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3-01-05国防科技大学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国防科技大学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创造更多标志性科技成就,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自立自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根本的是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既要靠自主创新实现突破、维护安全,又要全面做强自己、实现引领,蕴含的层次更高、价值更高、要求更高。
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首要的是“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从新中国成立后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到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党中央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了正确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我国科技事业实现历史性、整体性、全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一次把三大战略摆放在一起,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形成合力,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党对科技事业全面领导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政治优势,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形成了从理论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体系,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进步,逐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遵循客观规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之路、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子。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科技创新各环节各方面。
健全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最大的制度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卫星导航、能源技术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要将政府力量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在重大科技创新上,国家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潜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新型举国体制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新型举国体制更加尊重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高度重视激励问题。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我们的科技必将取得越来越大的突破。
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要与开放合作有机统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既要坚持自立自强,坚定创新自信,又要以全球视野搞好顶层设计,在开放合作中推动科技创新。目前,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当然,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单打独斗,不是排斥学习先进,不是把自己封闭于世界之外,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经济全球化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建设科技强国,必须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以开放创新促进我国科技在更高起点上的自主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二、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标志性科技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科技水平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基础研究能力等方面,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找准重点、抓住基点、明确方向,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标志性成果。
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求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历史和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将科技领域视为地缘博弈的舞台,试图以独占技术优势强化自身经济和科技霸权,妄图遏制我国高科技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點,前瞻部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着力在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实现重大突破。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攻克工业母机、基础软硬件、基础元器件等领域技术难题,彻底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等领域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工作思想,在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方面持续发力,让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在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建设科技强国“大厦”最重要的“地基”。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很难产生引领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建设科技强国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放眼全球,世界科技强国无一不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强国,我国要建成科技强国,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推进对宇宙演化、意识本质、物质结构、生命起源等的探索和发现,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要坚持应用牵引、突破瓶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从根子、源头和底层把制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东西搞清楚。要加大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比重、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多元化支持机制,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要创设基础科学和原始创新的良好机制与氛围,保持战略定力,为各类人才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学术自由,形成自由开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制度环境。
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见实效。科技创新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驱动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以更多科技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把自立自强、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坚决维护科技安全,依托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技术基础根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鼓足自立自强的精气神
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战略支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交付的重任。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也始终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鲜明标识。从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他们面对科学难题,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造了无数中国科技创新奇迹,用行动诠释着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建设科技强国,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亦步亦趋跟进式的创新,聚焦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当代科技工作者必须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必胜信念、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奋斗,创造新伟业。
始终保持大无畏精神。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前进道路上,唯有树立革故鼎新的勇气,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才能朝着目标不断迈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胸怀凌云志,敢为天下先,逆势而上,不畏艰难,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勇于创新的独特精神气质。当前,建设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个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面临的困难问题前所未有,许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艰险,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英勇无畏精神的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硬起铁肩膀、扛起千钧担,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科技强国事业。
始终发扬钉钉子精神。建成科技强国,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根本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定下心来,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这样的一种自信,就是我们一定会把自己的事业办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在C919大型客机研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团队依靠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和锐意创新的拼劲闯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余项。通过C919等国产民用飞机项目,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没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钉钉子精神是无法做到的。在科学大道上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只有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和坚忍不拔的钉钉子精神努力工作,才能勇攀科技高峰。
(执笔:纪建强、董晓辉)
责任编辑:肖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