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进展

2023-01-06蔡国仁

光明中医 2022年18期
关键词:病原体免疫力传染性

蔡国仁

在中国一些农村和城市地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致死率较高,也是中国常见疾病之一,例如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禽流感等都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此类疾病发病率快,传播范围广,一旦爆发需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1]。当前,中国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较好,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是由于其爆发危险性仍然比较高,常常会引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需要及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预防疾病,防止疾病不断蔓延,保证公共卫生安全。

1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特征和表现

1.1 特征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于衣原体、病毒和细菌等复杂病原体引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一旦出现这种疾病一般很难迅速确定具体病原体[2]。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一般是由病毒和细菌共同作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一般只是由病毒导致的[3]。该疾病传染源主要为患者本身,或是隐性病原携带者,需要及时隔离。

1.1.1 病原体病原体包括各种细菌、病毒和衣原体等,上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不同,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而下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研究得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75%以上是由于病毒,且多为腺病毒感染导致的[1]。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些病原体也开始纳入到常规检测领域中。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体后发现,金黄球菌与铜绿假单细胞属于革兰氏感染性病原体,对于大部分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4]。患者本身即为呼吸系统感染疾病传染源,或是患者本身携带隐性病原体,家禽家畜等禽流感疾病也属于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1.1.2 传染途径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介质传播方式,在空气中传播,形成外源性感染。这种传播方式范围广,速度快,只要近距离与患者接触,极有可能被感染,若是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多,则病原体含量多,研究得知空气浮游物中细菌含有量每平方米达到700~1800 cfu容易出现院内感染现象[5]。除此之外,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后,分泌物中也会有病原体,导致感染发病,因此,必须要对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有效隔离,避免接触此类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日常用品等[6]。

1.1.3 发病时间研究发现,春冬季节易发流感病毒A,秋冬季节易发呼吸道合胞病毒,春夏季节易发副流感病毒。在发病时间上,早春和冬季一般是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时期,由于这一时间段天气寒冷,很少开窗通风,导致空气不流通,人体免疫力低。研究发现,冷空气是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病主要原因之一,冷空气活跃当天或1~2 d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明显增加[7]。

1.1.4 易感人群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多伴有基础性疾病,或是有行为意识障碍,这些表现都会导致老年人成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易感群体,而儿童因为免疫力低也容易被波及,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人群,由于与患者接触密切也容易被感染。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本身抵抗力弱,容易患上流行感冒等传染性疾病。通过对不同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分析得知,急性呼吸道疾病易感人群为学生,这是由于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容易接触到病原体[8]。

1.2 表现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身体不适,与感冒症状类似。临床检查主要判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减。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随着病情恶化,会产生一些临床反应,由于病毒引发的疾病一般会有病毒血症表现,例如发热乏力、咳嗽、肺部啰音等表现,严重患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及生命[4]。流行性感冒发病急促,患者一般有发热无力、咳嗽胸闷和肺部炎症等表现。肺结核患者有发热乏力、咳嗽咯血等表现,胸部X片可诊断。非典型传染性肺炎属于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多表现为发热畏寒、四肢酸痛乏力、腹泻等,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诊治难度大[9]。经由家畜病毒传染的禽流感和猪流感是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表现为高热咳嗽等,甚至会导致心肾等重要器官衰竭死亡。

2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治疗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确诊后需要根据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例如,病毒性病原体可以采取糖皮质激素和提升免疫力的药物,细菌类病原体则选择抗菌药物。中医药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非典肺炎治疗中,对5~10 d病程患者采用蒿芩清汤等中药结合西药共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10]。中药有固本培元作用,对于痊愈期传染性疾病患者而言,在此期间服用中药可以增强机体本身的免疫力,使身体逐渐恢复机体功能。此外,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作后,会导致患者身体脏器受损,治疗时需要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量,治愈后可以采用中药进行固本培元,提高康复效果。在抗病毒和抗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症治疗,可以服用解毒镇痛、祛痰止咳等药物,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3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

3.1 做好个人防护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介质传播,以及分泌物排泄物传播病原体,特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出回家或饭前便后洗手,咳嗽或打喷嚏用纸巾遮盖,勤换衣服和床单被罩,保持干净清洁。医护人员等与传染源接触密切的人群需要做好隔离保障,必要时可以穿戴防护服,若是接触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则需要佩戴手套,检查完成后摘掉手套,并做好消毒工作。人体在过度劳累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被病原体入侵,因此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病原体感染几率[11]。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睡眠和积极心态,在易感季节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和个人保护工作,调节饮食,多食用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增强自身免疫力。

3.2 加强环境预防在冬春高发季节,需要保证日常开窗通风,做好室内清洁工作,经常对室内进行消毒,定期清理消毒空调系统和排供气系统,清理好通道尘埃,减少传染介质。在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时,一般采用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清理病原体,进行消杀作业。对于经常接触传染源的要积极进行消毒处理,要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公共场所佩戴口罩[11]。

3.3 强化医院控制作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治疗场所,医院对此类疾病具有确诊隔离观察的责任。在医院治疗隔离期间,病室内需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病原菌,改善居住环境。采用湿式方式打扫室内,防止尘埃飞扬,同时定期按照规定消毒病室内的各种器具,降低气溶胶传播率,避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在院内传播。疫情期间,需要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措施,避免外界人员接触患者,除非必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尽量少接触,必要时需要做好防护工作,对重点患者进行监测管理,尤其是发热患者,优化预检、分诊管理,及早发现患者,减少污染范围以及与人群接触时间。对于大范围的传染性疾病,需要加强监测工作,以便了解疾病传播情况和流行变化规律,确定流行株、疫苗组分,尽快发现病毒株和变异株,为疫情预测预警提供保障,对各科门诊进行重点监测,上报日接诊案例,并在流行期间采集患者呼吸道样本,对其进行病原学监测[12]。医护人员通过隔离患者分泌物和病原体控制传染,降低传染病发生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医院日常需要定期消毒,保证医疗器械消毒清洁,疫情时可以对医院进行合理消杀,并在入院区放置消毒液浸润脚垫,及时销毁医疗垃圾,单独存放处理医疗垃圾,避免病原体或是病毒被带到院外。对于一线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注意自身身体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穿好防护服,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

3.4 完善健康宣讲当前,尽管已经经历了一些大规模爆发性疫情,人们对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也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具体的防治措施,需要加大健康宣讲力度。对此,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宣传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并在学校和社区等地方开展相关讲座,张贴宣传牌提高人民群众的疾病防治认知,在公共场所配置消毒剂,保证洗手液充足,或使用便捷消毒剂,做好个人卫生。在易感期来临前,卫生机构和疾控中心需要在人群密集场所开展相关讲座,提高疾病敏感度和防范水平[13]。与此同时,需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了解疾病知识和防护知识,提高保护能力,规范医护人员操作,并在医护管理患者时做好无菌消毒工作。另外,在医院和社区等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治宣传标牌,让人们了解更多的防护知识,尽量减少由于个人不良习惯导致的疾病。

3.5 建立防控机制医疗单位和疾控中心可以建立防控体系,并在政府机关协调监督下制定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警机制,有效预防该疾病。各级医疗机构可以专门设置发热门诊和疾病监测点,及时发现疾病,从源头上切断传播,防止疾病扩散传播。同时,制定能够应对突发性疾病的应急预案,在疾病发生时迅速启动相关方案,并加大力度监测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完善疫情报告流程,确保疫情信息能够及时上传,避免疫情延误[1]。此外还需要完善医疗机构疾病诊疗制度,严格高效诊治疾病,在易感时期做好门诊分离工作,设置专门发热门诊应对此类患者,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诊断治疗。

3.6 保护易感染群体传染病防控过程中,保护易感染人群十分重要,这种方法的实现度较高。首先,针对儿童展开防疫工作,重点对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这是因为儿童体质弱,身体机能发育不够成熟,属于易感人群,因此,儿童传染病防控十分重要,需要加大力度防控儿童传染病,做好儿童免疫防控措施,尤其是偏远地区儿童[15]。其次,针对成人展开预防接种,尤其是流感、乙肝和肺结核等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需要加强预防疫苗的接种,避免成人传染性疾病传播,并提高居民的认识,自觉接受疫苗接种,注意日常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密切接触病源体、病毒或其他易感人群,降低患病率。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对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采取及时诊断、及时隔离、及时治疗的措施,有效应对疫情,针对此类疾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环境预防,强化医院控制,完善健康宣讲,建立防控机制,保护易感染群体。

猜你喜欢

病原体免疫力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