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战国秦长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2023-01-05陈昊

东方收藏 2022年12期
关键词:搭建平台保护

摘要:陇西境内的战国秦长城墙垣,沿长城梁(山脊或山梁)修建,走向制高点,并充分利用了山体和自然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方向,依次过德兴乡的罗河和福星镇的余家峡沟、福星和云田之间的乌龙沟、云田镇的咸河、和平乡的老坡子沟和拉面沟等,全长130多公里。在甘肃范围内的战国秦长城中,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属陇西段,对它的研究有益于加深对整个战国秦长城的认识。战国秦长城遗址面貌今非昔比,是因为受历史变迁、环境自然地理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它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呼吁广大民众共同参与到宣传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来。

关键词:战国秦长城;保存状况;保护;搭建平台

一、陇西段战国秦长城遗址概况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修筑长城,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代末年,前后修筑了两千多年,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我国历史上修筑过的长城,万里以上的就有三道之多:由秦始皇修筑的西起临洮(今甘肃省)、东至辽东的战国秦万里长城,长5000多公里;由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至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0000多公里;由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的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

战国是长城修建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战国秦长城陇西段位于陇西北山区,起点位于德兴乡(今德兴镇)阳山村阴山社西630多米处的山梁顶上,终点位于和平乡云川村砂川里社东北干瞭屲山梁顶上,横跨德兴、柯寨、福星、云田、渭阳、和平6个乡镇,总体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西北接渭源县北寨镇郑家坪村段家岔,东南接通渭榜罗镇四罗坪。陇西境内墙体共28段,单体个数8个,遗存个数9个,关堡个数7个。总长度57415.5米,其中消失28414米,保存差的20663.5米,保存较差的8338米。

陇西段战国秦长城遗址,沿山梁,依山崖,由绵延伸展的城墙、关堡以及各种战斗设施、报警峰堠、生活设施、道路网络等组成。保护好残垣遗址对于研究所涉及秦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因战国秦长城陇西段遗址保存相对较好,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对战国秦长城遗址陇西段的保护措施

由于年代久远,战国秦长城遗址陇西段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自然灾害(如风蚀雨淋、冻胀、自然坍塌等影响和农耕、畜牧等生产活动)的破坏干扰。为更好地保护遗址,陇西县博物馆和相关单位做了大量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报告上级部门研判批准并下达长城保护专项资金55万元,计划实施保护秦长城陇西段德兴阳山1、2、3段。该项目选取长城 2900米(包括长城1段1400千米、长城2段500米、长城3段1000米),位于陇西县德兴镇阳山村长城1、2、3残段。依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根据现状在长城本体两侧外各2—5米处安装防护网,两侧拉网长度共计6000米。具体保存现状和保护措施如下:

(一)保存现状

1.阳山村长城1段

整体状况:整体保存状况差的德兴镇阳山村长城1段。

起点:德兴阳山南家坪社东北方向650米罗河西侧长城梁山坡上。

止点:德兴阳山务龙湾社北面干沟沟畔处。

损毁情况:此段长城因植被根系生长、耕地利用、土路穿行等因素,使得墙体坍塌严重。残存墙体延伸处多被人为踩踏成小路,因乡间土路修建、墙体内侧沟壑发育和耕地利用等因素使得部分墙体坍塌,仅存地基,或仅在地垄处可见少量夯土痕迹。西北170米处墙体因人为铲削、冲沟发育、耕地利用等因素而断开28米。

交通状况:在此段长城墙体延伸处附近有一条乡村土路。

2.阳山村长城2段

整体状况:整体保存状况差的德兴镇阳山村长城2段。

起点:德兴阳山务龙湾社北面干沟沟畔处。

止点:德兴阳山阴山社北60米。

损毁情况:此段长城因耕地利用、沟壑发育、土路穿行等因素,使得墙体坍塌严重。残存墙体仅存地基,或仅在地垄侧面处可见清晰夯土层。GPS199点(起点)和 GPS200点(断点1)之間因沟壑发育而断开35米;GPS201点(断点2)和GPS203点(断点3)之间因穿过宽200米的干沟、土路穿行、耕地利用的铲削等因素而消失467米。在GPS205点(拐点2)西141米处有一条2米宽的土路穿行。

3.阳山村长城3段

整体状况:整体保存状况差的德兴镇阳山村长城3段。

起点:德兴阳山阴山社南60米处的山梁顶上。

止点:德兴阳山阴山社西636米处的山梁顶上。

损毁情况:此段长城起点位于德兴镇阳山村阴山社南60米处的山梁顶上,GPS206(起点)至GPS207(断点1、拐点1)之间墙体因开垦耕地和土路穿行而消失了 112 米。GPS207(断点1、拐点1)至 GPS208(断点2)之间墙体顶部被铲平,修成土路。墙体南侧沟壑发育,北侧被开垦为梯田,对墙体损害严重。

该段长城主要演变为修筑的土路,两边为农耕梯田。

(二)保护措施

通过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等环节,文物部门对调研发现保存较好且面临破坏和重点地段进行保护。该项目由甘肃兴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实施,工程项目:①土方,人工开挖地坑,混凝土地坑长宽分别为0.4、0.5m,立柆为184m3;②防护网,采用国产高强度镀锌钢丝,直径为2.5mm的D级锌层的硬钢丝(H),丝网6层,纬丝间距20cm,共计6000m;③混凝土立柆,呈15×15cm方形,地面露明1.4m。埋深部分有放大脚,长宽均为40cm。立柱总高1.9m,桩距2.6m,共计2300根;④三七灰土,基槽323m3,灰土86m3。待基槽夯实后,用灰土填埋立柱并夯实。

该工程于2021年8月31日开工,2021年11月20日结束。施工过程经陇西县博物馆和建设单位、德兴镇政府协商,在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尽量减少所涉及当地农民的损失,尽可能地聘用当地民工,如此一来,能够惠及当地民众,并且有助于工程进度的如期完成。

三、对战国秦长城遗址陇西段文物保护搭建平台

中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修建长城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农耕生产和生活方式。长城遗址保护,对于开展长城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保护、宣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在长城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过程中,造福长城脚下的民众。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按照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针对辖区内战国秦长城的特点以及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陇西县人民政府于2016年向甘肃省文物局上报了《陇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秦长城陇西段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报告》(陇政发〔2016〕20号),划定了战国秦长城(陇西段)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2018年还印发了《陇西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陇西县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单位的通知》(陇政发〔2018〕282号),进一步明确了长城所在地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文旅、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等职能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但在保护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自然地理状况影响着长城的生存状态。由于境内地表物质疏松、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条件对战国秦长城遗存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二是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由于县级文物行政管理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仅靠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长城保护的实际需要,长城保护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所以做好文物“守护人”,政府的扶持很重要;三是部门协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的长效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尚未建立,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至此,为更好地落实长城保护工作,按照“整体保护、分段管理、逐级负责”原则,定西市文物局与陇西县文体旅游局每年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陇西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陇西县文旅局与各乡镇签订《文物保护工作协议》,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保护管理职责。此外,聘请长城保護员41名,每年定期举办文保员培训班,邀请文物行政执法和消防安全部门专业人员对文保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签订长城保护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

同时还在战国秦长城重点段落福星庞家岔段、渭阳小干川段设立宣传保护标识牌,通过地方融媒体和陇西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经常性宣传《文物保护法》和新颁布实施的《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同时,利用长城文化遗址资源,每年定期组织博物馆“主题党日长城徒步行活动”“知行课堂——探秘陇西·古遗古建户外行”和“战国雄风——秦昭王长城图片展”等专题活动,广泛宣传保护长城的意义,营造全社会保护长城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的积极性。

长城文化沉淀着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财富,至今还在深刻影响着我们。就战国秦长城陇西段而言,我们可以在长城沿线探索长城乡土校本教育,挖掘长城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符合学生兴趣和需求的长城特色教育教学活动,让长城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校园,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长城文化,从而开阔眼界,增长文化素养,提高社会责任感。总而言之,在加强长城遗址保护和长城文化建设、拓展校园长城文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待着我们去拓展。

参考文献:

[1]董耀会. 山西长城文化遗产及长城旅游发展[J]. 史志学刊,2020(3):4.

[2] 唐小明. 帝国长城寻踪[M]. 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黄永美. 秦昭王长城“堑”特征新探——以陕西吴起秦昭王长城为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2):6.

作者简介:

陈昊(1982—),男,汉族,甘肃陇西人。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

猜你喜欢

搭建平台保护
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试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