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融入与数字赋能:数字技术在传统出版中的应用
2023-01-05朱昭萍
【摘要】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数字阅读已然成为当前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字鸿沟问题愈发引人关注。在传统出版领域,随着数字阅读技术的使用,数字融入困境亦逐渐暴露。数字阅读技术应用于传统出版行业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将日益高深的技术使用到出版实务中,而在于如何利用技术应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融入困境。文章通过对融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中关于数字阅读技术应用的分析,阐释其通过拓展数字化服务、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素养、构建数字认同等一系列手段解决数字融入问题,弥合数字鸿沟的技术赋能。
【关 键 词】数字融入;技术赋能;传统出版;数字阅读技术
【作者单位】朱昭萍,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30.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0.016
融媒体时代,数字阅读作为融媒体时代信息阅读的主要途径,正在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使用。而对信息内容的发布者而言,掌握并熟练使用数字阅读技术,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作用,提高传播效能,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数字化浪潮之下,阅读问题逐渐凸显,数字鸿沟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数字社会的便利并非被所有人所共享。因此,对传统出版业来说,运用数字阅读技术,拓展数字化服务,是行业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数字阅读与数字融入
数字阅读的含义可简单理解为阅读的数字化,一是指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即以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图表、数码信息等数字化形态呈现的阅读内容;二是指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即数码信息的载体数字化,阅读终端不再是传统的平面纸张实物,而是以屏幕为主要呈现方式,以PC、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终端为载体。无论是阅读内容的数字化还是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本质都是信息样态的变化,传统而单一的文字阅读无法使受众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数字融入问题日益显著。当前,阅读方式深刻变革,从书本到数字,从读书到读图,从深阅读到浅阅读,从纸质时代到纸质与数字阅读并存时代……如何使更多的人利用数字阅读技术获取信息内容,享受信息福利,解决数字融入问题,是传统出版业所要面临的挑战,应对此挑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数字阅读技术的恰当应用,二是将数字阅读技术應用提升为数字赋能。
二、数字融入之基:传统出版中的数字阅读技术应用
技术是一切产品生产的基础。融媒体时代的数字阅读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区块链等,将多种数字阅读技术融合在同一平台上能够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尽管数字阅读技术手段功能各异,但结合其使用状况可归纳为三个层面的应用:社交与共享技术、知识服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阅读技术应用于传统出版,构建了全新的传统出版技术基础,改变了传统出版的底层逻辑。
1.社交与共享技术应用适配社会化阅读
社交媒体崛起后,信息的社交功能日益凸显。伴随着社交需求的增长,为避免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共享模式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书籍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亦被卷入其中。为了适配社会化阅读需求,传统出版业摸索出两条路径。
一是开发电子出版物,将纸质实体书籍数字化、图文化、视频化,基于传统出版物形态进行开发,将白纸黑字的单一信息模式转变成适用于多种终端的信息模式。当前,大多数传统出版机构都设置了数字出版部门,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纸质产品电子化,以适应社会化阅读的需求。二是利用社交网络和共享技术带动人们阅读纸质书籍,对此,互联网企业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例如,腾讯的“微信读书”APP开设了“免费图书馆”专栏,用户可以赠送电子书籍给自己的微信好友,邀请好友一起读书,好友在获得免费赠书的同时也能获得免费次数。微信列表里的好友无形中成了获取书籍的搜索引擎,给好友赠书、与好友分享心得,也成了用户读书的原动力。借此,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作者、编辑、发行人员等,都能与读者实现实时交流。利用社交与共享技术在书籍出版的同时建立编读之间的桥梁,在社交网络中引导读者分享和讨论,为书籍预热,这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与人、内容与人的实时链接和紧密联结。
2.知识服务技术应用适配场景化阅读
融媒体时代数字阅读的一大特征是阅读的场景化。场域理论中,“场”不仅是单纯的物理环境,还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诸多因素。传统出版业要关注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用户个性化需求和知识服务模式。
一是数字阅读的场景形态变迁。建立在融媒体基础上的数字阅读技术具有低延时、高速度、高容量的特征,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使用,使阅读介质超越时空局限,时间偏倚与空间偏倚在数字技术浪潮中逐渐弱化,阅读与特定设备之间的强联系被打破,通过图片识别与视觉呈现,传播媒介越来越不受限,阅读场景形态变迁。未来,万物皆媒,场景无限,只要有足够的平面能够进行成像,都有可能成为阅读媒介。
二是场景转换迅速。数字阅读技术的加持,使得个体的阅读行为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综合了“听说看”的多样态阅读,多种样态之间的切换保证了信息的全方位立体化,能够使用户实现真正的沉浸式阅读。例如在各种阅读场景中,媒介设备可以帮助用户启动在线听书,也可以连接抖音等直播平台,进入各种讲书直播间,获取音频和视频资源;用户想要发表评论或进行交流时,可随时将阅读场景模式转换至各种屏,以飞屏或弹幕等多种方式与其他读者在线交流,实现无障碍互动。
场景化阅读将影响传统出版知识服务体系重构。在数字阅读技术产生以前,人们需要端坐桌前,手捧墨纸,从中获得知识。数字阅读出现后,阅读场景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趣味化,甚至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相融合。在场景赋能下,传统出版业打造相应的全媒体产品体系,尽可能地覆盖更多场景,才能使出版物的功能得以延伸。传统出版业除了要考虑产品本身的知识价值,还要考虑用户使用知识产品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借助场景势能变身知识服务商,通过数字技术精准匹配和关联用户,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兴趣与社交需求等,只有这样,传统出版业的知识服务才能适应多元化场景,最终为用户提供即时、便捷、开放的知识服务方案。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适配分众化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传统出版业后,基于算法的数字阅读应用在智能推荐机制方面发挥出巨大效力。人工智能的巨大存储量和智能化分析特征能够准确感知用户的话语与行为信息,为出版机构提供用户画像及其动态。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出版社根据用户的阅读评论、语言交流、分享行为等自动给书籍添加标签,使书籍可以通过个性化标签为用户所识别和点击,帮助用户准确查找书籍。这种方式实现了书籍内容与用户需求的精准对接和匹配,避免传统出版机构盲目出版图书。更有价值的是,人工智能标签和个性化匹配推荐,具有语义模糊性。对出版机构来说,大量内容相似而又未被注意的长尾书籍可以更容易被用户发掘,进而驱动各类书籍的用户实现更大规模的增长。
三、数字融入之本:传统出版中的数字赋能
数字阅读技术的应用是传统出版业适应当前媒介环境、保持自身发展动力的要求,更是体现特定价值的途径。与新兴出版对出版“新”技术的追逐相比,传统出版在应用数字阅读技术时,更多的是考虑用户的数字融入问题,使用恰当的技术以达到弥合数字鸿沟的最终目标,并在解决用户数字融入问题的同时完成各种数字赋能。
1.技术赋能:数字融入与数字素养
融媒体时代对用户数字素养的要求较高。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E-Literacy)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在1994年由以色列学者阿尔卡来提出。对信息提供者而言,技术应用于数字素养的连接点在于如何利用适当的信息工具讓用户会用、爱用最终惯用数字化阅读技术,用技术承载更多知识、技能与态度、文化,反向提升用户数字素养。传统出版业从较为简单的数字融入路径入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消除数字鸿沟。例如,利用数字阅读的社交与共享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内容传播体系,将互联网卷入度不高的人群引向线下;与互联网其他应用平台合作,将人群引向知识应用领域,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合作,与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有声阅读平台合作,打通新媒体用户群和图书读者群,借助平台流量优势吸引新媒体用户加入读者群;借助传统出版机构自身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用户精准推送图书相关信息,将图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移入社交网络,在互动中引导,将知识内容传递给这部分用户。
2.权利赋能:数字融入与数字教育
早期的互联网教育主要有精英教育、个别学科需求教育、TED演讲等,对受教育者前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获取手段的要求较高。互联网既打破了地域局限性,又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快速的运算方式,能够为教育对象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教育资源。融媒体阅读和知识获取的多元化场景,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融媒体的出现使场景不断变化,知识形态日益多元,学生的学习地点由书桌转移到平板、电视上,学习方式从纸质阅读笔记摘抄、深度思考变成APP使用、电子笔记、标签注释。而数字融入困难人群缺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技能,如何有效学习成为现实问题。对此,传统出版在自身的角色定位上,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向知识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转变,利用数字阅读技术降低知识传播成本,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出版的专业优势,与线上的流量信息深度融合。传统出版物具有较大的内容优势,而在线教育方便快捷,与用户几乎零距离,且具有较强的精准性和互动性,传统出版硬件两者有效结合。近年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打造的“现代纸书”模式正是这一融合的产物。“现代纸书”是在纸质图书上印制二维码,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在线扫码获取线上服务,收看名师直播、在线课堂等内容,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精准化的学习需求。在“现代纸书”模式中,传统出版社占据主导地位,对在线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线上内容与线下内容能够合理对接。
3.生态赋能:数字融入与社会整合
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传统出版领域,能够起到社会整合作用。
一是行业整合。传统出版业与互联网公司跨界合作,能给自身带来新的契机。目前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在尝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孵化内容IP,获得优质作者和内容资源。行业竞争者的多样化有利于倒逼优质内容出现,能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就整个出版市场来看,传统出版的用户和内容数据尚未得到有效利用,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严峻的行业生态环境迫使传统出版变革,重新思考自身在知识服务体系中的定位。出版机构应用数字阅读技术能够赋予出版内容全新价值,也能与用户实现更好的连接。传统出版业应将自己定位为知识内容提供者,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独特地位。
二是传统出版在数字阅读技术应用中的生态赋权,还体现在其对信息无障碍领域建设的推动上。信息无障碍主要关注的是信息弱势人群,如残障人士、老人、儿童、农村人口等对数字阅读技术较为生疏的群体。这部分人的信息需求,往往因数字鸿沟的存在而得不到充分满足。传统出版业倡导信息技术的包容性发展,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推出无障碍阅读辅助产品,特别是助力地方政府建设无障碍图书馆,构建信息无障碍的图书服务体系。对此,传统出版机构可与社会层面的各部门建立联系,在知识服务的同时,整合相关社会资源。
此外,通过人工智能等手段,出版机构能够对用户进行画像,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的同时实现数字阅读的分众化、圈层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微文化共同体。基于共同知识趣味所形成的共同体,经由各种数字阅读平台进行对话,交流见解、体会情感、表述思想,在价值取向上达成一致,进而形成文化意义上的汇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传统出版业能轻松发掘数字书籍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读者聚合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并反过来体现在传统书籍的出版和信息内容的呈现上。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用户的自我呈现还是对其他用户阅读体验的感知,都包含了文化认同和意义共享,进一步推动了社会文化整合。
目前,在传统出版业中应用数字阅读技术,解决数字融入问题,达到数字赋能,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如何推动行业内数字技术使用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解决不同地区出版单位技术使用不平衡的问题;传统出版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逐渐向更精细化、个性化方向拓展,应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品控,等等。传统出版业只有科学运用数字技术,将内容生产和编辑团队从程序性、重复性劳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产品的创意、策划和研发上,才能提高文化生产效率,加快文化创新速度。
|参考文献|
[1]张蕾. 数字阅读的媒介偏向与出版业的转型应对[J]. 科技与出版,2021(9):140-144.
[2]邓香莲,吴依菲. 5G技术赋能下的数字阅读趋势[J]. 图书馆论坛,2021(4):79-85.
[3]李金正. 元出版与数字时代出版学的理论重构[J]. 出版发行研究,2021(1):43-48+97.
[4]王曜程. 出版的演变与数字化新生[J]. 出版广角,2021(22):53-55.
[5]张叶婷. 比较视野下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路径探究[J]. 东岳论丛,2021(9):104-110.
[6]赵宇佳,姜进章. VR数字出版:技术可供性视角下出版业的转向[J]. 编辑之友,2021(3):64-72.
[7]蒋俏蕾,陈宗海,岳永婕. 弥合数字鸿沟助力全民阅读:信息无障碍与数字融入研究脉络与趋向[J]. 中国出版,2022(8):15-21.
[8]傅宝珍. 媒介进化论视域下数字阅读的困境与突围[J]. 图书馆,2022(7):50-56+64.
[9]刘九如. 新技术赋能,数字出版呈现新业态[J]. 出版广角,2022(9):44-49.
[10]张珂. 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的发展之道[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