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州市中药材种植现状和发展对策

2023-01-06彭取敏李明红吴薇黎秋刚赖谦赵建翰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金钗泸州市泸州

彭取敏 李明红 吴薇 黎秋刚 赖谦 赵建翰

1.泸州市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四川泸州

2.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四川泸州

3.古蔺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泸州

4.合江县农业农村局,四川泸州

1 泸州市中药材生产现状

泸州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药用植物174 科1 144 种,大面积种植的有赶黄草、金钗石斛、天门冬、川佛手、枳实枳壳、木瓜、天麻等20余种。泸州市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和古蔺县是泸州主要中药材产区,古蔺县还是四川省中药材重点县。纳溪区“栀子”曾获四川省级优质农产品称号,并成功入选国家100种中药材库;古蔺赶黄草是原产地品种;合江县因金钗石斛而得名“兰花城”。此外,泸州的贝母、重楼、黄精、川续断、吴茱萸等在国内也享有较高声誉,其中四川天植公司的川贝母入选省级“三个一批”重点品种。目前,全市有百草堂、天植中药、天寿药业、肝苏、绿叶、云堂等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9 家,年销售收入10.0 亿元。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46 万 hm2,产量7.5 万 t,产值12.5亿元。据2021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业务调度数据显示,泸州中药材种植面积排全省第8,产量、产值排全省第7。

1.1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十三五”期间,泸州新发展赶黄草、金钗石斛、枳壳(枳实)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了5个特色中药材种植片区。纳溪区在合面、白节、打古等乡(镇)发展300.00 hm2,其中,佛手90.00 hm2;泸县在云锦、得胜、百合等乡(镇)发展2 000.00 hm2,其中,枳实枳壳270.00 hm2;合江县在福宝、先滩、石龙等乡(镇)发展4 130.00 hm2,其中,金钗石斛 3 300.00 hm2、川佛手 200.00 hm2;叙永县在叙永、水尾、合乐等(镇)发展1 000.00 hm2,其中,天麻35.00 hm2,南板蓝根70.00 hm2;古蔺县在大寨、黄荆、德耀等乡(镇)发展 7 530.00 hm2,其中,赶黄草 660.00 hm2,天门冬200.00 hm2。

1.2 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合江金钗石斛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古蔺赶黄草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家成牌”金钗石斛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宏安药业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和谐君”等商标;国科中农中药材种植专合社成功注册黄荆牌杜仲雄花茶和黄荆时代组合商标。

1.3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中药材种植企业,订单农业也初具规模,如古蔺肝苏药业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发展赶黄草200.00 hm2,主要生产肝苏系列药品,现已生产有颗粒剂、片剂、胶囊等7 剂型,目前正在研究生产赶黄草饮料;固庸药业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发展黄柏330.00 hm2,其中,套种柴胡等短期品种133.00 hm2;绿鑫中药采取“公司+专合社+药农”的模式发展木瓜540.00 hm2,主要生产中药材饮片和木瓜养生酒。

2 存在问题

2.1 种植区域散

泸州市缺乏统一的中药材种植规划,“大资源小产业”局面亟待破解。多数中药材种植在偏远山区,种植区域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品种杂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2.2 科技支撑弱

泸州中药材品种以自繁自栽和市外引进为主,未建立区域良种繁育中心。种植优势区域的最佳品种也缺乏相关科学研究,中药材科研和推广人员严重短缺。

2.3 资金投入少

大部分中药材种植业主尚处于前期投入阶段,普遍资金匮乏,进入盈利阶段的寥寥无几。同时,泸州市针对中药材发展的激励政策较少,仅部分区县有少量政策支持。

2.4 市场风险大

泸州市中药材加工仍以干片制作为主,种植户与企业产销链接不紧密,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订单农业、定制药园模式还未大面积推广,种植户与稳定的中药材市场之间的通路尚未打通。

3 对策建议

3.1 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基地布局

启动《泸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科学规划种植品种和区域布局。按照绿色生态和“进山入林上山坡”的种植方向,各区(县)根据实际筛选2~3个道地优质中药材品种作为主导品种,引导1~3家医药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产地加工基地,推进“GAP种植基地”“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定制药园”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化订单式、定制式中药材产业园。同时,打造一批岩石附生、芳香药用、食药同源等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基地。

3.2 整合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县(区)财政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盘活扶贫、乡村振兴存量资金,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重点对规模化种植基地、育苗基地、企业用地、濒危药种保护等予以扶持,引导、鼓励、补助农户及创业者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

3.3 成立联盟,以大带小分类推进

突出重点中药品类,首先选择几个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优势道地大品种,打破区(县)界限,打造泸州市赶黄草、天冬、金钗石斛、枳壳、天麻、白芷等产业联盟。再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契机,探索建设泸州-江津-永川-荣昌中药材产业联盟,把种植基地与大户进行整合,逐步扩大重点品类种植规模,以大品种带动原生境小品、精品药材的全面发展。

3.4 科技支撑,培育泸药拳头产品

加强院地合作,积极对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构建各类中药材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环境选择、品种培育、取种育种、大田管理、肥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管理等标准化、系统化技术研究,用以指导产业生产,促进“泸药”质量提高。做强泸州市中药材产业协会,借助民间力量,弥补人才不足缺陷。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好种育好苗,好苗种好药,培育“泸药”拳头产品。

3.5 融合发展,提升种植综合效益

充分利用泸州市65.30万 hm2森林、25.70万 hm2竹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和药用经济林。坚持“种养循环”“林下立体种植”“全产业链”“药旅融合”等理念,研究和建立中药材与经济作物轮种、间种等种植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与生猪养殖、中药加工炮制、大健康食品开发、康养旅游等融合发展,增加中药材种植综合收益。

3.6 因地制宜,留足土地利用空间

农村荒芜后的耕地有的已经划为生态林,不能再发展中药材种植。建议对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十分适宜的生态林,重新调整土地性质,为中药材基地及产地初加工厂建设,留足土地利用空间。

3.7 整合资源,构建中药材购销体系、

构建中药材产品购销体系,破除生产与市场需求脱接、信息不对称的障碍。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中药材市场供需数据分享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定期发布川药价格、市场供需等信息,避免市场过热,造成价格大幅波动,合理引导中药材行业健康发展。

3.8 强化监管,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种子是中药材产业链的起点[2],一方面采取禁采型的干预措施,禁止私挖乱采野生资源。一方面采取开发型的保护措施,建立优质珍稀中药材种源基地,同时,将濒危灭绝品种和名贵的品种进行家种驯化,并大面积种植,既能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又能满足了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金钗泸州市泸州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老窖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油纸伞
点绛唇·蹴罢秋千
邢兴怀 泸州老窖香水背后的男人
石斛与飞鼠的生死与共
对泸州市游泳池安全管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那些采金钗的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