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模式多元化对高校图书馆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以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3-01-06王秀勤
王秀勤
(西安财经大学,西安 710061)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学术文献及信息交流机构,对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化、数字化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及智能化服务手段因其便捷性吸引了更多读者,导致纸质图书借阅率日渐下降。面对如此困境,构建合理的文献保障体系,探索卓有成效的服务模式,提升馆藏文献的流通率,是当前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提供有力支持,发挥助推作用。
1 图书馆基本情况及数据来源
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的图书室,现有三处馆舍,建筑面积3.9万m2,包括长安校区、翠西校区和雁塔校区,其中长安校区馆舍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6%。图书馆经过多年建设,目前形成了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相互补充的文献保障体系,形成了以社会科学文献为主,以经济、管理类文献为重点,经、管、文、法、理、工、艺各类文献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截至2020年底,纸质图书累计馆藏量近200万册,电子图书76.75万册,在订印刷型中外文报刊506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39个,其中自建数据库11个。收藏有大型古典丛书、类书、地方志、统计年鉴、经济史料等文献,组建了省级重点学科专题文献室,创建了秦商特色图书馆和秦商博物馆,同时自建了陕西地方志数据库、丝绸之路记事专题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和西安财经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成果集萃数据库。
本文统计数据来源:2015年纸质文献的馆藏量和借阅量数据来源于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2020年纸质文献的馆藏量和借阅量来源于金盘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进馆人次来自于门禁系统数据;电子资源访问量和下载量分别来自于各个数据商终端;门户访问量和座位预约量均来自于超星智慧图书馆。本文仅对长安主校区图书馆2015年和2020年的图书馆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剖析读者需求,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
2 阅读模式多元化背景下图书馆发展现状
2.1 馆藏资源稳步增加
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采购以社会科学文献为主,以经济、管理类文献为重点,形成了经、管、文、法、理、工、艺各类文献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以满足本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015年总馆藏纸质文献88万多册,经济类馆藏量240 784册,占总馆藏的26.96%,位居第一,这是由于本校金融系、经济系、财税系和国贸系等相关专业学生在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旅游管理等课程中需要使用。文学类馆藏量154 831册,占总馆藏的17.34%,政治属于公共学科,占总馆藏的9.68%。到2020年总馆藏纸质文献达到147.8万册,5年内增加了近60万册,平均每年增加馆藏达12万册,增长速度前所未有,这与学校更名、教学质量提升有很大关联。图书馆在保障纸本馆藏的基础上,采购了大量电子资源,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截至2020年底采购了中国知网、Emerald、Springer、Elservier、超星电子图书、人大数媒、财经联盟、国研网等14个数据库的资源,电子图书合计767 562册,电子期刊415 336种,学位论文7 452 870篇。
2.2 纸质图书借阅量大幅下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化、数字化不断普及和发展,人们的阅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传统的纸质资源转向多元化选择。电子图书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纸质图书借阅量大幅减少,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总借阅量从2015年的170 403册减少到2020年的24 362册,5年减少了146 041册,平均每年减少近30 000册的借阅量。其中文学类借阅量最高,也只有7 460册,比2015年减少了33 788册,是2015年借阅量的六分之一,占总借阅量的30.6%,位居第一;经济类借阅量从2015年的26 381册,减少到2020年的6 163册,占总借阅量的25.16%,位居第二。
2.3 图书馆利用呈现多元化趋势
第一,馆舍利用率提高。据门禁系统统计: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图书馆入馆375 763人次,其中12月份入馆96 411人次,全年最高。12月份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和下半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时间,学生考前突击复习,进馆人数比较集中。座位预约人数剧增,常常出现座位不足现象,尤其是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及期末考试期间。入馆曲线和预约曲线的起伏变化基本一致,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开学期间,学生需要归还即将到期的书籍,导致进馆人数相对集中,6月份和12月份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及期末考试时间,进馆人数较多,加之12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入馆人数达到最高峰。由此可见学生对图书馆馆舍的利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
第二,电子资源利用率增加,但相对集中。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电子资源访问总量74 413 458次,比2015年增加了54 712 108次,约为2015年访问量的3.8倍;下载总量1 828 853次,比2015年增加了430 353次,为2015年下载量的2.3倍。访问量最高的是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知网数据库,达到69 318 183次,占总访问量的93.75%,比2015年增加了51 988 637次,为2015年的3.9倍。全文链接下载量最高的资源库也是中国知网,为699 071次,占总下载量的38.22%,几乎是2015年的5倍。中国知网无论是访问量排行还是下载量排行都稳居第一,可见师生对于其他数据库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够,图书馆的宣传也需加强。Emerald、Springer、Elservier等外文数据库利用率较低,只有个别师生科研需要,没有成为师生提高素养的必修课。EPS数据库的使用仅局限于统计学专业,师生对北京法意、国研网等缺乏了解,利用率较低。
第三,网页访问活跃,但参与度不高。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全校范围内i西财大和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最多的达25 951次,平均每天访问71次;排在第2名的访问量是18 475次;第3名的访问量是15 317次;第4名之后的访问量快速下降,第10名的访问量只有6 357次。用户群相对集中,参与度不高,只集中在一部分读者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在所有用户的检索热词里,排在首位的为“i西财大”,被检索3 187次,“i西财大”是2020年疫情期间特有的产物,是全校师生打卡、检测体温的平台。其次是“学生健康统计”和“学生体温自测”,检索次数分别为2 382次和1 006次,这三项都是疫情时期特有的指标要求,具有时效性。排在第10名的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检索次数只有398次,是第1名检索次数的八分之一。
3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3.1 完善电子资源导航,加强数字阅读引导
图书馆2020年数字资源的购置经费132万元,纸质资源购置经费65万元,数字资源的经费投入是纸质资源经费的两倍。长安主校区采取二维码技术实现了图书自助借还、纸电同步、精准定位上架、24 h远程自助借阅、手机移动图书馆、图书馆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服务。但目前学生整体对电子资源的了解和利用情况都不甚理想,只集中在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方面的使用,对外文数据库知之甚少。为此,可邀请各大数据库培训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举办关于数据库使用的讲座,提高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数据库的了解、掌握和有效利用。可在一楼大厅的电子屏上滚动宣传和推荐图书馆所购买的数字资源。通过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并使用智慧图书馆、手机移动图书馆,养成数字阅读的好习惯。
3.2 开展各类讲座,扩展图书馆的增值服务
图书馆的秦商大讲堂是学术讲座、本馆职工学习的中心场所。号召各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类数据库培训和学术讲座。每年通过讲座、参观、展板等形式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使新生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邀请知名企业家来秦商大讲堂分享创业经验,给学生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提升学生就业率,实现校企双赢。邀请相关学科名家作客秦商大讲堂,针对师生在学习和研究方面的需求举办讲座,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开拓师生知识视野,陶冶情操。通过开展各类讲座,提高图书馆的入馆率、文献利用率,提高图书馆全体馆员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3.3 与校内其他部门交互合作,提高图书借阅率
阅读是自主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目前学生的阅读目的集中在完成学业和通过考试上,可利用图书馆自身的设施条件和资源信息等综合性优势,与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等校内其他部门交互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建立读者工作委员会,通过读者之声平台宣传图书馆资源,了解读者需求。图情学者与专家们交互协同,走进各学院,深入了解师生需求。定期与各学院联合举办微视频系列读书活动,激发阅读热情,增加阅读兴趣,引导广大师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推动校园阅读氛围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借阅率的目的。
3.4 加强阅读推广,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为了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联合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举办了“冬日共相阅”“百年正风华,相阅再出发”“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系列读书活动。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联合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和各学院举办“4·23世界读书日”系列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让更多读者畅游书海,品味经典,滋养心灵,增长智慧。联合掌阅科技公司,开展“阅读一分钟,编织一个梦”阅读打卡活动。邀请读者每天登录掌阅精选APP,坚持阅读打卡,养成读书习惯。为更好地满足师生的文献需求,图书馆应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建立荐购专架,诚邀广大师生进行图书荐购,实现“你选书,我买单”,让广大师生参与其中,营造书香校园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5 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作用
西安财经大学图书馆响应本校总体发展方向,成立了研究支持部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定期为各学院各学科编辑出版“学科前沿推送”,为教师教学科研服务;年中以微视频的形式发布各学院阅读借阅排行、进馆人次排行,形成学院之间的竞争机制,互相促进,进而提高图书借阅量、进馆人次和图书馆利用率;年末推出全年统计阅读报告,分析读者阅读习惯,指导图书馆文献建设方向。开通西安财经大学文献服务群,24 h不间断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文献服务。组织学生参加财经类大学生信息素养比赛,向大学生普及数据库知识,培养大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创办西财“读者论坛”和“博士沙龙”,形成特色文化服务。此外,图书馆每年举办“4.23”和“9.28”读书系列活动,开展微书评、优秀学者著作展、优秀读者评选、图书漂流等阅读推广活动,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3.6 提供多元化的人文环境,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黏性
图书馆的服务和职能要适应本校总体发展方向,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在图书馆设立休闲阅读区,学术交流空间,开辟创客空间,提供无线网络、电源插座等满足师生的上网需求。图书馆大厅里可以为读者提供自助咖啡机、24 h借还漂流书柜、爱心雨伞专柜、24 h热水供应系统等,满足读者阅读之外的生活需求,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各类资源,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