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医学院校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方式探索

2023-01-06王亚军朱庆双

医学教育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资线下思政

张 维 王亚军 卢 洁 陈 超 朱庆双 朱 淼 武 艳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育处,北京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69)

课程思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1-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4]。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主阵地,临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育人责任淡化,课程育人环节缺失,重专业、轻思政的想法[5],因此加强医学院校师资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了防止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传统线下培训方式受到场地和参训人数限制;同时医学院校开展师资培训时存在临床教师分散、临床任务重、时间难统一的情况,因此亟须探索有利于提升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模式,为今后尤其是特殊时期的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各临床医学院的73名临床骨干师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41名骨干师资线下培训,男13人,女28人,平均年龄(39.59±6.55)岁;其他临床医学院32名师资线上培训,男8人,女24人,平均年龄(41.25±6.15)岁。

1.2 方法

1.2.1 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采用Class in线上直播平台,要求学员使用本人手机号登录,并要求连续听课时长达到80%以上,培训期间随时线上签到;线下培训要求学员必须完成培训前后签到及培训期间随机点名。

1.2.2 培训内容

在充分查阅相关文献、报道[6-8],掌握目前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师资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培养路径、制度保证、激励机制等研究现状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和骨干师资座谈结果,进行课程设计,确定师资培训三大模块: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教育理念模块主要包括课程思政内涵、政策要求、纲要解读等;教学能力模块包括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等;示范课教学包括北京市“最美课堂”一等奖课程展示及讨论。

1.2.3 培训考核方法

培训考核方法包括理论考核和提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两部分。理论考核环节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课程思政专家拟题,题型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采用问卷星平台线上考核方式,于培训结束后进行线上考核,设置考试时间,每道题设置作答时间、禁止切换屏幕等,保证考核公平公正。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模板和评价标准,教学案例涵盖思政内容类型、融入方式、思政育人目标、思政育人教学设计、教学效果及教学反思6项内容,要求每位参训师资2周内提交课程思政案例,并邀请课程思政专家进行评分。对理论考核合格、按时提交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培训时长和考勤达标的培训对象,颁发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合格证书。

1.2.4 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两组培训对象对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共分为2部分,第1部分为基本情况收集,包括性别、年龄、单位、职称、从事教学工作年限等;第2部分为两组对教学方式的评价,包括对理论授课、示范课程观摩讨论内容的分别评价,评价分值采用李克特10级量表。此次研究共发出问卷73份,收回73份,问卷收回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培训方式骨干师资基本情况比较

参加该次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的师资共73人,其中线下培训组41人,男性占 比31.71%;线上培训组32人,男性占比25.00%;两组间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5,P=0.530)。两组之间平均年龄、临床教学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种培训方式师资基本情况比较

2.2 两组培训方式学习效果比较

理论考核线下培训组平均分为(88.29±18.96)分,线上培训组平均分为(91.25±15.19)分,两组间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0,P=0.474)。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交率,线下培训组92.68%(38/41),线上培训组75.00%(24/32),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91,P=0.036);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得分,线下培训组平均分为(91.24±2.89)分,线上培训组平均分为(90.79±2.13)分,两组间教学案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1,P=0.518)。

2.3 两组培训方式教学质量评价

线上、线下参训师资分别对师资培训三大模块、理论授课和示范课程观摩讨论两环节效果进行评价(表2)。师资培训三大模块应用李克特10级量表对相关课程进行打分,两组间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及示范课教学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理论授课和示范课教学环节进行主观评价,理论授课满意率线上组显著高于线下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0);对于互动性较强的示范课程观摩讨论环节,线上组满意率87.75%,线下组为95.1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 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高校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训辅导、专题报告等形式,让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教师心中,并提升课程思政实施能力。

表2 两种培训方式教学质量主观评价 (±s)

表2 两种培训方式教学质量主观评价 (±s)

项目 线下培训(n=41) 线上培训(n=32) χ2/t值 P值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19.44±1.25 19.16±3.24 0.513 0.610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38.93±2.47 38.22±6.55 0.637 0.526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 9.78±0.61 9.56±1.65 0.783 0.436理论授课满意率 32(78.05%) 31(96.88%) 5.388 0.020示范课程观摩讨论满意率 39(95.12%) 28(87.75%) 1.384 0.239

3.1 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的重要性

有研究显示,高校师资队伍存在观念滞后、内容陈旧、重学术轻思政、重道理轻结合的问题,主要包括3个层面:一是“不懂”,认为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每门课都上成思政课,课程思政就是做政治宣传和政治说教;二是“不愿”,专业课教师不注重与学生思想交流,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是辅导员、思政课程的任务;三是“不会”,专业课教师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课程无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者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出现“贴标签”、生搬硬套,把专业课和思政教育弄成“两张皮”,为了思政而思政[9-13]。医学人才培养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实践能力更强、素质更全面、教育质量更高,因此亟需在师资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培养方面积极探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坐实。

3.2 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方式的探索

本研究对比了线上与线下两种教学方式,两组骨干师资的性别、年龄及临床教学年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方式下,师资课程思政能力考试考核成绩及对理论授课内容、示范课程观摩讨论内容评价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采用线上培训的方式开展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达到了线下培训方式的预期效果。

理论授课环节线上培训组非常满意率显著高于线下培训组(P=0.020),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培训时间和地点灵活、可反复听课、强化培训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学员的认可,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14-16]。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交率线下组高于线上组(P=0.036),提示线下组师资的依从性更好,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要更加重视线上培训师资督导管理。示范课程观摩讨论环节满意率线下组高于线上组,表明对于互动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面对面的沟通更能得到参训师资的认可,然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以是样本量不足或Class in互动教学软件对授课效果进行了弥补,后续将通过增加样本量进一步开展研究。

4 结 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多样化的线上线下培训为我们加强师资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途径,线上培训方式较线下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但对培训师资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培训师资自觉遵守线上培训规则,避免挂机现象,变被动为主动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张维:实施研究过程,获取、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王亚军、卢洁:实施研究过程,总体把关,审订论文;陈超、朱庆双、朱淼、武艳:实施研究过程,修改论文

猜你喜欢

师资线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