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2023-01-06李晨杰
冯 至,李晨杰
(海南师范大学 a.信息科学技术学院;b.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海口 571158)
提升“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幸福、体验幸福,有利于改善学生个体对生活的态度及满意度,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
1 “0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家庭因素
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对子女民主的教养方式是影响“0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生成的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发展。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体验到更多幸福与快乐,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对子女的粗暴教育和不尊重等都会降低大学生的幸福感[1]。此外,家庭经济条件也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
1.1.2 学校因素
高校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教学条件和质量、生活设施等方面都影响着“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缓解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压力、增加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学生与教师、同学、周围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良性的朋辈关系有利于学生建立积极正向的情感关系,有助于提升“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1]。
1.1.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支持方面,通过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及情绪情感支持,增加大学生的安全感、归属感、自尊感等正向情感,进而提升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2]。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有着较大影响,“00后”大学生个体如果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遇到困难挫折或者负性生活事件时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减少其挫败感,增强其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水平[3]。
1.1.4 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影响“0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个体心理上的影响。影响“0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体验的重要生活事件主要有学习压力、情感挫折、不良的人际关系、考试失败、生活与经济问题、择业和情感等方面的烦恼[4]。一般而言,正性生活事件能刺激和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而负性生活事件则会降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人际关系是生活事件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影响因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会降低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1.2 主观因素
1.2.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代表人的心理特征,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态度及行为方式[5]。Diener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往往能够获得较多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和神经质者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则相对较少。具有稳定性人格的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要高于人格不稳定的学生[6]。一般而言,外向型的“00后”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更易感受到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往往有着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而内向型的“00后”大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支持相对较少,主观幸福感体验相对较低。
1.2.2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主要是指个体所拥有的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情绪智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00后”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一般而言,情绪智力高的“00后”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情绪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在面对困境挫折等负性生活事件时,能够正确认识和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懂得正确和适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系统[3],从而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1.2.3 应对方式
当个体在面对挫折困境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一般而言,在遇到困境挫折时,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00后”大学生往往会较为主动地向外界寻求帮助和支持去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体验相对较高;反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00后”大学生往往较多采取回避、退缩等应对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泄不良情绪,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不利于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1.2.4 归因倾向
不同的归因倾向会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从而带来不同的行为结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内部归因倾向的“00后”大学生往往偏向于把成功和失败归结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等相对稳定的因素,有助于学生个体的自我肯定,体验到的满意感相对较高;外部归因倾向的“00后”大学生往往偏向于把成功归于运气,把失败归于命运等不稳定或不可控因素,忽略或否定了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从而导致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主观幸福感体验较差;综合归因倾向的“00后”大学生往往偏向于把事情发展的结果归结于内部、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运用综合归因倾向的学生个体往往更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2 “00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2.1 客观方面
2.1.1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帮助“00后”大学生选择和确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强对学生个体的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帮助其树立科学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其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和提升主观幸福感。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对“00后”大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引导其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自我、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7]。
2.1.2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幸福观
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全面地衡量和评价,对适应生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加强“00后”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幸福观。通过营造良好的幸福感教育环境,传授幸福感相关理论知识及美育教育,让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此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在劳动教育中创造幸福、体验幸福。
2.1.3 营造幸福美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0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学习生活、就业择业等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幸福美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增强学生个体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充实生活,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第二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和熏陶以及提升“00后”大学生获取幸福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1.4 注重家校幸福观教育的融合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可以给予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自我认可度、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家庭和学校要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00后”大学生科学的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参与到“00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来,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重视和帮助,建立齐抓共管、密切合作、协同推进的幸福观教育工作机制[8]。
2.2 主观方面
2.2.1 锻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拥有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00后”大学生个体往往更容易体验到主观上的幸福感感受,他们更容易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出积极、正面的认知和评价,更容易发挥和挖掘自身的能力和潜力[4]。在日常学习生活中,“00后”大学生个体应培养自信、乐观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品质,提高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勇敢面对并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提升“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2.2.2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关系着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在社会支持方面,家庭是“00后”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心理较为健康,幸福感强[3]。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00后”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和比赛,增加朋辈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从中体验快乐的情绪,增加自身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2.2.3 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应对困境挫折
“00后”大学生应正确理性看待生活中发生的正性和负性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当个体在面对压力或困境挫折时,应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采取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努力寻求外界的支持和帮助,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困境的能力。此外,应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客观地认识各种生活事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元认知评价。要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4],这些都有助于“00后”大学生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2.2.4 正确合理运用归因理论进行归因
正确合理运用归因理论进行归因有利于激发“0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能够维持心理上的平衡。首先,要学会积极归因。当取得成功时,将其归功于自身的努力或者自身能力等内部因素,从而增强自身的满意感和信心。当遇到失败时,将其归因于任务过于困难等外部因素,减小失败产生的挫败感和沮丧感,以此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其次,要学会综合归因。导致事情成功或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失败的原因是由许多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要学会对事件发展的结果做全面分析和合理归因,这些都有助于增强“00后”大学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体验。
3 结语
“00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和“00后”大学生个体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幸福观,营造良好的幸福感教育环境,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