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鲜明特质和价值意蕴

2023-01-06叶本乾方素清

社会主义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形态中国式中华民族

叶本乾 方素清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进步的发展过程,就是不同形态的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过程。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但使自己走上了光明的现代化道路,而且创造、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14页。党的二十大强调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2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页。,是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所取得的现代化新成果,它扎根中国大地和中华文化,守正创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鲜明特质和价值意蕴。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生的。我们党团结带领我国人民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创造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既立足我国实际又面向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变革,其理论内涵极其深刻。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主题,而创造、发展、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贯穿其全过程的一条主线。早在1919年,李大钊就在《新纪元》中宣告“新纪元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1《李大钊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新文明的美好向往。我们党从1921年成立起就领导人民开始创造新文明,并提出要“以革命的方法改造社会,复兴人类的文化”2《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30页。。1949年,毛泽东提出中华民族要“创造自己的文明”3《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4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正式开启了符合当时发展状况的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文明创造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创造社会主义文明形态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

新时代,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筹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建构国家治理新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和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创造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始终不渝践行的初心使命,确立我们党的全面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百年奋斗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在党,关键在加强党对其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必然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本质要求。从历史和现实可以看出,必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够保证社会主义文明正确发展的方向性、科学性、协调性、持续性,并使其永葆强大的支撑力量,不断书写中华文明新篇章。

(二)国家主导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依托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地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817页。。这就深刻揭示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价值和功能,凸显国家主导作用。高效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各项事务,正确发挥国家主导作用能够更好地统筹社会发展,塑造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行稳致远的发展环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战略谋划主题。得益于国家主动,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在对各种规律的把握上逐渐深入,在对各项战略的谋划布局上逐渐成熟,这又加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制度基础。

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具有不同于先发现代化国家的自身发展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必然需要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由国家主导,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立足发展现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法治、外交、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方略,展开了一系列新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其中,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增强了各领域发展协同性、整体性。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坚持国家主导,不仅增强了人民主体性,最大程度地提升各族人民凝聚力、向心力,强化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还更好地推动了国家制度及其执行力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经济体制特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计划与市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此之前,市场一直被误当作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而遭受拒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的正确体制选择。事实上,社会主义经济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经济相比较的显著优势,就应该正确运用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建立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达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的。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今,历经较长的实验摸索、实践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和内容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也一直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社会历史方位寻找和判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9页。,这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规律认识的深化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又尊重市场规律和完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注重发挥公平和效率的内在优势,让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更好发展上,使经济发展沿着共同富裕的道路稳步向好,走出了一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确道路。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厚滋养

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受到自身优秀文化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根植于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品质的淬炼,积淀了诸多积极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等思想精华,为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制度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追求,都以实践性面貌扎根于当代中国社会场域。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谋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谋大同,这一切都彰显出我们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根本,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文化基因和突出优势,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得到创造性运用。

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积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厚实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文明植根中华大地,根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正是如此,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生机勃勃。进一步说,正是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华文明才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实践中越发壮大。众所周知,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中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然它既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简单的“顺延”,也不是对中华文明简单的“翻新”,而是通过辩证扬弃,创造而成的最新成果。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按照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时代进步的新需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勇担历史责任,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汲取其富含的有益养分,滋养着人类文明新形态。

(五)改革开放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样也是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29页。从改革开放的动因和目标上讲,改革开放就是一场自我革命,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从实行改革开放到系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前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又证明了改革开放真正是改变我国各族命运的磅礴伟力。

邓小平曾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这就从本质上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用改革的办法为其注入新的动力。新时代,我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越来越扩大的开放中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并逐渐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战略自信,真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同世界发展同频共振,引领世界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页。我们党领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扎根我国大地沃土,与中国式现代化一样,它既具有其他文明形态的普遍特征,又有自身独特文明范式所呈现的鲜明特质。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先进性与继承性辩证统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表现,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生产力与科技发展决定了一切社会形态终将走向现代化,但并非一切社会形态都按照既定的模式开启和实现现代化。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扎根我国大地沃土,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锻造出来的文明形态,它饱含独特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人格品质、价值追求、发展格局、观察眼界、胸怀天下、创造创新等文明要素,展现出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崭新面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会得到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其他文明形态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对其他文明形态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先进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强大的延续性和再生能力。罗素曾说过,中华文明是世界公认的有别于现代西方民族国家的文明实体,是最具韧性的连续不断的古老文明。如前所述,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传承中华文明,立足中国独特国情和发展实际而内生出来的文明形态。“近代以后,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2页。,但是中华民族在历经外敌侵略和内部重重困难后,依然一代一代地把中华文明传承下来,使自己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踔厉奋发,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面临机遇还是挑战,都表现出自我发展的强大定力,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包容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兼容并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是在继承中华文明优秀基因、立足不同时期中国发展现实、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人类文明成果。它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而是敞开胸怀积极学习借鉴其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就决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是包容和开放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34页。我们党在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以宽广的胸怀,注重从其他文明中吸收智慧、汲取营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新内涵。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必然要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全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包容和开放的文明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科学把握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平等互信、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一带一路”倡议转化为发展行动,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其他文明包容互鉴,共同进步。正是因为坚持包容吸纳和开放互鉴相统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以强大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勇立人类文明发展潮头。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内生性与自主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脱离中国现实的主观臆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也不是脱离我国发展实际的主观臆造,更不是对以往传统文明形态和现在其他文明形态的简单复制,而是扎根我国大地、扎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扎根人民的沃土,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着眼于解决我国实际问题,着眼于全国各族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长期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我国独特国情党情民情的实事求是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没有脱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而空洞存在,相反正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铸就而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9页。自主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秉持的基本理念。无论何时,我们都把发展事业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依赖外部力量是不可能实现民族振兴的,必须把民族繁荣发展放在强大自我力量的基点上。只有坚持自主自立,才能有效吸收外来。为此,我们党弘扬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国内,我们保持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前进定力,依靠自己搞建设;在国际上,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四)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一切工作和各项事业中,保证党始终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人民不断走向伟大复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作为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主体力量的人民群众实践探索出来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创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使人民能够在国家政权体系的有效运转中以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都注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权利,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方面辩证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作为重要原则和关键性要求,厘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治制度的内在标尺。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十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既紧紧依靠人民,又为了造福人民,与人民同心同向同行,极大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人民的内聚力。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筑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245页。,共同探索、缔造、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性的辩证统一,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世界文明发展繁荣历程中的一次原创性实践发展。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精神面貌及其他文明发展作出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显示出越来越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坚持人民至上为价值追求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形态。我们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开创的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破除了西方既定的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走向现代化发展的中国奇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和最大底气。我们党致力于推进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群众创造文明,共享文明,更是文明的追求者。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使命,也担负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重任。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依靠人民创造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正确运用。

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页。为前进动力,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开启了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要求,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等发展领域的全过程,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让人民获得更多更切实的幸福感。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沃土更牢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根基在人民。人民性是不仅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的独特存在,也是实现文明成果真正由人民所享的关键。我们党依靠人民创造出百年伟业的巨大成果,彰显了党对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坚守不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必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6、21页。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以人民至上为永恒价值追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才使得一切有利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崇高使命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推动我国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态。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文明积淀,曾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鸦片战争后,中华文明曾一度衰落,中华民族陷入危难之中。而此时复兴中华文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就成为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自觉地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百年奋斗史中,不管面对哪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脉络,积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实现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略,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谱写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6、21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催生了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翼”,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也是这一历史重任的肩负者,也同样意味着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崇高使命。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责任担当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页。。面对当今世界大变局带来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联系日益密切,应该齐心协力应对挑战,携手开创共同发展新局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观,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既为正确回答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时代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也有力回击了“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和“中国威胁论”,推动“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和绿色低碳,深刻反映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方向的鲜明旗帜,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着力打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它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着眼于中国同沿线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全球公共产品及创新全球经济治理新模式的国际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彰显和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观,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相结合的最大公约数,使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纽带。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广泛推行人类文明新形态治理理念,为造福全人类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所蕴含和倡导的文明理念,是我国对人类文明发展之问的智慧应答,它在发展道路上破除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先验观念,在发展逻辑上根本不同于某些文明只对物质、自身的片面追求,为世界文明发展繁荣指明了新方向。

猜你喜欢

新形态中国式中华民族
中国式民主
陶德麟先生“辩证法的新形态”思想研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新形态西装
张建五:深化改革 着力打造混合制经济新形态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