.4 工业引导型乡村振兴模式

地方经济长期是以工业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区域,并且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产业,具备发展工业的优势的村庄,应找准自己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和资金技术力量打造工业引导型乡村振兴模式。

按照城市规划标准建成城镇化的集中居住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和美丽社区,实现与园区“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发展一体、生态美化同建”的新型社区。高标准规划园区的生态美化系统,建设生态友好型工业旅游园。全市各园区应结合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绿化园区道路系统,增厚加绿,形成园区道路林网,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公园区,企业建厂应预留一定的生态绿地空间,形成人在园中、园在林中的生态工业园;同时园区建设布局应与现代工业旅游结合起来,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来建设,如产品展览、工艺观摩、园区生态、科技创新等,建成山西独树一帜的生态友好型工业旅游园区。

随着产业园、开发区的规模发展,园区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失地农民将会越来越多,除了园区就地转化农民就业外,还应建立完善的农民农村转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划将各园区、开发区的新村社区作为改革的试点,实行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在社会福利方面优于城区人口,打造试验区的新亮点。

4.5 统筹配套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农村与城市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因如此,基础设施的缺乏成为农村最大的短板。在乡村振兴时,应注重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在改造过程中,要做好合理的配套服务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配套,解决农村长期以来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污水排放、老人照料等问题,实现产业、人居、生态的同步建设。

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城镇有效整合,对于距离城市较近的城郊融合类和产业发展类村庄,要在相邻城市的基础公用设施建设中统筹规划,推动城乡路网一体规划设计,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推进村庄与城市的连接,推进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率先在此类农村地区覆盖,让农村早日享受与城市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加速农村生产生活与城市融合。按照15min社区生活圈全覆盖。

各乡镇要在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方便低龄学生就学、保持教育和社会稳定白基础上,通过学校撤并、建设寄宿制中小学、中心小学辐射教学点等模式,整合集中教育资源。中小学布局调整要与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规划统筹实施。以在村卫生室等基础上改造提升为社区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新建卫生所相结合。形成托老、看顾、诊疗相结合的乡村医疗养老模式。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统一起来,深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推进农村清洁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厕所革命”,要在此类乡村深入实施乡村环境卫生洁美工程。

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动乡村路、水、电、能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打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支撑要素的有机联系。

4.6 营造乡村空间特色

乡村振兴时,需将空间规划理念和地方空间特色相结合,根据当地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营造出一种乡村独特的乡村空间轮廓和独有的空间色彩,以突出乡村地方特色[3]。严守“三区三线”空间格局,注重生态、农业空间的保护,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有序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尤其是在目前乡村振兴中,更需突出地方特色的独特性,这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认知和审美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追求自然化、生态化。一个具有优秀自然生态本地的村庄更能获得人们的注意,得到人们的青睐,对于提升乡村本身的竞争力具有非常好的优势。某些乡村受先天地理风貌的影响,需结合当地地理特征条件,量身定制规划,反映乡村风貌和文化变迁,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用自身特点达到乡村振兴的目标。

5 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一个自上而下,多方重视必然的趋势,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村民共同寻求与努力。在乡村布局规划实施时,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现状,理解和深入调查地区的人文主义元素,多途径、多方法完善地方基础设施,带动村庄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乡村振兴仍将是一个重大话题,并向着生态化、特色化、健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村庄规划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