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靠什么?
2023-01-06张基广
学生阶段的学习和人的终身学习,往往与三个东西密切相关。
一是聪明。人们对“聪明”的认识和理解有时比较片面,认为在学科学习上接受能力比较快、比较好的就是“聪明”,其实“聪明”可以从三个方面辩证地看。
第一,聪明靠先天遗传,也靠后天形成。有的是先天遗传基因带来的,有的则是在后天形成的,后天主要靠营养和运动,科学均衡的营养和科学充足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充分发育,让孩子变“聪明”。脑科学研究表明,除了肢体运动外,长期大量的“手部细致运动”,即玩沙、玩泥巴、做手工等手指的运动,最能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
第二,“聪明”不能一概而论。从多元智力理论来看,学科学习接受能力强是一种聪明,动手实践能力强是一种聪明,在体育艺术等方面具有个性特长也是一种聪明。真是人人皆有其聪明之处,关键是发现和发挥各人的聪明之处。
第三,聪明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聪明肯定具有一定先天优势,但正如电脑硬件再好也需要软件支撑一样,聪明需要非智力因素支撑。况且,天生的聪明容易产生自满自足,导致“聪明反被聪明误”,古往今来的“伤仲永”比比皆是。
二是勤奋。我们从小就知道勤能补拙、业精于勤的道理。的确,勤奋能弥补先天的不足,勤奋也能让人精益求精,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勤奋,可能只是事倍功半。“勤奋”也有一定讲究:第一,勤奋不是使蛮力,还要讲方法、讲诀窍,南辕北辙就会“吃力不讨好”。 第二,勤奮还有其上限,不是所有量变必然带来质变,勤奋还要“开悟”,要自我蜕变。第三,勤奋的同时还需要高人指点,优秀老师、师傅的适时点拨有时至关重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确实存在,“名师出高徒”也是有道理的。
有个乞丐在一座过街天桥的下面向路人乞讨。一个孩子仰着脸问爸爸:“是不是我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像他一样在街上乞讨?”那位父亲俯下身来对儿子说:“不是这样的,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努力让这些人都能有体面的工作,并且吃上饭”。
这位睿智的父亲教孩子懂得什么是人生境界。
三是热爱。热爱是高于勤奋的。勤奋往往带有功利的色彩,是带有一定目的性、受一定外力作用的。而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内心的自省和自我的渴望,是不太受外在因素干扰和影响的。“热爱”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热爱不是三分钟热血,而是持久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充分的自信和自觉的追求。所以,在学习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习惯和信心,兴趣、习惯和信心可以带来最重要的东西——自主和自觉,这是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之源。
第二,对学习充满热爱,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学习本身就充满乐趣,别人眼中的学习负担、压力和艰苦,在热爱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可以“以苦为乐”“变苦为乐”,热爱者在学习过程中就充分享受着挑战的快乐和进阶的高峰体验。
第三,热爱本身会带来好的结果,持久的热爱会带来持续的产出,可谓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所以,好的老师和家长就是不断保护和引导学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对学习的热望、对未来的渴求。
学习靠什么?我想说的是:聪明固然好,勤奋不可少,热爱最重要。
什么是教育?人接受教育,不是换得吃饭的工具,而是要养成一种远见,要通过教育“看到”没去过的世界,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周小益
张基广
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武汉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湖北省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领航班首批成员,教育部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