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景观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07王富霜孙文选张严严

建材与装饰 2022年27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校园

王富霜,孙文选,张严严

(大连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辽宁 大连 144066)

0 引言

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73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70所,高职院校1468所[1]。大学与城市是共生共存的互动关系,随着大学职能的扩充,大学与城市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逐渐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动力源,成为社会进步的轴心机构”[2]。纵观世界各地的大学有许多是以城市名来命名的。比如,以巴黎命名的巴黎大学始建于12世纪中叶,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至今校园内古老的建筑、参天的大树、整齐的草坪和名人名言碑刻等构成了校园的独特风景。再如,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也是以城市命名的,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静园、燕南园等景观,景色宜人,久负盛名。“大学自身亦必成了一个特别的殿堂,构成了人间的一道特别亮丽的景观”[3]。清华大学第十任校长梅贻琦在就职典礼上说:“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4]。”的确,大学是治学的殿堂,由师生共同营造的书香气息是大学校园最美的景观,但是,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有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时,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可以彰显一个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大学精神。大学作为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校大学城建设,但是从总体来看政府在建设中大多注重的是校园功能的建设,而缺乏景观化设计。景观化建设是依照特定的思想内涵、审美趋向、社会功能而有计划的建设,在校园里要形成景观工程,并成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大连是中国高等教育实力最强的非省会城市之一,拥有30所各类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0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闻名全国,本文拟通过对大连地区的高校校园景观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找出校园景观化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 目前大学校园“景观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 大学校园建设功能单一,“景观化”建设意识薄弱

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学校园建设大多以教育设施、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设施建设为主,缺乏“景观化”设计与建设意识。大学校园虽然是一个城市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但从功能上来说,大学校园是学习求知、科学研究和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场所,因此校园建设必须以教育及其辅助设施为主,但是,大学既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又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陈章龙(2012)指出,“环境文化则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大学校园里的楼宇、设施、景观乃至一草一木等物化形态均属于环境文化的范畴,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熏陶人,在文化育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由此来看,只注重单一功能建设的大学校园传统建设思维,既不能体现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营造宜学、宜居、宜游的优美环境,也不能体现大学文化和大学特色。这种缺乏“魂”与“景”相融的大学校园建设没有形成城市景观中的亮点,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无法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国民的“景观权力”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优美景观对人类生活品质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去一座美丽的城市,在一个优美的大学校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不但是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也是许多学生家长的要求。在调研时我们发现,转变学校、城市建设理念,树立校园“景观化”建设意识,以优美环境,美丽校园留住学生,有利于促进学校和城市的环境改善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1.2 校园内没有代表性景观,校园建设与城市景观建设缺乏统一性

由于高校所属管理部门不同,从校园建设管理体制上看,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多数是由高校自主决定,与地方政府城市建设部门之间缺乏景观规划与建设上的互动与沟通,加之高校主管校园建设的职能部门大多缺乏具备景观化设计与建设思维的人才。因此,大连地区大多高校校园建设与周围环境建设脱节,与城市景观建设缺乏连接性、统一性。有几所大学学校门紧邻城市主干道,校园门前没有过度景观和大学标志性景观,导致人车杂乱、道路拥挤,不但如此,据我们调查发现,大连高校校园内的“景观化”建设也比较缺乏。19世纪著名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坚信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他提倡将校址和校园建筑规划列为高等教育人文培育的关键因素[6]。他提出的关于校园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影响了许多大学,此后风光旖旎、自然洒脱的校园层出不穷,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史密斯学院及佛蒙特大学等[6]。

1.3 大学服务社会只重视经济,忽视了环境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功能,然而在服务社会方面,目前地方政府与高校大都聚焦在科研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而城市景观化建设、文化引领、文明倡导等方面的合作热情不高。事实上城市与大学的融合发展应该是多元的、开放性的[7],由大学校园景观构建的环境文化带有浓郁的书香气息,不但是城市环境文化的一部分,也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学就其本身来说是社会的子系统,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无论是城市的管理者抑或是大学的管理者,都应该以克拉克·克尔提出的“多元化巨型大学观”[8]来应对“城校一体化”的挑战,切实认识到大学对城市的多重意义,将优美校园建设视为城市景观化建设的一部分。

1.4 大学建筑缺乏艺术性和独特风格,不能成为城市文化标志

在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校园建筑具有不同的风格,反映了对学校及当地城市文化的传承。正如拉尔夫·克拉姆所言,“我们唯愿尽己所能,打造出美轮美奂的建筑:让美国南方的精神深入他们的一砖一瓦,让这方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在它们的身上传承[9]。”比如,13世纪建成的牛津大学奥尔学院,15世纪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建筑多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16—18世纪建成的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多采用巴洛克式建筑风格;19世纪建成的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筑整体呈现出大气磅礴和多元时尚的特点[10];20世纪80年代后,迈克尔·丹尼斯(Michael Dennis)为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园北区设计的多所建筑、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设计的西蒙斯楼等都是后现代主义大学建筑的典型代表[10]。在中国,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厦门大学的群贤居楼、中山大学的北门广场等都具有独特的风格,是大学景观靓丽的风景线。此外,大学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应该承担传承人类文明的义务。但是,目前大连各高校内的建筑大多缺乏地域文化和大学文化的积淀,并且艺术性不高,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谈不上成为大连城市的文化标志。

2 建议

2.1 树立校园“景观化”建设意识,推进“城校一体化”景观规划与建设

城校的融合发展要树立校园“景观化”建设意识,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城校一体化”景观规划与建设。校园“景观化”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及师生所需的功能,又可以表达大学的思想情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着力点。在“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建设中,统筹区域内高校校园的“景观化”设计与建设,共同促进校园环境建设优化、美化。

2.2 提高校园“景观化”建设的艺术性、文化性,助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艺术性是对校园景观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艺术性愈高,其感染力和观赏性也就愈强,就愈能发挥校园景观的社会作用。与此同时,校园的“景观化”建设,可以丰富当地旅游产品,接着利用合理的营销方案,做好产品营销,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部分收入,更能助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学城之旅”是我国修学旅游的热门产品,放眼全国各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父母往往会选择在寒暑假陪孩子到知名大学前去参观,一方面是带孩子放松身心,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也是让孩子在无形中增加对大学的向往,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截至目前,已有多所高校被批准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11]。此外,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国外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莫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都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来访者络绎不绝。因此,大连各高校应该具备创新思维,打破学校建设的封闭模式,提高校园“景观化”建设的艺术性,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系,为发展大连“高校修学旅游”等创造有利条件。

2.3 突出大学建筑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性,实施“一校一景观”工程

大学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同时,文化传承及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与历史使命[12]。西方许多大学的建筑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传承、扬弃与创新。大学建筑文化的实体是大学校园中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大学景观及大学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这些实体建筑的外形、空间、风格、规模、结构、布局、材质及装饰等相关要素。大学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景观化”建设的重点,在“景观化”建设中起着标新立异的引领作用。大学校园建筑除具有建筑文化的时代性、实用性、文化性和鉴赏性等基本特征外,还应该将城市文化、办学理念、学校风格等融入其中,使其更具有更深刻文化和教育意义。比如,气势恢宏的埃斯特朗实验楼群是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的地标性建筑,其庄重而威严的外观昭示了其前沿科技研究机构的身份。在校园“景观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与学校通力合作实施“一校一景观”工程,有利于打造各高校标志性“景观”,将城市文化与大学文化对接交融,丰富城市文化景观内涵。

2.4 通过景观协商制度进行校园“景观化”建设

景观协商制度包括学校与政府的协商、学校与当地居民的协商、学校与教职员工和学生代表的协商[13]。通过“景观协商制度”一方面能够充分了解各方面对景观的需求,使校园景观规划内容契合当地城市发展,营造出符合公众需求的良好景观。另一方面,将当地政府、居民、教师、学生引入协商机制,也可以深化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合作内容,培养教师、学生和当地居民景观上的归属感、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自发地爱惜、保护良好的景观。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中,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高校服务地方也应该注重校园景观化建设。研究认为应当从提高校园“景观化”建设意识;加强校园与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大学校园景观建设在重视视觉美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景观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大学校园的优势,体现学校的人文特色及艺术氛围,并且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高校及所在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景观校园
景观别墅
高密度大学校园规划指标与形态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