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实施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3-01-06王晓莉
王晓莉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99)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相关技能与知识水平。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要实施具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特色的教学规划,实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基于1+X证书制度,如何从根源上推动实践性改革,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1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只有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相继出台并颁布了诸多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改革方案,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1+X证书制度,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一项重大举措。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且考核合格后获得的学历证书,“X”是指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训获得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不限于一项。从本质上而言,“1+X”为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的统称,但其中的“1”与“X”又是相对独立的。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对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1+X证书制度的实施和运用,重点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前,社会和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但高职院校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仍比较匮乏。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发挥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要是鼓励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并通过相关职业技能证书等级认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岗位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已形成了特定模式,包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业技能人才举办讲座进行技术探讨,与学生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学以致用。高等职业院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紧密围绕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业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专业知识,提升创业成功率。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提升高职人才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培养智能化时代复合型人才,指明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推进高职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改革,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核心素养培养,要紧密围绕人才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优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优化相关教学与学习资源,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3.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教学实践方向,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提升创新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未来相关工作岗位的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岗位的匹配性。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全面剖析自身的综合素质及相关技能水平,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努力方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困境和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岗实习培训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应基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围绕职业技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训机会,全面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水平。
3.3 开展社会培训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社会培训活动,为本校学生获取更多职业技能证书提供便利,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服务。社会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重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能够满足社会及企业对职业培训的迫切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素养要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对劳动者提出了较高的学历要求外,还要求从事相关行业的劳动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劳动者对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此外,开展社会培训可以有效整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开展社会培训时,高职院校可以有效整合原有的教学资源,并运用于社会培训中。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不仅可以促进本校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满足劳动者的职业培训需求,还可以为本校学生获得更多职业技能证书提供便利,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服务。高职院校在践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与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社会培训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尤其是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必须充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广泛调查学生实际情况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活动。为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应科学渗透相关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综合素养,为顺利获得各项职业技能证书打下坚实基础。实践中发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仍未转变观念,轻职业培训、重学历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在无形中不断加快,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培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4 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在践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例如,我国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大学生毕业后终将走上工作岗位,敬业态度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敬业素养也被列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之一。 培养学生敬业素养的方式有很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向学生传播旅游管理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新闻,采用结合时事新闻的方式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敬业素养,此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可行且有效的,教学效果良好。可见,教师平时应密切关注时事新闻,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素材。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大学时期是其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明礼诚信”明确为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践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搜集关于诚信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诚信素养。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各种核心素养,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 结语
目前,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践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尝试,能够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打造产学研纵向一体化的教育生态链。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1+X证书制度的内涵,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高等职业院校在践行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发挥1+X证书制度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