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乌冲突,年尾添三大变数

2023-01-05庞海尘

南风窗 2022年26期
关键词:赫尔松乌军连斯基

庞海尘

欧洲国家有些沉不住气了。访美归来的法国总统马克龙,12月4日接受法国电视一台采访时表示,如果莫斯科同意和谈解决冲突,西方应考虑俄对安全保障的需要,即美欧要为乌克兰局势准备“未来安全架构”。稍早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与普京的通话中,呼吁尽快通过外交渠道解决冲突,同时撤出俄军。

关键第三方美国,正在拿捏分寸。拜登12月1日刚表示对与普京会面持开放态度,听到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强硬回应(谈判前提是西方承认俄“新领土”)后,白宫方面表示,拜登现在无意与普京会谈。

美国中期选举后,众议院易主,共和党在援乌问题上远不如民主党那么积极。此外,拜登在波兰导弹事件中所展现的谨慎与克制,表明了美国并不想和俄形成正面冲突。这让美乌胜似“盟友”的关系陡增变数。

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越过红线,试图让北约对俄采取行动时,他发现美国并不只是并肩作战的亲密伙伴,也是站在他身后,拿乌克兰当棋子使的操盤手。

赫尔松是俄军成功占领的第一个乌克兰城市,9个月后,这一城市重回乌克兰的怀抱。

8月底,乌克兰发起大规模反攻。虽然之前乌克兰官员一再表明南线优先,但当反攻真正开始时,俄军发现自己被迫在乌克兰南部和东北部两线,同时应对乌军发起的突袭。

东北部一线,乌军推进神速。俄在那里的军队并未在侧翼设防。在乌军闪电攻势下,俄军被迫撤退,乌克兰成功拿下哈尔科夫方向的多个重镇,大大削弱了俄对乌东的控制。

虽然乌军在南线推进相对缓慢,但通过猛烈攻击俄军的补给线,还是迫使俄方11月10日宣布从赫尔松及第聂伯河西岸周边地区撤退。如今,乌军终于重新进入赫尔松市这一被俄罗斯用来控制南部海岸线的关键据点。

乌军之所以能发起有效反攻,要感谢西方的慷慨解囊。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着手军事改革,建立小型化作战单位,并推动指挥体系的扁平化和信息化。这一军改特征在高科技与先进武器的加持下,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乌军快速、灵活和机动的作战优势。

首先,虽然乌克兰缺乏制空权,但凭借西方支援的毒刺、标枪、NLAW等单兵导弹,乌军得以重创俄军的装甲集群和低空战机。其次,美国提供的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允许乌军在俄军火炮射程之外对俄军进行打击。利用这一优势,乌克兰得以重创俄罗斯在哈尔科夫和赫尔松的地面通信线路、指挥部、弹药库,以及关键的补给线。最后,借助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网络和北约提供的情报,乌军对俄军的动态和坐标了如指掌,可以灵活运用携带小型导弹的无人机对俄军进行精准打击。

由此可见,来自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军援,直接决定乌军的战斗能力。然而,在持续几个月的反击战中,武器和弹药储备已被严重消耗的乌军,很难再保持高昂的反击劲头。雪上加霜的是,现在的乌克兰,不仅要面对退居第聂伯河东岸后静待乌军到来的俄军,还要面对战略利益分歧加大、在援助上开始摇摆不定的美国。

对乌克兰来说,这将是一个难熬的冬季。

当俄军开始从赫尔松市撤退时,乌方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这很可能是俄方在诱敌深入。然而,俄方另有考虑。

俄方主动从第聂伯河西岸撤离的3万人部队多为俄军精锐,经过整补后可作为机动兵团使用。如若固守赫尔松市,在补给线被切断的被动局面下,一旦乌军利用海马斯火箭炮成功炸毁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包括赫尔松市在内的80个定居点将被淹没,这支精锐部队也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在俄军从赫尔松市撤离后,它也将安东诺夫斯基大桥彻底炸毁,以此阻拦身后的乌军跨越第聂伯河追击。

如今,退居第聂伯河东岸的俄军获得喘息机会。英国国防部表示,俄军将优先考虑“改装、重组和防御准备”,并已经在克里米亚边境附近,以及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之间的西沃斯基—顿涅茨河附近,建立起新的战壕系统。在东岸,俄军将实现更快的兵力轮换和物资补给。

与此同时,俄乌双方在东线的作战依旧激烈。目前,俄军正沿着顿涅茨克市以西的地区发起进攻,该地区自2014年以来一直被莫斯科支持的乌东武装力量控制。据英国国防部最新情报,俄罗斯在过去几周里很可能已将空降部队的主要人员,重新部署到顿巴斯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前线。近期有俄媒报道,俄军苏-34战斗轰炸机先后在顿涅茨克州的斯波尔诺耶和巴赫穆特区域,针对乌军投掷了温压弹。

从表面上看,稍作喘息的俄军即将转入大规模反攻,事实真的如此吗?可以说,俄军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要带领一支战斗意志薄弱、未得到充分训练以及个人装备严重不足的新招募军队,在寒冷的异国土地上进行作战。

今年9月,普京宣布部分动员令,计划征召30万预备役。这一动员草案引发了俄罗斯全国范围内的抗议。大部分俄罗斯公民之所以会支持普京对乌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是因为从未认为自己会是上战场的那个人。此次征召的大部分人员,仍在俄罗斯军事基地和冲突地带接受训练。然而,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诸多高级军官已在前线阵亡,新补充的预备役究竟能有多强的战斗能力令人存疑。

随着寒冬逼近,俄军也将迎来更为残酷的战斗。

美国中期选举后,众议院易主,现在两党各掌一院,军援乌克兰的热情可能要被浇盆冷水了。毕竟,美国的对外援助需要经过两院的一致通过。

虽然在此之前,对乌军援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两党支持,但这次的中期选举却暴露出共和党内部在如何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得到特朗普支持后成功当选联邦参议员的万斯表示,国会“最终必须停止向乌克兰提供资金”。有可能成为下任众议长的麦卡锡在今年10月也表示,美国正陷入经济衰退,共和党不会再给乌克兰开出“空头支票”。

在山东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王学玉教授看来,目前还很难讲明年1月才正式接管众议院的共和党会给对乌援助带来何种变数。王学玉表示,一般来说,共和党对国际承诺的响应更弱,应该会降低对乌克兰的支持,但也不能忽视军工企业加强游说力度带来的影响。同民主党相比,共和党更不重视美欧关系,目前有观点认为欧洲和乌克兰对这种倾向都比较焦虑。

然而,这并不是乌克兰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针锋相对的北约和俄罗斯、从未建立起的国家认同,以及腐败脆弱的国内政府,都使这个国家难以摆脱外部干扰。自1991年独立以来,乌克兰一直是美国在欧亚地区的重要援助對象。美国希望乌克兰可以作为牵制俄罗斯的称手工具,以避免任何一个大国单独控制欧亚地区。而当这一工具有了过强的“自主性”时,这段“亲密关系”的脆弱性也随之暴露。

11月15日,两枚来源未知的导弹在波兰东部边境爆炸,造成两名波兰公民的死亡。与犹如惊弓之鸟的波兰和急于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的泽连斯基不同,美国这次的态度相对谨慎。事发时拜登正在巴厘岛参加G20峰会,他随即召集七国集团和北约领导人召开了紧急会议。会后,拜登表示,落在波兰的导弹“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随着更多证据被发现,拜登对七国集团和北约盟友表示,波兰东部边境的爆炸是由乌克兰防空导弹造成的。

对美国来说,中国才是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它并不想与俄罗斯过度纠缠。因此,美国更希望俄乌冲突“巴以化”,即通过高性价比的代理人战争,避免自己与普京进行正面对抗。然而,乌克兰追求的是包括克里米亚地区在内的完整领土与作为主权国家的尊严,在与普京的对抗中有着寸步不让的决心。

因此,当美乌的核心利益分歧愈发凸显时,泽连斯基必须思考乌克兰还能依靠美国多久。而当泽连斯基试图铤而走险拉美国甚至是北约下水时,他可能只会发现,这个冬天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寒冷。

现代战争的对抗,从不局限于战场。看似针锋相对的两个国家也并非不存在利益契合点,看似处于同一阵营的盟友也并不总能拥有高度相似的利益诉求。如何在战场之外为自己争得更多的话语权,考验着博弈各方的能力。

数月以来,美俄两国一直在进行秘密接触,以防止俄乌冲突进一步升级,并力图降低核战争的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近几个月多次同俄方高官进行秘密对话。前不久,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与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在土耳其进行秘密会晤。根据白宫放出的消息,这次会谈与之前一样也是聚焦于“降低风险”,并不涉及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

12月8日俄美达成换囚协议,以走私毒品的美国女篮运动员布里特妮·格里纳,交换俄罗斯走私军火商人、电影《战争之王》的原型维克托·布特。俄方称,尽管换囚完成,俄美关系仍“处于危机中”。外界认为,如若美国能在一些关键事项上与俄达成共识,如成功重启《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乌克兰问题就存在斡旋的空间。

此时,德法两个欧盟大国也开始着急,因为能源危机和高通胀还在深化。在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贵昌教授看来,法德所为并不能代表欧盟的表态,两国领导人的言行更多是一种对其国内积怨的回应,也是一种对美国的试探。

此外,虽然俄乌双方均不认为现在坐下来谈有用,但泽连斯基更不屑于按俄军所占领土的现状来媾和。作为“超级网红”,泽连斯基在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的打造下,那副虽然疲惫但又精致到每一根胡须的面孔,那种虽然坚毅但又透露着一丝憔悴的眼神,以及自拍视角的出镜方式,都让他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圈了波粉。在“破碎感”的蛊惑下,被泽连斯基收割的西方同情者,必定会对本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经过11月份俄军大规模的导弹轰炸,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已濒临崩溃。眼下基辅正在下雪,而面临寒冬困扰的不只有乌克兰,半个世界都被拖得疲惫不堪。身处其中的博弈各方,都希望降低这一冲突带来的伤害,但提出的解决方案却针锋相对。年关将至,战争仍在继续,蔓延的战火不仅炙烤着乌克兰的土地,还消耗着国际社会中本就稀薄的信任氧气。

猜你喜欢

赫尔松乌军连斯基
乌军反攻要从马里乌波尔开始?
他是泽连斯基替身? 乌克兰否认
赫尔松“巷战”阴云越积越重
本期导读
美报告:乌军持续作战能力正在下降
“补课”
乌总统渲染“八万俄军压境”