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一竹三笋”经营管理技术
2023-01-06汪伦齐李源涂必江李永红
汪伦齐,李源,涂必江,李永红
(1. 霍山县诸佛庵镇林业站,安徽 六安 237200;2. 霍山县林业局,安徽 六安 237200)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禾木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是安徽省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最为广泛、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1-2]。长期以来,大部分竹农仅依靠培育竹材作为主要经济收入。近年来,一些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竹加工企业相继倒闭,加上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竹材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不断创新低,竹农收益下降显著。这种以生产竹材的单一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毛竹产业的发展。霍山县从2014 年开始了以培育“三笋”(即冬笋、春笋、鞭笋,概括性称为“三笋”)为主、生产竹材为辅的“一竹三笋”经营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显著提高竹林经济效益。
“一竹三笋”是以留养大径竹为基础,在毛竹生长过程中,重点培育不同季节产生的三种形态笋为目的一种经营模式。其中冬笋是指毛竹地下鞭芽在冬季发育膨大生长未出土的竹笋;春笋是指毛竹地下鞭芽在春季发育膨大生长已出土的竹笋;鞭笋是指毛竹地下鞭的先端部分向前生长,在夏季长出的幼嫩鞭梢。
1 竹林条件选择
1.1 园地选择
“一竹三笋”经营模式属集约经营模式,因此园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良好、集约经营水平高、劳动力相对充足的毛竹林地,其中以林相良好、立竹度平均150~220 株/667m2、平均胸径大于8 cm 的竹林为好,可以保留少量的阔叶树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1.2 立地选择
“一竹三笋”经营模式立地条件选择是关键。选择土壤深厚、肥力好、海拔600 m 以下的立地。土壤深度平均达50 cm 以上,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黄棕壤、黄红壤,pH 值4.6~6.5,坡度小于20°。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海拔超过600 m 以上,毛竹的发笋率较低;土壤厚度少于25 cm 不利于发笋(易干旱),竹笋产量低,大径级竹数量少。
2 竹林结构调整
2.1 立竹密度和年龄结构
不同经营模式下,母竹发挥的作用不同。以培育“竹材”为主的经营模式下,处于发笋旺盛期和养笋期时的母竹被采伐,会造成产笋量下降;在“三笋”经营模式下,留取一定数量和年龄结构的毛竹,为孕育“三笋”创造条件。合理的林分结构是竹林充分利用光、水、肥、气,达到高产稳产的基础。竹林结构主要是通过合理留笋养竹和采伐进行调整,即结合竹材采伐,砍去3 度以上的老竹,清除弱小竹、风倒竹、雪压竹和病虫害竹等,控制1~3 度竹比例为4∶4∶2,保留立竹密度150~180 株/667m2,分布均匀[3-5]。
2.2 留笋养竹
2.2.1 留养原则
留养的原则为留壮、留匀和留空,即留养的目标笋应当是粗壮笋,留养后竹林内的竹笋分布要均匀,竹林空地要早留、多留笋。冬笋全挖,春笋及时挖,除选留长竹笋外,其余的竹笋应及时全部挖除。
2.2.2 定时留笋
春笋大年时,在出笋高峰后期的一周内选留健壮春笋长竹。
2.2.3 定点留笋
留养笋在林分中要均匀分布。翌年拟采伐的母竹周边的春笋、有垂直阳光照射的空白地方春笋应当保留。
2.2.4 定量留笋
留养胸径9 cm 以上的笋,密度保持在60~80株/667m2。
2.2.5 号竹
为了合理确定各度竹的留养比例,需要对各年新竹进行号竹。秋季用墨汁号新竹,标注年份及尺寸,后期根据确定的留养比例进行合理间伐。
2.2.6 合理采伐
大小年竹林在春笋大年的初夏少量采伐,11 月至次年4 月正常采伐,小年则不采伐;花年竹林在冬季或夏季砍伐。在竹林生长活动旺盛的6~8 月,严禁砍竹。采伐实行限量,数量不超过新竹留养数,在保证有一定的立竹前提下,确定采伐数量,不可过度采伐。4 度以上的老竹全部采伐,其余根据竹林定向培育目标不同确定采伐数量;风倒竹、病虫竹的砍伐不受年龄限制,及时砍去。
3 竹林抚育管理
3.1 垦复
一般在梅雨季节,结合采挖鞭笋,对竹园进行垦复,有利于竹鞭更新和恢复。15°以下坡度全垦;15°~20°坡度带状垦复,垦复深度约30 cm。挖除树蔸、竹蔸,除去土壤中石块和老旧残竹鞭。未垦复年度每年6 月和9 月各进行1 次除草、松土。提倡带状垦复,即每年垦一带、留一带。留带和垦带1.5~2.0 m,垦复深20~25 cm,分2~3 年完成全垦。
3.2 施肥
俗语说“小年换叶四五月,开沟施肥最关键。八九月份发笋芽,撒施追肥浅锄山”。根据土壤肥力进行施肥,提倡多施有机肥。根据施肥时间分为发鞭长竹肥、笋芽分化肥和孕笋肥[3-6]。发鞭长竹肥,即第1次施肥,春笋小年竹林基本换叶后,幼叶长至5 cm时开始施专用复合肥,施肥量为复合肥80 kg/667m2、农家肥1 000 kg/667m2;笋芽分化肥,即第2 次施肥,7~8 月结合竹林垦复施专用复合肥,施肥量为40 kg/667m2;孕笋肥,即第3 次施肥,11 月结合采挖冬笋施专用复合肥,施肥量为50 kg/667m2。
施肥方法:一是撒施。在垦复之前,撒施肥料,通过垦复翻埋。二是沟施。沿水平等高线挖沟,沟深和宽达到15~25 cm,施肥后及时覆土。三是穴施。采取依山势开鱼鳞坑,深度15~20 cm,长宽各25 cm,坑间距3 m。
3.3 水分管理
“有笋无笋在水,笋大笋小看肥”“竹怕秋冬旱,出笋少一半”。根据毛竹的生物学规律,每年的8月~11 月是孕笋季节,不可缺水。8~9 月如遇干旱会造成笋芽不发芽或笋芽干枯。在竹笋生长期长期缺水,易导致竹笋出土缓慢,个体变小,退笋数量增加。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可通过建蓄水池,采取自流灌溉、喷灌或滴灌等措施进行浇灌,水源以山地自然水源为主、抽水为辅。
3.4 钩梢
新竹当年立冬前后进行钩梢,竹桠半木质化状态,保留15~18 盘枝,用专用刀具截去竹梢。新竹钩梢,一是可以防止雪灾,二是有利毛竹积累养分,三是可以获得大量的竹梢作为商品出售。根据生产经验,每个熟练工每天可钩梢300 根左右,每个竹梢可出售2 元人民币,所以新竹钩梢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益。
4 “一竹三笋”的采收
4.1 竹材采收
“新竹开枝砍老竹,增强光照好发育”。竹材采伐采用平伐法或带半蔸采伐,采伐后即打通伐蔸节隔并施肥;大小年明显的竹林,一般以春笋大年新竹抽枝展叶的立秋至冬至(8~12 月)砍伐为佳,有利于增强光照,促进新竹增长;花年毛竹林秋冬季采伐。采伐强度应不高于新竹留养量;采伐后,将竹桠、竹梢、竹材分类归集。
4.2 “三笋”采收
4.2.1 冬笋采挖
667 m2正常立竹度的竹园,竹鞭上有1~3 万个隐芽,条件适宜时,都可发育成冬笋,且大量采挖冬笋不影响春笋产量。冬笋在竹鞭上的分布也有规律可循,以打洞挖为主,即找隙裂挖冬笋。冬笋大年,立春前,挖冬笋,不损伤鞭芽、笋芽,挖出2 级以上目标笋后及时覆土;每隔7 d 左右挖1 次。同一竹鞭相邻位置挖大留小,对未达标笋及时覆土并做标记,达目标后再挖。挖掘冬笋,切忌大块翻土,以防损伤竹鞭。
4.2.2 春笋采挖
春笋大年,立春后,当春笋出土后开始挖笋或留养,出笋初期早挖,盛期选留,后期全挖。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作为鲜食时,应挖泥下笋;加工清汁笋,应在笋出土5~10 cm 时挖掘;笋干加工,应在笋出土15~25 cm 时挖掘。挖掘后施肥覆土。
4.2.3 鞭笋采挖
春笋小年的5~10 月为竹鞭生长旺盛期,7~8 月以挖鞭笋为主,可按60%采挖鞭笋。大暑后露出地面的鞭笋全部采挖,采收至9 月初结束。6~7 月挖鞭笋与埋鞭相结合,挖掘时避免伤竹鞭。挖鞭笋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又可以多发岔鞭,增加有效鞭段,提高发笋数量。
5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提倡综合防治。毛竹病害主要枯梢病、基腐病、丛枝病,虫害有竹笋夜蛾、一字竹笋象、竹螟、黄脊竹蝗、竹毒蛾、竹瘿小蜂等。应及早防治,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禁用毒性强、高残留农药,以达到生态、环保、安全的目标。
6 结语
“一竹三笋”经营模式下,可以实现林地利用率的最大化。实践中发现,这种以留养大径竹为基础,在毛竹生长过程中,重点培育不同季节产生的三种笋形态为目的一种经营模式,竹林产量可达平均产冬笋100 kg/667m2、春笋250 kg/667m2、鞭笋50 kg/667m2、大径竹60 株/667m2的目标,经济收益达到5 500 元/667m2;与之相对比的,传统的以竹材为主的经营模式下,平均竹材产量800 kg/667m2,经济效益仅500 元。两种模式对比,“一竹三笋”经营模式下,实际增收可达5 000 元/667m2。
“一竹三笋”技术的示范推广将为毛竹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增强毛竹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有效提升竹林科学经营水平,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为大别山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助一臂之力,为毛竹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