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创产业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023-01-05尹宏

先锋 2022年12期
关键词:强链文创产业链

尹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当前,成都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必须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趋势,以建圈强链增强文创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内涵、机制和条件

“产业链”和“生态圈”是指产业群落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与制造业围绕中间品建立产业链不同,文创产业更加重视控制关键环节以整合产业链,促进技术转移扩散以及资本优化配置。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是“建圈”与“强链”的有机统一,“建圈”指构建文创产业生态圈,通过文创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配套产业在特定空间的集群化布局,形成伴生共生的多维产业网络体制。“强链”指建强文创产业链集群,通过整合文创产业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价值链,提升文创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核心是建强文创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创新环节,促进需求链和技术链的对接,涵育具有竞争力的文创产业集群生态。

文创产业市场主体多元、产业链条短、集群价值大、外部性强、布局自由度高,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产业布局明确。依托特定的空间和载体,实现文创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演进相互促进、互补共生。二是行业定位清晰。定位文創产业的主导行业,吸引与产业链、价值链适配的市场主体聚集协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集群。三是产业功能多元。文创产业特色突出,并与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生活服务等配套业态融合,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产业生态圈。四是产业服务保障。政府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要素供给、环境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吸附文创产业链资源。

成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成都文创产业总量持续攀升,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稳步提升,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21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GDP占比达10.4%,同比增幅14.83%,同口径增幅10.50%,迈入了全国文创强市行列。全市累计建成文创产业园区面积968.2万平方米,打造城市文化新空间404个。2022年新评定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40个、文创特色街区20个、文创特色村(社区)20个,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为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产业布局明确。成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以天府数字文创城、少城国际文创谷、东郊记忆艺术区为主要承载地,成都影视城、三国创意设计产业功能区、安仁·大邑博物馆特色小镇为协同发展地,规划占地面积达157.94平方千米,起步区面积17.07平方千米,规划建设面积达64.31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占46.19%,城市新区占38.87%,郊区新城占14.93%。重点发展数字文创、创意设计、网络视听、影视制作、文博体验、电竞游戏、装备制造等领域,共有标上(含规上)文创企业845家,文创企业营收达506.37亿元。

二是产业聚链成群。目前,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已形成20余个文创产业集聚区,呈现文创园区(楼宇)、文创街区、文创镇村、文创公园等多元化、差异化形态。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成都)超高清视频创新应用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国家级文创产业链平台加快布局,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提供了高能级平台支撑。电商直播、MCN、短视频内容、区块链+文创(Non-FungibleToken,简称NFT)、元宇宙、AR/MR虚拟现实、动漫社区、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和沉浸式娱乐等新业态快速萌发,文创产业链显现生长活力。

三是产业生态建圈。文创产业建圈强链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以科创空间聚合创新链资源和要素,围绕文创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共规划科创空间94.97万平方米,聚焦数字文创和创意设计等领域打造产业社区/科创空间(专业楼宇),文化科技产业链加快水平聚合、垂直整合。围绕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积极探索“文创+城市更新”“文创+新区建设”“文创+乡村振兴”等产城融合模式,着力构建新消费产业生态圈。

推动成都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策略建议

推动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必须突出圈链思维、系统思维、空间思维、均衡思维,以“三个做优做强”的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为契机,聚焦重点领域“强链”、产业生态“建圈”,实现产业能级提升与空间承载能力相匹配,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提升文创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文创产业体系。

高品质的产业载体是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基础支撑。当前,要将文创产业载体建设融入城市有机更新、产城融合、乡村振兴和生态价值转化之中,扩大文创产业优质载体供给,提升既有载体空间的使用效率,聚焦文创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高端,招引落地一批平台型、集群型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创新驱动能力突出、企业聚集度高、区域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产业园区、基地、楼宇等,做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载体支撑。一方面,拓展城市新区文创产业承载空间。持续推进集群型、平台型重大项目投建,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政策,明确土地出让年限、产业用地和配套住宅容积率、开发主体投资强度和年产出比等指标,加快土地招拍挂进度,破解产业招商中土地资源配置的政策困境,促进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提升产业链资源承载力。另一方面,扩大中心城区文创产业载体供给。加强中心城区文创产业载体资源统筹,优化存量楼宇利用,结合城市更新盘活存量资源,利用拆迁、棚改用地和可利用的待建空地,打造高品质文创产业空间,破解文创产业载体紧缺的难点。争取国家、省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落地布局,推动文创产业项目入选国家、省文化产业、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

产业链的载体是企业,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关键是链主企业和链上企业协同。要解决文创企业“多而不强”、主导产业占比偏低等痛点问题,必须引优育强“根植性”链主企业,培育壮大优质文创企业,带动上下游、左右岸企业开放聚集,支持文创企业争创国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一方面,培优链主企业。以高能级平台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引擎,聚焦文创产业优势领域和前沿赛道,引进创新导向型、高附加值型、高收益型链主企业,增强文创产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支持本土文创企业上市及冲刺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优秀龙头企业和文旅消费新业态领军企业,做强文创产业建圈强链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做强产业链属企业。分层级加大对“有根”企业的梯度培育,发挥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文创通等天使、VC、PE基金的孵化作用,推动“招投联动、以投代补、投补结合”,培育上市挂牌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强化文创产业链属企业支撑,促进文创产业生态圈良性循环。

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链效率的动力之源,文创产业建圈强链要强化科技赋能。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紧扣价值链攀升环节布局创新链,在高附加值环节形成核心竞争力。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布局文创产业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等“云、网、端”新基建,促进文创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发展新兴文创业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统筹技术导向和产业导向促进产学研各方协同创新,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双向融合。一方面,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深化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成果,聚焦天府文化创意转化,鼓励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超高清、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运用,完善线上演播、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文创+MVS”、NFT交易平台、人工智能AI、AR/VR/XR设备研发生产等数字文创产业链,打造“剧本+”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新产品,推动“电竞+”跨界融合,激发文创产业链生长动能与活力。另一方面,提升文创产业链发展质量和效率。多措并举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文创企业建设“未来场景实验室”,开展虚拟现实、沉浸式娱乐等领域产品、技术、服务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参与数字文创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功能。

推动文创产业“成链”“成圈”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方面,构建文创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全面实施“链长制”,动态调整文创产业图谱,探索培育链主企业、中介机构、公共平台、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突出项目带动,促进资源高效集成、主体融合发展、产业协作配套,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和品质。另一方面,释放文创产业建圈强链政策红利。用足用好上位资源,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品牌,争取国家、省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提升文创产业园区、基地、平台的品质功能,营造产业集群培育的良好环境。跟踪研究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国家有关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将文创产业纳入最新政策适用范围,及时完善纾困政策,确保文创产业链的安全稳定。

(作者系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强链文创产业链
度量G-空间中G-强链回归点集的拓扑结构
双向国际直接投资存在“强链”作用吗?
陶溪川文创街区
“强链”与“补链”
人工智能产业链需要“强链”“补链”和“建链”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