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探析

2023-01-06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谱系价值体系理想信念

何 奥

(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162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阐明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且再次强调了在新的征程中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要的价值指引。历史与实践层面上,在百年奋斗的革命与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胜利,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伟大实践中成为共产党人的鲜明底色与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和创新引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理论层面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立足于不同时代的实践背景形成,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建设具有极为正面的指导作用,能够共同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研究探讨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分别从属于精神谱系和价值体系两大类,形成于不同的时代,但就其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而言,两者之间又存在着逻辑关系,有着一定差异的同时也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并在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思想和精神支撑。

一、精神谱系与价值体系

(一)精神谱系与价值体系的内涵

何为精神谱系?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先弄懂精神为何物,谱系是何意。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精神的理解,精神属于意识的范畴,体现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以及心理状态。精神可以是自我的一种心理表达产物,也可以是外部环境或人给予的力量。它很重要,会激发人的潜力,也会影响生理状态。而谱系,一般是指家族繁衍存续的历史记录,就是从共同的源头产生、传播、扩展而生发出来的宏伟体系。因此,精神谱系绝不是一系列精神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政党这样的特定群体在同一源头下形成的一系列具有相似特质的精神构筑起来的。

何为价值体系?价值体系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一定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是人与外界事物关系的一个范畴,价值体系作为一种思维抽象,是建立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而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一个东西或一件事情对自己的价值的能力,是关于价值的取舍、追求以及理想,甚至目标和评价标准都是在价值观的作用下进行的。简单点说,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复杂多样的。而由许多各式各样的价值观经过建构和转化逐步衍化成的该社会价值观念集合体的本质与核心就体现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上,与该社会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密不可分。在社会层面而言,要解释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价值观以及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也是极有必要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是框架与实质、结构与要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核心价值观又是价值观的灵魂和中心,指导着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由此可以看出,精神谱系与价值体系是不同的,但是又有着密切关联,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为新时代党的精神建设和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的深入探究提供助益。

(二)精神谱系与价值体系的区别与联系

从上文可知,精神谱系主要代表精神层面,价值体系的实质主要体现在核心价值观层面,两者的关系可以从精神和价值观的关系方面入手研究。

精神与价值观明显存在着一定的不同。首先是取向不同,价值观主要体现价值取向,帮助人们弄清楚应当追寻什么、选择什么、以及什么是好坏、善恶、是非、对错等问题;精神则关注人的内在意识、思想等要求和表现,更多体现的是人们追问自己的未来生活应该是什么,应该造就什么样的生活等问题。其次是作用不同,价值观作为对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引导着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具有导向、规范功能;而精神作为一种内在意识,更多的是一种激励作用,是激发人们追逐某一目标的动力。

精神与价值观又是密切联系的,有许多共同之处。例如,精神和价值观都隶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精神和价值观都反映了理想和信仰的重要作用;精神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源于实践,源于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等。

在明晰了精神与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后,我们有理由认为精神谱系与价值体系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都表达着一定社会的理想信念,但又在定位和作用上不尽相同,这也为探析党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思路。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差异性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对立性会促进双方的相互转化与发展。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两大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外延和内涵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范畴,相较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容更为广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各个方面明确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包括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价值凝聚方面,也包括鲜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价值信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目标的价值共识以及明确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标准的价值规范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体系,其中,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党的精神谱系在内容上要更广泛,这是两者之间的首要差异。

(二)内容的确定性与发展性不同

建设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已经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仍会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形成并丰富的。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初创时期,具有社会主义性的核心价值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成功中得以形成和强化,可以借鉴的经验比较少。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成长期,在取得了许多成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有社会主义性的核心价值得以扩展和丰富,逐步形成一定的体系;当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成熟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会遇到更多的挑战的同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各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越发显得突出,社会主义需要通过对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优化选择、明晰凝练,来保持相对于其他价值体系的优势和特色,可以说,在这种环境下发展成熟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已经十分完备。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新转换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飞跃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前,新的精神形态接续出现,日后必定会在继承发扬中出现新的伟大精神,并继续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去,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奋进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三)作用的主体和对象不同

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这两者的作用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差异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为国爱民,守正创新,是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激励,是中国共产党人朝着新征程奋进的精神动力。所以,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对全体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全体中国人民都息息相关,应当明确坚持与践行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当然中国共产党员作为先进分子也应该发挥榜样作用。因此,坚持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都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发挥作用,但是不能以对党员的要求来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党员应该发挥先进模范和榜样作用。不能对党员干部降低要求,也不能对广大群众提高要求,这是两者作用主体和对象的差异。

(四)作用功能和适用范围不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进的精神纲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另外,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展现了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脉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能为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全国人民提供奋进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的精神谱系在功能侧重上也有所差异。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

虽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这两者之间也存在内在统一性,相互促进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在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爱国奋斗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等特质基础上,由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的完整的体系,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极大的内在统一性。

(一)两者都源于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系列伟大精神的创建主体——中国共产党人便是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1]也正是百年前一批青年在反复的比较中选择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不仅完成了人类信仰的伟大变革,而且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科学真理,而且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讲,其理论的真理性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2]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为国为民的革命先烈、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形成了建党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众多精神,汇聚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这一角度上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核心和灵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以思想、理论、观念的形式存在着,指导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方方面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3]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的指导思想,还是是一种崭新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所描述的时代背景没有被超越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依然在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指导了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坚持马克思主义体现着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体现着坚持自由、公正、法治以及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回望党的历史,从建党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危局以及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困境中,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靠着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一坚强的精神支柱,统一了全党思想,走出了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革命胜利后,中国坚定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党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走出适合中国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思想,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发。

(二)两者都体现着崇高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形成,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4]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这一目标,许多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年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的二七精神、苏区精神,亦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西迁精神、兵团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特区精神、小岗精神,以及新时代的“三牛”精神、喀喇昆仑精神等,这一系列伟大精神都生动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笃信与执着。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为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表现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最重要的是,自党诞生以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来就铭记在党的伟大使命之中,并将永远为之奋斗。从红船精神到井冈山精神再到长征精神,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再大的困难和挫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都始终坚守共产主义信念,誓死不为所动。[5]精神是需要理想衬托的,没有理想信念,精神是颓废的。精神因为有远大的理想,它才是饱满的、灵动的,理想信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基点。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与我国的现实情况与发展阶段紧密相连而诞生的,它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和理想。理想是人们现阶段现实生活中所努力追求,并积极付诸实践以求达到的目标,共同理想作为价值共识可以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认同感,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的前进发展。[6]一代代中国人在不断的理想追求中艰难求索,历尽困苦探求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一词使得新时代的共同理想更加清晰,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具体体现,是让中国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活生生的存在,它集中把我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增强了各民族的凝聚力。正是在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形成脱贫攻坚精神,既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又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成为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生发的内核动力。

(三)两者相互交融,互相促进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各精神单元中,爱国与创新的出现频率很高。爱国主义表现着社会成员对祖国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认同的一种价值凝聚,一种自然朴素的感情基础,已经深深固化于民族精神之中。[7]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来的奋斗征途中勇往直前、奋发图强,为国为民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谱系是爱国主义的升华与生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井冈山的革命奉献精神、焦裕禄的公仆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不仅以爱国主义精神为鲜明主题,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以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精神表现,为党的精神谱系奏响了爱国主旋律,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另外,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改革创新就刻在了党的精神涵养中。[8]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精神、红岩精神、太行精神到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再到特区精神、小岗精神等,它们都蕴含着丰富的改革创新精神基因和背景,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扬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改革开放精神,鲜明地体现出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具有的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品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莫高精神等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精神谱系,不断构建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精神谱系。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密切相连、相辅相成,而且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构建起来的价值中枢。爱国主义是对生养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发出独特的爱国主义情怀,它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深埋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改革创新赋予了人们价值活力,赋予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以新的时代内涵,它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时代写照,是中华民族摆脱危机、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也是应对现实风险挑战、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秉持为民爱国,守正创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新时代,正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锐意进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一些内容,也直接反映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的精神内涵。如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团结互助”等,便直观地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的延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有差异性,又有极大的统一性,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相互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会推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发展,两者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谱系价值体系理想信念
神族谱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