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材料作文导练
2023-01-05吴萧萧
吴萧萧
文 题 呈 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针对易烊千玺考编事件,近日某知名周刊评论:“考编的普通人大有人在,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舆论一时哗然,“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小镇做题家”本是一些网友的自嘲之语,指的是出身农村或小城,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在步入社会后却感慨缺乏一定的视野和资源的学子。现在这个词多被用来嘲讽出身寒门,因为善于做题而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青年学子。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张桂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 作 导 引
这是一道现象类材料作文题,题目紧密联系社会热点,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写作时一般都有话可说。但因为本题具有限制性,这又使得有话可说的学生不一定都能把话说好。
对该作文题进行审题立意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题目的情境性。材料以“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热点话题的现象为开端,然后引入这一热词的含义及蕴含的情感内涵,最后以张桂梅校长接受采访时的回答作结,以此引发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反思。学生正是在这一真实情境中去谈感悟和思考,即要结合“小镇做题家”的社会背景,分析这一现象背后涉及的问题。
二是题目的情感倾向性。学生应对“小镇做题家”作出评判,要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出身寒门而没有太多资源的普通人,靠自己努力与奋斗争取更好的未来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我们应向他们致敬。对于嘲讽者的自大与蔑视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批驳其故意放大先天境遇上的差距甚至将其视为人际分层标准的行为。总之,我们要传递出积极的价值观。
三是题目的任务指向性。现象类材料作文题的特点是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材料所列现象进行评论,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指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实质。材料中关于“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的表述暗含了诸多内容,如对这一群体努力的价值、尴尬境况的成因以及对其成长成才的思考,嘲讽者优越感背后的问题、危害及理性反思,张校长回应中所折射的教育公平、地域差别等社会问题。因此,學生应将写作重点放在对材料本身的分析评论上,在此基础上审题立意,切不可泛泛而谈。
四是题目的思辨性。诚然,“小镇做题家”是凭借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的一批人,是值得尊重的。但也不可否认,“小镇做题家”自嘲中隐含的自卑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成长环境确实比不上那些家境优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同学。出题人也并非让学生一味地唱赞歌,而是希望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
当然,题目也给足了学生思考与展示的空间。材料中涉及小镇做题家、嘲讽者、张桂梅、社会媒体等多个主体,这给学生提供了多个入题思考角度。考生既可从小镇做题家的角度去谈对嘲讽者的看法;也可以从自身处境出发,思考“小镇做题家”的境遇,回应一些嘲讽,提出一些建议,呼唤社会各界为他们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成才环境,助力“小镇做题家”成为大城梦想家。
综上所述,写这篇作文时,我们首先应当持这样一个态度:“小镇做题家”是凭借自身努力去改变命运的人,值得尊重,不容嘲讽。这个态度就是本篇作文的核心立意。
学生不管采用哪种文体,写作时都要紧扣以下内容:1.肯定“小镇做题家”的努力;2.否定优越者的嘲讽,驳斥错误观点;3.承认或反思这一社会现象,解决一些问题;4适当拓展一些同类素材,不完全局限于材料本身。
参考标题如下:
1.努力才是人生常态
2.是勋章,不是伤疤
3.努力向上,是人生最美的姿态
4.“小镇做题家”也很了不起
5.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罗马
佳 作 示 范
构思一
“小镇做题家”也是“伟大梦想家”
郑雨欣
前段时间易烊千玺考编遭到公众质疑,引发热议。某媒体发表评论说,这是“小镇做题家”的酸葡萄心理,以嘲弄的语气揶揄他们。而张桂梅校长则认为,做题是乡村学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在我看来,做题不过是万千学子用笔写下的奋斗方式,与其说他们是“小镇做题家”,不如称他们为“小镇梦想家”。
奋斗改变命运,努力值得点赞。“小镇做题家”其实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从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誓要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他们没有优渥的家境,却有勤奋好学的习惯;他们没有广阔的眼界,却有改变现实的壮志;他们没有娴熟的交际能力,却有着踏实的品格。或许你会嘲笑寒门学子的局促土气,却无法否认他们的坚毅与耐力。对出身寒门却能为人生出彩而努力的人,我们理当敬重。
做题并非终点,评论实属荒谬。嘲讽“小镇做题家”的人似乎自带优越感,他们故意放大先天境遇上的差距,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其行为实在令人不齿。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这就是命运。“小镇做题家”凭天资和勤奋一路搏杀走到今天,谁有资格嘲笑他们?况且人的成长是进行时而非完成时,站上更高平台之后,他们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开阔眼界、提升自我。纵使他们此刻面临困境,谁就敢说他们将来败北?
你瞧俞敏洪,虽然他考上北京大学,但英语口语水平却一塌糊涂,这大概是农村学子的通病,然而他却靠不断识记训练,最终留校成为北大英语系的教师。还有于敏、董宇辉等,他们以做题为起点,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拼搏、步履不辍,最终行稳致远,成就自我。
“做题”不是罪,多方努力迎发展。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也有焦虑与迷茫。这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张校长的这句“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表明:寒门学子资源极少,他们想拥有好环境更是痴人说梦。因此,社会对“小镇做题家”的态度绝不应是嘲讽,而应是宽容、关怀与帮助。当然,他们也应正视自身不足,保持自信并奋起直追,学会放眼于星辰大海。
我坚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我相信,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寒门学子,能将戏谑的自嘲当作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开端;我确信,“小镇做题家”能将所有嘲讽消化,自信坚定地乘着梦、追着光,最终让理想之花美丽绽放。
【点评】
全文紧扣“小镇做题家”话题,从肯定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的可贵品质到批判嘲讽者、摆正价值观,再到反思“小镇做题家”的不足,进而指明解决思路,最后得出结论,整体思路清晰。文章论述层层深入,极具说服力与思辨性。
构思二
田 野
陈 木
呜……随着一声长鸣,火车像一条巨蟒缓缓地驶进火车站。打工的、旅游的、上学的、返乡的……车厢里到处都是人。他们有的搀着老人,有的抱着小孩,从各节车厢向站台涌出,安静的站台顿时热闹起来。
一个青涩的男孩儿背着包,拉着行李箱,疲惫地走出了车厢。坐了几夜的火车,他终于到了北京。他是刚考上北大的学生,名叫田野,和所有新生一样,此时此刻的他对未来满怀憧憬。
可上大学才一个月,田野心里突然有了很多心事和烦恼。
那是在开学不久的迎新晚会上,田野坐在台下,看着舞台上的表演。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钢琴……他们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可他,好像除了成績好,会做题,再没什么“特长”了。
还有那次英语课,英语老师全英文教学,田野有点错愕。当老师点他回答问题时,他站起来用蹩脚的英文回答,身边有同学开始窃窃私语,老师虽没说什么,但他怎么也无法释怀……
最让他难受的是那天在宿舍。舍友们聚在一起,聊家乡,聊美食,聊高中生活。一舍友问:“嘿,田野,你是哪儿人?”“我,我是湖南的。”他不想再往下说。寝室四个人,有两个是北京人,一个是上海人。而田野的家在湖南一个小山坳里,田家几代人都住在杨村。那里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村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河水清澈,时有小鱼游过。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在春天雨露的滋润下,桑树抽出了新芽,整个桑园就是一望无际的海洋。来北京之前,田野去过最远的地方便是娄底县城,他是县一中的学生。
田野是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进一中的,高中三年也回回第一。学校早上六点晨读,晚上十点放学。食堂桌上贴的是元素周期表和生物知识点,同学们排队打饭间隙也都在背书。学校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都是他们做题的课。田野用单薄的肩膀扛起繁重的课业压力。他曾无数次在刺骨寒风中翻动书页,在扰人的虫鸣声中背诵单词,在闷热的教室里忍受孤独,在被窝里借着微弱的电筒光刷题……不知不觉,他在“埋头苦读”中磨炼了“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意志。每次考试后他都能站上主席台领奖,寝室满墙都贴的是他的奖状,这些都让他自我感觉良好。
田野清楚地记得出发去北京的那天,村里老少乡亲都聚在村头送他去读书,他可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天之骄子,谁都羡慕。他坐在大巴上,看着日晖正逐渐破开夜幕的深沉,不一会儿,朝霞就洒满大地。在人生新刷的起点上,田野觉得自己充满希望。
可是,现在一切好像都不一样了,“我还是天之骄子吗?未来的我还有希望吗?”这些问题一直在他脑海中转动,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2021年4月的某一天,网上全是关于黄国平毕业论文致谢的新闻、帖子,朋友圈里也都在转发。田野把“致谢”从头到晚读完,不禁湿了眼眶,“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这些话重重地敲击着田野的心灵。
“微弱的灯光,遇风,有摇曳不定的时候,但它会努力发出自己的光……”那天,田野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
【点评】
作者以“田野”为题带我们认识了一位刻苦读书的学生。他出生寒门,但凭着勤奋考上了北大,入学后感到迷惘自卑,但最终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故事励志、感动又令人深思,作者虽没有提到“小镇做题家”话题,但内容体现了对之的感悟与思考。
构思三
十年寒窗终开花 自信不怠向未来
李文煊
亲爱的“小镇做题家”们:
你们好!
近来,你们再一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这个本是你们用来自嘲的称呼却成了他人嘲讽的工具。他们看不起你们,认为你们身处寒门,虽通过做题考入名校,但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在我看来,他们绝无资格嘲笑你们。
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在眼界、交际能力上不如他人,但那些肆意嘲笑你们的人知道什么呢。你们要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还要担忧家庭的入不敷出;你们要消化旁人看不到的苦,还要维持人前的尊严;你们要努力为自己正名,肩上还要担着家庭逆袭的重负。囿于家庭贫困,囿于教育资源不均,你们难以发展兴趣,也没有机会拓展眼界、接触世界。你们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一心苦读做题,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休闲生活,这得有多么强大的意志啊?哪个孩子不喜欢跟伙伴们玩耍,哪个孩子不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对你们而言,能在教室里听课、做题已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你们自嘲为“小镇做题家”,或许有自卑的意味。是啊,进入名校后你们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落差。你们没有优越的家境,没有强大的背景,没有任何特长,甚至曾引以为傲的刷题能力也不再是优势。但你们要看到自己的可贵:身处困境,从不自暴自弃;咬牙坚持,吞下所有苦楚;潜心苦读,用汗水浇灌理想;踔厉奋发,最终逆袭成才……“小镇做题家”是值得自豪的荣光,而不是令人自卑的伤疤。
回望历史,匡衡少时家贫,凿壁偷光,寒窗苦读,终成为一代名臣;范仲淹幼时丧父,断齑画粥,苦读诗书,终成千古名相。放眼今朝,董宇辉从陕北黄土地走来,一路苦学,如今他知识广博,诗词歌赋、历史哲学皆可信手拈来;黄国平从乡村娃成长为中科院博士,他经历了太多苦难;王传福出身寒微,动心忍性,一路苦读,终成为比亚迪总裁……他们都可称为“小镇做题家”,但却没有止步于小镇。
你们成长的底色是奋斗励志,但出生在城市的我对此深感悲怆。如果你们也可以像我们一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发展兴趣的机会,有更多的风景欣赏……或许你们就不必背水一战,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拥有更多的温情与快乐。我会以你们为榜样,迎难而上,绘就自己的灿烂青春!
一位奋斗者
2022年11月22日
【点评】
读此文章一眼便被“十年寒窗终开花,自信不怠向未来”的文题所吸引,细读又为作者巧妙的构思折服。作者以书信的方式将自己对“小镇做题家”现象的思考与感悟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文章内容紧扣材料,感情真挚,语言流畅。
(责编 / 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