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力乡村教育 服务乡村振兴

2023-01-06高正华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长乐天问综合体

高正华

天问教育集团取名源于屈原名篇《天问》,自2004年创办以来,一直不忘教育初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教育扶贫攻坚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近两年,天问教育集团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五峰县”)长乐坪镇创办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实验区,打造教育综合体,取得了初步成效。

努力推进教育综合体建设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鄂西南,是革命老区县,也曾是深度贫困县。2016年,天问教育集团作为一所民办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扶贫攻坚活动,出资134万元援建了五峰县湾潭镇红旗坪村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扶贫援建完成后,农村学校调研时发现农村教育与大中城市的教育差距甚大,控辍保学的难度大,生源流失严重,优秀青年教师缺乏,這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造成了阻碍。

学校在教育扶贫活动中,一直思考着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研究,决定在五峰县长乐坪镇创办“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2018年12月,天问教育集团与五峰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试验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在实验区兴办全国首家教育综合体。

“教育综合体”的总体设想和思路是:充分发挥五峰县乡村的独特自然资源和地域民族文化的优势,引入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长乐坪建设以教育为核心,以公益托管、高端研学旅行基地、文化开发、农民职业培训为延伸的圈层化乡村教育综合体,使农村山区的学生能够跟城区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并推进当地农村文化、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就业和创业。

从2019年开始,我们在五峰县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推进教育综合体的建设。

(一)公益托管学校,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长乐坪镇中小学是一所拥有70余年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过去由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育质量不高,导致部分学生到外地去读书。2019年4月,天问教育集团与五峰县教育局签约,天问教育集团从当年8月起全面托管五峰县长乐坪镇中小学,率先创立“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的新模式。一是坚持纯公益的托管方式。天问集团托管学校纯属公益性质,托管的方式为 “四不变一导入”,即长乐坪镇中小学的“国有资产不变、公办性质不变、招生方式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导入新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理念”。目前,天问集团已派出1名校长和7名教师到长乐坪镇中小学任教。二是坚持以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为出发点。天问教育集团托管长乐坪镇中小学,就是希望用天问教育的优势,弥补乡村学校的短板,办好该地的乡村教育,并带动社会热心教育的各方人士,为五峰教育的薪火再添人脉。这种托管,不是将长乐坪镇中小学办成城市里的学校,而是要办成城市学生向往的乡村特色学校。三是以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能力为重点。在托管的过程中,天问托管小团队与长乐坪镇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合心合力,积极导入新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理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天问学校与长乐坪镇中小学“结对子”,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托管三年来,已派出200余人次骨干教师到长乐坪镇中小学上示范课、研究课。

(二)建设研学旅行和培训基地,打造乡村振兴的文化高地。在托管长乐坪镇中小学的同时,天问教育集团还投资1.2亿元兴建了“天问长乐书院”,打造区域性的研学、旅行、培训基地。这个基地既是学生研学旅行和劳动实践基地,也是一个体育竞赛、职业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各界人员到五峰旅游的接待基地,以此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地2020年8月竣工,2020年12月初开始营运。

在基地建设的同时,开发具有五峰特色的研学课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传统的优势产业和优秀的土家民俗文化,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和编写了茶、生物多样性、中草药、土家文化等方面的研学课程。

(三)融入乡村建设,带动产业开发。五峰旅游资源丰富,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天问教育集团根据长乐坪镇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周边旅游资源,计划投资4.3亿元建设康养休闲基地,打造“教师康养村”,通过“教、文、旅、康”的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和产业优势,让康养休闲产业成为长乐坪镇的支柱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

用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天问教育集团兴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试验区及教育综合体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已经显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教育综合体不仅改变了乡村的教育生态,显著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当地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一)实现了乡村学校的华丽“蝶变”。一是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学校顺利导入自主教育和卓越绩效管理,制定和修改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更加科学、规范、顺畅。

二是自主教育理念落地生根。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内生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正在形成。导入天问的自主课堂(感知—自学—探究—分享),“爱学、会学、乐学、活学”的学风日渐浓厚,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自主力、实践力、学习力、生活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有效提升。

三是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得以激发。过去长乐坪镇中小学教师均龄近50岁,生源差、教师老、城乡差距大的现状难以改变,许多人认为乡村学校低人一等,安于现状。天问托管之后,给长乐坪镇中小学输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特别是天问教师的教育情怀感动了他们,重新激发了教师的活力。长乐坪镇中小学的教师说:天问教育集团无私地帮助我们,我们能不奋发努力吗?同时,天问教育集团推行城乡学校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机制,聘请教育专家到长乐坪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天问的名师也有计划地到长乐坪镇中小学交流,以此促进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

四是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屈原的求索文化,突出“明德尚学、求索长乐”的国学文化特色。

五是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在托管的两个学年度五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评价中,长乐坪镇中小学荣获综合排名一等奖。普高升学率由以前的46%升至83%,在全省乡村学校中领先。三年间,长乐坪镇中小学荣获五峰县“质量综合考评一等奖”“宜昌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奖”等荣誉,“以实景课堂赋能城乡学校优势教育资源共享”荣获“第五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一等奖。

六是控辍保学成效显著。公益托管两年来,长乐坪镇中小学不仅止住了学生外流,还转进来一些周边乡镇的学生。学生规模由400多名增加至600余名,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二)开辟了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天地。地处大山深处的长乐坪镇,过去常住人口少,虽有旅游资源,但来旅游的人并不多。城镇建设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当地政府虽然大力招商引资,但是来投资的甚少,导致经济发展落后,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如今,天问新建的研学培训基地——长乐书院,已经成为长乐坪镇的新地标、新名片,促进了城镇建设,带来了人气,推进了旅游业,增加了就业岗位。研学基地开营以来,在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国各地20万人次学生到基地开展研学和劳动实践活动,有省市县的有关部门到基地开展职业培训活动,还有近万名的社会人士到此旅游住宿。教育综合体全面建成运转后,将带动50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2亿元。

实践证明,建立教育综合体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效方式。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长乐天问综合体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天问一号”的绝招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读屈原〈天问〉之一》
长乐姑娘陈佼怡 新晋欧洲华姐冠军
屈原诗·天问
长乐未“羊”准妈妈节日期间注意事项
交通建筑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