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点球大战
2023-01-05吕慧洋
吕慧洋
梅西主罚点球
点球是足球比赛最纯粹的形式:一球,一门,一位射门者和一位守门员。很多人认为,对任何有资格代表国家征战世界杯的天才球员来说,踢进点球不成问题,然而实际上,参加世界杯点球大战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点球大战在世界杯上的独特地位,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半决赛法国对联邦德国,点球决胜制首次被应用于淘汰赛阶段。两队120分钟难分胜负,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由于此前毫无经验,守门员站在球门线上显得无所适从,经常对进球反应不及。双方共罚5轮,第一位射失点球的球员是德国队中场施蒂利克。他痛苦地蜷缩成一团,走回中圈时已经泣不成声。全世界亿万观看比赛的球迷已经感受到射失点球有多么可怕,会让职业足球运动员瞬间泪崩。正因为如此,点球大战才分外刺激。
在这场磨难中,没有人能够幸免。1994年世界杯,巴乔几乎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员。他在1/4决赛和半决赛金子般的进球,帮助意大利队与巴西会师决赛。玫瑰碗球场的酷热换来一场0比0的闷平,冠军不得不通过点球来决定归属。巴西队发挥得更好,以3比2领先,轮到巴乔上场了,如果他不能把球踢进,意大利将痛失冠军。虽然巴乔职业生涯拥有88%的点球成功率,足够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那一刻,他眼中写满了恐惧。结果,巴乔踢出的点球越过了横梁,意大利输了。
巴乔并非唯一的悲情人物,在世界杯点球大战英名扫地的名单上,包括很多优秀的球员:苏格拉底、普拉蒂尼、舍甫琴科以及马拉多纳。英格兰球员的表现呢?只能用“点球灾难”来形容。
英格兰队几乎是世界上最不善踢点球的强队,他们输掉了世界杯以及欧洲杯8次点球大战中的7次,几乎每次重大失利都会留下新的创伤。不过,他们的态度似乎并不端正。2012年欧洲杯,英格兰队在点球大战中被意大利淘汰,主教练霍奇森对此不屑一顾,认为点球大战完全靠运气,因而在赛前没有准备,但他的做法明显是错误的。
荷兰号称“无冕之王”,他们曾在2010年世界杯决赛中,距离冠军仅有4分钟的时间。就在那一年,《足球经济学》作者西蒙·库珀、斯特凡·希曼斯基、制作总监和足球顾问本·利特尔顿以及伦敦经济学院教授伊格纳西奥·帕拉西奥斯·韦尔塔曾组建一支团队,在那场决赛之前整理出一份有關荷兰队踢点球能力的档案。
那时候,世界还没有进入大数据时代。但毫无疑问,如果决赛真的进入点球大战,那么档案所提供的信息,包括深度分析托雷斯和比利亚等西班牙球星的罚球偏好,将会派上大用场。事实上,那支荷兰队显得非常自信,一心只想把120分钟的比赛时间耗完。然而,就在加时赛结束前4分钟,伊涅斯塔帮助西班牙队打进了制胜球。所以,人们永远不会知道比利亚是否会像档案中预测的那样,将球踢向门将的左侧。
那么,有没有办法提高点球大战的胜算呢?本·利特尔顿试图揭开完美点球制胜的神秘面纱。他的采访对象包括在世界杯上踢进和射失点球的球员,在点球大战中击败英格兰队的球员,守门员、教练、医生和心理学家,甚至还有高尔夫球手、网球和橄榄球运动员。这些游离于足球之外的体育人士,都有专门应对高压的训练内容。
克罗地亚在点球大战中战胜巴西
利特尔顿总结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发表在专著《12码:完美点球的艺术和心理学》一书中。首先,除了那些失败者,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点球大战。而且,点球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在踢点球这个课题面前,必须承认心理要比技术更重要。
回到1994年巴乔射失点球那一刻,慢镜头回放完全可以证实挪威运动心理学家盖尔·尤尔德博士总结出的两个有趣的研究结果。第一,那些知名球员,尤其是获得过个人奖项的巨星,由于承受了巨大压力,往往更容易犯错。第二,在世界杯点球大战中,踢不进即出局的命中率62%,要远远低于打进就获胜的命中率92%。尤尔德说:“这表明把心理因素考虑进去时,差异有多大。”
这可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英格兰队屡屡被拖入“点球灾难”的泥沼中。2006年世界杯1/4决赛,英格兰遭遇葡萄牙,鲁尼下半场早早被罚下。葡萄牙人不会为比赛被拖进点球大战感到懊恼。果然,英格兰队踢出的4个点球,有3个被扑出,以1比3被淘汰出局。
当时的葡萄牙门将佩雷拉事后描述说:“这些大牌球员射失了点球,并不是他们能力不行。他们均效力于世界顶级俱乐部,但在如此重要的比赛中,心理建设还不过硬。”
问题是这种心理应该如何建设?法国队主教练德尚从不让球员练习点球,因为他觉得没那个必要。这看起来不太明智,在2020年欧洲杯1/8决赛上,由于姆巴佩踢丢了点球,致使法国被瑞士淘汰。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姆巴佩连中三元,法国队在120分钟内逼平阿根廷。但是,科曼和楚阿梅尼在第二轮和第三轮连续射失点球,把冠军拱手相让。事实上,还有很多教练仍然不相信能在训练中模拟出世界杯点球大战的压力,这就好像不让德约科维奇练习第二发球,或者是告诉高尔夫明星斯科蒂·舍夫勒无需苦练推杆技术,因为这和比赛是完全不一样的。
点球训练必须有目的性。这种训练模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2002年世界杯1/4决赛迎战西班牙队的前一天,韩国队主教练希丁克让球员在空荡的球场里从一个罚球点走到另一个罚球点,很好地模拟出了那种紧张的感觉。事实证明,这种训练是有效的,韩国队在点球大战中以5比3淘汰了西班牙。
2018年世界杯之前,英格兰队也使用了这种先进的训练模式,他们在几年前就已经这么干了。在世界杯上,球员们都很清楚自己是否要踢点球以及出场的次序。在有压力的情况下,球员的意志会动摇,所以教练希望能尽早做出决定。
英格兰队还非常注重纠正球员的肢体语言。2018年世界杯1/8决赛时,英格兰和哥伦比亚进入点球大战。中场球员亨德森第一个出场,踢丢了点球。但是,他没有像施蒂利克那样崩溃。而是昂首阔步地回到队友身边。随后,英格兰队以5比4笑到了最后,打破了延续28年之久的世界杯点球魔咒。
当然,即使赛前做足功课,也不能保证全身而退。2020年欧洲杯决赛,英格兰队又一次输给了更擅长点球大战的意大利队。主教练索斯盖特没有归咎为霉运,而是主动承担了责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由守门员发起的心理战往往能收到奇效。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阿根廷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夺冠,门将马丁内斯功不可没,此人其实是个垃圾话高手。2021年美洲杯半决赛,阿根廷和哥伦比亚带着1比1的比分进入点球大战。他明确告诉对方的射手米纳:“我知道你会把球往哪个方向踢。”然后,他做出了正确的扑救,帮助阿根廷队赢得冠军。
巴甲米内罗竞技队门将埃弗森每次都会在球门里放上一条神秘的项链。不过,他们和澳大利亚门将安德鲁·雷德梅恩相比,只能算小巫见大巫。
在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跨洲附加赛上,澳大利亚遭遇秘鲁队。双方在90分钟内战成0比0,但在加时赛快要结束时,雷德梅恩被教练安排上场。实际上,雷德梅恩并不擅长扑点球,但这不重要,因为他的出现已经足够令对手疑窦丛生。在扑救点球的关键轮次,他花了足足18秒才到位,又使出在球门线前跳舞的奇招,成功扑出了瓦莱拉踢出的点球,为澳大利亚队赢得一张宝贵的世界杯“门票”。尤尔德的研究表明,守门员分散对方注意力,以及让对手长时间的等待,可以将命中率分别降低10%和20%。
“今天的足球更像一场心理战。”实际上,心理战的发动者不限于守门员。有的射手故意背对着门将,动作有些滑稽,但收到奇效。
目的性强的训练模式以及关注心理建设,不能保证球队赢得点球大战,但至少可以提高几分胜算。另外一项重大发现是在点球大战中,输球是会传染的,赢球也是如此。如果球队赢得最近一场点球大战,球员打进点球的概率会从76%上升到83%。如果贏得近两场点球大战,成功率会继续上升到89%。
如果是输球呢?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球员打进点球的概率会分别掉到72%和57%。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克罗地亚为什么能通过点球大战连克日本、巴西闯入半决赛。2018年之后,他们在12码前就没输过。西班牙在与摩洛哥队鏖战到最后一刻,居然一球都没有罚进,这并不奇怪,因为西班牙队在过去五次点球大战中均告负。
再看看荷兰队。即使对12码做了足够的准备,还是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了阿根廷。主教练范加尔只能无奈地说:“点球大战就像抽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